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氏無花果鸚鵡伊里安查亞亞種是德氏無花果鸚鵡的亞種之一,體長18~20厘米,體重108-126克。體羽是以綠色為主,從額頭到眼、喙之間是紅色到桔紅色,愈往外則逐漸轉變成桔黃色,脖頸上為泛青綠色,臉頰處包括覆耳的地方為黃綠色,眼下緣有一塊藍色斑,前胸處則是帶有藍色的線圈,往下外帶點類似葡萄紅酒般的顏色,翅膀與前胸等高處的肩緣地帶也帶有藍色,翅膀下覆羽為青綠色至黃綠色,眼四周裸皮處為黑色,虹膜棕黑色,鳥喙黑色,腳爪黑色。
基本介紹
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外形特徵,保護等級,
生活習性
德氏無花果鸚鵡伊里安查亞亞種主要棲息於低地森林,部份開闊的地區或山林內,或擁有一小片森林的熱帶草原上等。通常成對外出覓食,或組成小群,平日規律地於果樹上活動,偶爾也會在開花植物上看到,但它仍比較偏好無花果樹,咬開無花果的外在硬殼,在上面開了一個洞口,然後再吃裡面的果肉;有時也會與彩虹吸蜜鸚鵡在一起。德氏無花果鸚鵡飛行速度相當快,在飛行時彼此相互召喚的叫聲也是相當尖銳。在野外的主食是無花果,或者是植物分泌的蜜汁,還有花、或昆蟲及昆蟲幼體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紐幾內亞南部,從伊里安查亞東南部到飛河流域。
繁殖方式
繁殖期大約從每年的七月間開始,常可看到高大多瘤的樹木上有繁殖群,群鳥經常進進出出巢洞且大聲鳴叫,巢的高度約在離地25米左右,巢洞也築在直徑小於30厘米的中空枝幹上。通常每次能產2枚卵,孵化期約19天,幼鳥長成羽毛則需約8周。
外形特徵
該亞種雄鳥枕部及眼睛下方缺少藍色,頂冠橙紅色,脖子和後頸有黃色條紋,臉頰和耳羽亮黃色,整個胸部淡藍色波段更廣泛,下體整體的橙紅色帶很少或缺失。雌鳥後頸綠色,黃色帶缺失。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