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實驗中學志願服務隊是由德江縣誌願服務聯合會領導下的志願團體,成立於2015年4月28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江實驗中學志願服務隊
- 社團地址:德江縣青龍鎮鐘山東路257號
- 團體編號:10386542
- 成立時間:2015年4月28日
- 聯絡團體:德江縣誌願服務聯合會
德江實驗中學志願服務隊是由德江縣誌願服務聯合會領導下的志願團體,成立於2015年4月28日。
德江實驗中學志願服務隊是由德江縣誌願服務聯合會領導下的志願團體,成立於2015年4月28日。人員規模該志願團體人員規模是150人,正式成員有90人。1聯絡信息該志願團體的聯絡人是羅倫,聯絡團體是德江縣誌願服務聯合會。1...
德江縣實驗中學位於貴州省德江縣,為德江一中原老校區,是一所學風嚴謹的初等中學,是德江縣教學條件最優越、教學環境最好的學校。德江縣實驗中學坐落於大犀山下青龍鎮鐘山東路257號(原德江一中校址),是一所新成立的完全中學。組建之初,面向全縣招聘了大批業務精湛的優秀教師。學校簡介 德江縣實驗中學坐落於大犀山下...
2020.06-2021.4 貴州省德江縣政協副主席、統計局局長 2021.4至今 貴州省德江縣政協副主席 工作分工 協助李兵同志工作,分管智力支邊辦公室。履行廉政建設“一崗雙責”。聯繫縣統計局、德江調查隊、縣投資促進局、縣教育局(一中、二中、煎中、民中、職校、實驗中學、思源實驗學校、四中、六中、...
2015年3月 校FTC機器人競賽隊成為西南賽區綿陽市唯一獲得資格參賽的隊伍 2015年3月 校FTC競賽隊在全國FTC競賽中或控制獎 2015年3月31日 獲南方科技大學優質生源基地稱號 2015年4月24日 獲電子科技大學優質生源基地稱號 2015年 新加坡公派留學項目落戶綿陽中學實驗學校,同年,2名學子公派南陽理工大學一名學 子公派...
譚軍,現任銅仁市德江縣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人物履歷 現任銅仁市德江縣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工作分工 協助楊波同志工作。負責教育業務,體藝衛、科普、教育改革、教科研、生態文明、東西部協作、現代教育技術、教育信息化、教學實驗、教師培訓等工作及分管領域的黨風廉政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分管業務股、教研室、...
德江縣第四國小 銅仁市德江縣第四國小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所獲榮譽:被評為第二批全國中國小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2012.09—2013.07 貴州省德江實驗中學籌建組副組長;2013.07—2016.05 貴州省德江縣實驗中學副校長;2016.05—2017.08 貴州省德江縣實驗中學校長;2017.08—2018.09 貴州省德江縣第二中學校長;2018.09—2021.12 貴州省德江縣第二中學黨委書記、校長;2021.12—2023.07 貴州省德江縣教育局局長;2021....
“星知光”是一所孤獨症兒童的培訓機構,這裡的孩子患有自閉症,他們因先天原因對於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有語言和社會交往上的障礙。支教團志願者在經過前期大量培訓之後,每月兩次參與星知光志願活動,協助機構老師上課。該活動旨在培養志願者們對於兒童心理的了解和志願服務精神, 以及應對和解決突髮狀況的能力。人才培養 ...
王剛祥,男,苗族,1978年2月出生,大學學歷(哲學學士學位),中共黨員。現任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人物履歷 歷任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鸚鵡溪鎮黨委書記;銅仁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銅仁市德江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縣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書記、縣檔案局局長、縣委保密委員會辦公室(縣國家保密局)主任(...
——通過“大手拉小手科技傳播行動”、科技專家進校園(社區、科普基地)、中學生進科研院所(實驗室)等活動,組織科技工作者與未成年人開展面對面的科普活動。——提高母親的科學素質,重視親職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學素質中的重要作用。——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化等機構和團體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傳播力度,用...
貴州工程職業學院、縣政府辦、縣教育局(縣一中、縣二中、煎中、縣民中、縣職校、縣實驗中學、思源實驗學校、縣四中、縣七中、縣八中)、縣衛生健康局(縣人民醫院、縣民族中醫院、縣疾控中心、縣婦幼保健院)、縣醫療保障局、縣文體廣電旅遊局、縣民政局、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縣交通局、高速公路管理處德江路政...
學會使用Excel中的查找和替換功能 《學會使用Excel中的查找和替換功能》是德江縣實驗中學提供的微課課程,主講教師為羅芳。設計思路 設計問題解答問題學生實踐總結 知識點 國中 信息技術 1.三.office基礎知識/4.數據處理 2.三.office基礎知識/4.數據處理/B.電子表格 ...
德江縣大犀山森林公園位於德江縣城東部,德江實驗中學背後。交通情況 現有環山公路與青石步道可到山頂,環山公路長3.3公里,寬9m,屬改性瀝青道路。並於2015年8月28日完工,青石步道長1.5公里,寬3m,,從山腳致山頂共有1925步。道路由青石鋪成,築成石梯,直至山頂。建設意義 為市民和遊客提供鍛鍊、呼吸新鮮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