德江縣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構建特色優勢產業體系實施方案

德江縣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構建特色優勢產業體系實施方案為加快推進我縣新型工業化發展,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競爭優勢,實現工業經濟總量突破,質量提升,培育構建具有德江特色的產業體系,引領全縣經濟發展彎道取直,後發趕超,帶動城鎮化加速發展,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根據《中共銅仁市委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構建特色優勢產業體系的決定》(銅黨辦發〔2015〕10號)精神,結合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德江縣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培育構建特色優勢產業體系實施方案
為加快推進我縣新型工業化發展,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競爭優勢,實現工業經濟總量突破,質量提升,培育構建具有德江特色的產業體系,引領全縣經濟發展彎道取直,後發趕超,帶動城鎮化加速發展,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根據《中共銅仁市委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構建特色優勢產業體系的決定》(銅黨辦發〔2015〕10號)精神,結合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解放思想,深化認識,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新跨越主基調,深入推進產業興德、實業興德的工業強縣主戰略,堅持立足資源,做大工業、做優產業、做強企業。通過培育大企業立標桿、培育中小微企業強基礎,重點推進“特色輕工、裝備製造、信息產業及生產性服務業”等四大產業融合發展,夯實德江工業經濟基礎,加快推進建成黔東北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為2020年與全國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發展目標
大力引進先進實用技術,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加快融合發展,更加注重用智慧型化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堅持新型工業發展“3510”三步走,力爭通過10年努力,全面做大工業總量,突出主導產業,增強創新能力,配套產業體系,確立德江工業在武陵地區、烏江經濟帶上的主體地位,實現新型工業化發展目標,推動德江工業發展從2.0時代向4.0時代跨越邁進。
第一步,三年目標:即到2017年,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達78億元(年增長30%),規模工業增加值超過18億元年增長25%),實現稅收1.8億元,帶動就業1萬餘人,民營經濟占GDP比重達63%,全部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4%以上。自身產業框架基本成型。
第二步,五年目標:即到2020年,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超過150億元(年增長25%),規模工業增加值超過40億元(年增長30%),實現稅收4億元,帶動就業1.5萬人,民營經濟占GDP比重達68%,全部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0%左右。工業主導地位進一步增強,在全省排名靠前,初步形成區域性工業集聚區。
第三步,十年目標:即到2025年,全縣工業經濟實現跨越發展,全部工業增加值占全縣GDP比重達35%。
質量發展目標。到2020年,兩化融合指標達42%,工業廢物利用率98%,工業能耗年均下降4%,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12%。
三、產業布局
搶抓“一帶一路”及“長江經濟帶”國家發展戰略機遇,以工業“一區三園”空間布局為平台,主動融入成渝、黔中經濟圈,融入“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經濟走廊,圍繞“特色輕工產業、裝備製造業、信息產業及生產性服務業”四大產業,堅持“三步走”戰略,逐步實現工業強縣目標。
一區三園:貴州德江經濟開發區,城北工業園重點發展白酒釀造、裝備製造和電子信息產業和產品設計、檢測檢驗、科技研發等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建成白酒產業園、機電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及創意產業園,配套建設現代綜合物流園區;煎茶工業園區,重點以天麻深加工、特色農產品加工為主,建設農產品特色產業園區,配套建設農特產品物流園區;共和港口物流園,重點以加工貿易區,綜合保稅區,倉儲物流及船舶修造等為主。
四大產業:一是以白酒、天麻、茶葉、核桃、油脂等加工為主的特色輕工產業;二是以汽車零部件和船舶零部件,農業機械及電動機車整裝等為主的裝備製造業;三是以感知元件、控制邏輯、電子電器、LED燈具製造等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四是以商貿物流、大數據云計算、投融資、證券、科技研發、諮詢服務等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
四、產業導向
(一)特色輕工產業。立足資源優勢,率先在特色輕工產業上實現新突破,構建產業發展體系。
1.白酒。規劃編制白酒產業園,引導沙灘苦蕎酒、青草大曲、高山天麻酒等入園生產,整合現有白酒生產資源,組建德江白酒企業集團,培育白酒規模經濟。重點支持頤年春酒、天麻酒發展壯大,協助企業申報天麻酒生產許可證和相關體系認證,通過4年努力,培育馳名商標2個,開拓內外兩個市場,帶動白酒業快速發展,力爭到2020年實現白酒產值達10億元。
2.天麻。充分挖掘“天麻之鄉”、“德江天麻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品牌價值,以現有洋山河公司、天德公司、康奇公司天麻加工企業為基礎,以聯合、兼併、重組等方式抱團發展,結合招商引資引智,走專、精、新路子,加大天麻產業科研投入,積極研發天麻系列新產品,延長產業鏈,將天麻產業打造成我縣營養健康產業標誌性名片。力爭到2020年實現天麻產業產值20億元。
3.茶葉。整合永志茶業、鴻泰茶業、眾興茶業等企業茶葉品牌,實施差異化品牌戰略,重點打造茶葉品牌,提高德江茶葉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大茶葉深度研發投入,引進多元深加工企業,豐富德江茶產品品種,從固體飲料向軟飲料、液體飲料、休閒食品、日用化工、醫藥保健領域拓展。力爭到2020年實現茶產業產值達15億元。
4.油脂。引入社會資本盤活原星星油脂年產3萬噸壓榨菜籽油生產線,增加米糠油生產線和菜籽油脫色工藝,豐富產品種類和品種,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提高產品美譽度,加大宣傳提高知名度、影響力,吸引消費群體,增強盈利能力。擴大本地油菜播種面積,提高原料就地保障能力,促進農民增收。力爭到2020年實現油脂產業產值5億元。
5.核桃。招商引進核桃深加工企業,開發以核桃為原料的營養健康產品,以深加工為引領,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將核桃產業做大做強。力爭到2020年實現核桃產業產值達5億元。
6.旅遊商品。以儺文化為代表,土家特色文化為藍本,開發動漫、網遊、玩具、服飾等特色文化旅遊產品,打造“魅力儺都”。 建設文化旅遊產品孵化園,加大民族雕刻、民族刺繡服飾、家居裝飾等旅遊商品開發力度,實現標準化、工業化和規模化生產。力爭到2020年實現文化旅遊產品產值達5億元。
(二)裝備製造產業。立足整機製造,促進零部件產業發展,結合《中國製造2025》做好裝備製造業布局規劃,以茶葉管理加工機械、電解鋁精深加工和內河船舶修造項目為重點,深入研究貴州、重慶及湖南裝備製造業發展情況,努力將德江裝備製造業融入到黔中經濟區、成渝經濟圈和湖南裝備製造產業鏈,輻射武陵山區的特色裝備製造產業體系。
1.農業機械。以茶葉管理機械、茶葉加工成套裝備、農業耕作機械為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重點,支持三諾機電、德源科技、迪蒙科技等企業引進數控加工中心、車銑精密加工、金屬熱處理、精密鑄造設備,加大研發投入,在智慧型管理機械、收穫智慧型機械、深加工數位化機械等領域走到全國前列,以此帶動其他特色食品加工成套裝備、環衛成套裝備、中藥材加工成套裝備等領域發展,建成國家級農業機械智慧型化生產基地。力爭到2020年實現農業智慧型機械產值達25億元以上。
2.汽車零部件。瞄準重慶、貴陽、湖南等地汽車生產企業,加強同中國汽配行業協會、中國汽車行業協會的對接,以汽車、機車配件製造加工為招商引資重點,大力發展鋁合金零部件鑄造產業,重點引進以模具加工、鋁合金輪轂、鋁合獨立懸掛、特殊軸承、精密齒輪等零部件為主的加工製造項目,打造汽車零配件生產供應基地。力爭到2020年,實現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值達10億元。
3.船舶修造。圍繞共和港口建設集船舶製造、維修保養、駕駛培訓、物資補給為一體的內河船舶修造基地,與思南造船產業和思南沿河港口碼頭實現互補發展。力爭到2020年實現船舶產業產值達6億元以上。
(三)電子信息產業。加快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提高信息產業製造能力,培育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積極引進基礎系統軟體開發、雲計算等高端產業。
1.電子產品。依託“兩中心兩平台”和網際網路+、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推進電子產品元器件開發。加快培育新型顯示器、開關器件、感測器件、伺服器件、無線終端、邏輯控制模組等電子產業和智慧型裝備製造。瞄準特色食品加工機械成套裝備智慧型化領域,整合市場資源、引進企業和研發機構,實現成套裝備智慧型化的錯位發展。力爭到2020年實現電子產品產值達5億元以上。
2.LED燈具。引導企業發展以LED燈具、壓鑄類燈具、太陽能燈具、隧道照明、汽車照明、民用機場跑道照明、景觀照明、鐵路信號燈、防爆燈為主的多元化燈具產業。深入南昌、廈門、深圳、揚州和石家莊等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考察學習,引進LED行業知名企業,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加快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節能燈具,改進生產工藝,實現自身產品性能功效和技術含量的整體提升,以優質、環保、穩定的產品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力爭到2020年實現燈具產值達5億元以上。
(四)生產性服務業。優先發展與製造業密切相關物流業,切實降低成本。重點發展財務諮詢、資產評估、投資諮詢、會展等經濟服務類中介。大力發展科技諮詢、專利代理、商標代理、分析測試、檢驗檢測類科技中介,做強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平台。培育一批工業設計和研發服務、軟體開發和信息服務骨幹企業。
1.物流產業。加快推進“三高五鐵一港口一機場”建設,儘快形成立體交通網路體系,推進產業園區路網與鐵路、高速公路互聯互通,暢通物流通道。加快城北現代綜合物流園區、共和港口物流園區、煎茶農特產品物流園區控修規、可行性研究報告等規劃建設工作,力爭2020年基本建成。加快商貿物流、倉儲配套、專業市場、交易市場、保稅區建設。引進大型綜合性物流企業,積極支持中小物流、快遞企業、農村電商物流、小宗物流發展,打通產業發展最後一公里,降低物流成本,實現本地產品走出去,建成暢通縣內,輻射黔東北,通江達海的快捷物流配送體系。力爭到2020年實現物流產值30億元以上。
2.信息服務產業。以“兩中心兩平台”建設為依託推進信息產業發展,用“網際網路+”建成大數據云計算中心、呼叫中心、電子政務雲平台、企業雲管理服務平台等項目,實現資源的共享、管理創新,降低社會成本,實現便捷高效運轉。力爭到2020年實現信息服務產值達4億元以上。
3.電商服務產業。鼓勵市場主體“觸網”經營,積極引進知名電商企業和電商服務企業,建設電子商務產業園,搭建縣級運營服務中心、物流分撥中心、電商產業孵化中心、創客空間等平台,做大電商產業,支持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台實現需求、產品、服務、品牌推廣。力爭到2020年實現電子商務產業產值達到15億元。
4.金融服務業。規劃建設金融大廈或一條街,打造武陵地金融中心,吸引更多銀行、證券、保險、風險投資、基金等金融機構入駐設立機構或分部。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組建商業銀行、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資金互助社等金融機構。充分利用全國金融改革試點縣的政策優勢,建立健全財務管理,積極爭取國有商業銀行直接融資同時,深入推進“三品三表”和企業誠信評級等授信融資模式,推進融資便捷化。創新抵押方式,支持採用智慧財產權、訂單、設備、商業信用保險單、股權等質押融資。鼓勵扶持企業通過眾籌、資產債券化、資本證券化、上市融資、戰略投資等方式融資。力爭到2020年實現金融服務產值達10億元。
5.諮詢服務業。規範發展中介服務業,大力發展會計、審計、投資、諮詢、評估、管理、稅務、公證、司法鑑定等服務組織。以博倫創意廣場為代表,為產業提供產品開發、質量檢驗檢測、工業設計、工藝流程最佳化、生產線整機開發等方面配套服務業。力爭到2020年實現技術諮詢服務產值達到5億元。
四、政策支持
(一)保障工業用地。優先保障工業用地,新建工業項目原則上一律入駐產業園區。改革現有土地出讓制度,超過兩年未動工,或擅自改變土地用途的,由國土部門依法收回用地。
(二)財政金融支持。做大做強強德投資公司,解決經濟區、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開發資金,提高項目承載能力。設立工業發展引導基金、科研基金、組建擔保公司,建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補償機制。充分利用政府債券、“PPP模式”、“貴園信貸通”、“黔微貸”等金融工具,推動工業經濟發展。
(三)最佳化審批環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貫徹落實國家及省市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有關要求,全面精簡行政審批程式。清理全縣涉及工業發展權力清單,除國家行政規章確定的收費事項外,可取消的一律取消,暫不能取消的一律按低限收取。
(四)規範優惠政策。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及省市縣涉及工業發展優惠政策,確保各項優惠政策落實到產業、到企業。
(五)支持工業拓市。編制《德江縣工業產品推薦使用目錄》、《德江縣名優產品目錄》,在同等條件下鼓勵各單位優先採購本地產品。支持企業參加境內外展銷會,引導企業“觸網”經營,鼓勵企業抱團拓展外部市場,幫助企業進入國內大型企業供需對接,幫助企業宣傳推介產品、服務、品牌和形象。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工業規劃引領。高質量編制《德江縣“十三五”新型工業化發展規劃》、《信息產業發展規劃》、《白酒產業發展規劃》及共和港口物流園區、煎茶工業園區控修規及可研報告。加強規劃執行力度,注重規劃引導作用,實施好各項《規劃》。
(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主導產業,開展招商引資,進一步提高對招商引資工作的認識,思想上高度統一,行動上持之以恆,完善招商工作機制,圍繞主導產業開展招商,做到每個產業實際投資在2億元以上的項目1個,實現四大產業集群發展壯大。
(三)培育壯大骨幹企業。每個產業篩選1家工業企業進行為期兩年重點培育,在投融資、技術開發、人才引進和品牌塑造方面全力扶持,鼓勵兼併重組、轉型升級或結構調整,集中培育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帶動能力強、市場前景廣、經濟效益好的骨幹企業;以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為突破口,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著力引進高水平管理與研發人才,產品向高端轉變,提高產品附加值,逐步形成產業鏈完備,科技含量高的骨幹帶動型產業集群。
(四)支持中小微企業成長。充分利用“3個15萬元”、“婦惠家合”、“萬戶小老闆”、“雁歸工程”、“三權抵押”和“黔微貸”等扶持政策,集中培育一批市場前景好、有技術儲備的小微型企業。利用標準化廠房把分散在城區內的作坊式加工業分門別類集中起來培育後備企業。
(五)創新園區發展模式。創新產業園區經營管理模式,推動產業園區向投資主體多元化、資金來源社會化、經營管理靈活化發展。設立國有全資或控股的園區投融資公司,實行新建產業園區公司制管理模式, 設立董事會、監事會,由總經理管理園區,轉變產業園區人才身份管理、薪酬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園區人才市場化契約制用人機制和薪酬績效考核機制。引導和支持園區經營公司從單一融資平台向複合投資經營平台轉化。建立產業園區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和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有效防範債務風險。主動邀請周邊縣到我縣產業園區興建“飛地園區”或“飛地企業”。運用經開區土地、標準廠房、公共設施等有形資產和園區內廣告位、冠名權、智慧財產權等無形資產,籌措建設資金,增強園區造血功能。
(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產業園區與縣城、車站、高速公路、國省幹道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園區信息、市場、技術、人才、資金、物流、法規、配套、服務“新九通一平”建設,配套完善園區公共服務設施和生活生產設施,整合扶貧、交通、水利、住建、電力、通信等部門資金,加快建設基礎設施。2017年底完成經開區關口片區2.6平方公里和煎茶經濟開發區3.5平方公里的水電路通訊設施、標準化廠房、公租房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項目落地創造條件。在城北工業園區建成1個省級以上研發中心或重點實驗室。建設工業產品展示大廳。引導公車、銀行、醫院、郵政通訊等服務機構進園區,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
(八)加強人才引智保障。按照“企業優先、引培並舉、機制引領、環境最佳化、整體推進”的方針,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載體搭建,將我縣打造成黔東北人才高地。通過實施企業人才優先開發戰略及企業經營者素質提升工程、企業經營者健康工程、經濟服務部門人員知識更新“三大工程”,積極與縣內外知名院校的合作,搭建校企平台,向高校引智,開展各類培訓、赴外學習考察等手段,大力引進和培養以企業人才為主體的創新型、緊缺型人才,著力建設工業管理、企業經營、專業技術、高技能人才、行銷人才隊伍,力爭2020年五支人才規模分別達到200、300、200、1000、1500人以上。
(九)創優工業發展環境。實行重點項目專班負責制,對產業集聚區重點項目,實行重點項目專班負責制,對新入駐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套專班、全權負責、一抓到底”;鼓勵企業科技創新,鼓勵企業創建名優產品、名優企業、省級實驗室、省級產品檢測中心,支持企業參與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的制定,對企業技術創新給予資金支持;充分保障員工在住房、醫療、子女上學等方面的權益,營造良好的務工環境,利用多種方式為企業招聘員工,為企業提供用工保障。
(十)加強協調組織領導。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政府縣長為常務副組長,常務副縣長、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和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另行文),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工業和商務局,負責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體系工作。各級領導要切實發揮核心作用,加強工作謀劃,著力解決好發展標準,工作重點,推進舉措等關鍵性問題,要保障工業化進程的科學性,將項目提質增效作為工作的主線,在“增效”上做文章,向“深化”上要成果,切實推進全縣工業經濟再上新台階。
(十一)強化督查考核機制。完善幹部考核體系,把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能力和實績作為選拔、考核鄉鎮(街道)、部門領導班子績效重要內容。制定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分解方案,將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鄉鎮(街道)和部門,建立常態化督辦督查機制,實施每月考核制度。加大督促考核力度,督查結果作為年終績效考核、幹部選拔任用、項目資金申報等重要參考。縣財政每年從工業發展基金中安排200萬元,專項用於新型工業化發展考核獎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