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縣(德昌)

德昌縣

德昌一般指本詞條

德昌縣,隸屬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介於東經101°54'—102°29',北緯27°05'—27°36'之間,幅員面積2284平方千米。地處安寧河谷地帶,橫斷山區康藏高原東緣,南與會理、米易縣毗連,西至雅礱江和鹽源縣相望,北接西昌市,東以螺髻山山脊與普格縣分界,東南隅與寧南縣接壤,總面積2288平方千米。

德昌建制已有兩千餘年歷史,是“北達京畿,南通蒙昭”的南絲綢之路必經地。蘊含著豐厚的“鳳凰文化”、“九宮十八廟”佛道教文化、傈僳族文化、紅軍紅色文化,以及厚重的歷史民俗文化,全國重點文物戰國至西漢大石墓群被譽為“中國金字塔”,省級保護文物鐘鼓樓、字型檔塔文風綿延,24處國家、省、州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和2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展示德昌歷史文化底蘊。

截至2018年,德昌縣下轄16個鎮、3個鄉。截至2017年末,德昌縣常住人口22.17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1.214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352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7.244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5.6172億元,一、二、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為25.8:38.3:35.9,人均GDP達到31678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德昌縣
  • 外文名稱:Dechang County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
  • 下轄地區:16個鎮、3個鄉
  • 政府駐地:德州鎮
  • 電話區號:0834
  • 郵政區碼:615500
  • 地理位置四川省南部
  • 面積:2288平方千米
  • 人口:22.17萬人(2017年常住人口)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攀西燕子城(鳳凰城)、螺髻山、第四紀冰川遺蹟等
  • 火車站德昌站德昌西站
  • 車牌代碼:川W
  • 行政區劃代碼:513424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藥材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脫貧攻堅,環境保護,歷史文化,傈僳文化,非遺文化,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德昌古為邛都縣地。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以邛地置越雟郡。今德昌為郡治邛都縣地,屬益州。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率軍南征,分州劃縣。德昌仍屬邛都縣地,隸益州越雟郡。
晉,仍置越雟郡,徙治會無縣。太安二年(303年)郡改屬寧州。鹹康八年(342年)還屬益州,德昌仍為邛都縣地。
南北朝,宋劉裕時仍置越雟郡,還治邛都。齊蕭道成時鄙視少數民族,貶稱為越雟獠郡,縣無載。梁蕭衍時“嘗開置雟州,尋復陷沒”。北周天和五年(570年)置西寧州,領郡六。越雟郡領邛都、越雟二縣,德昌隸邛都縣地。後周時改西寧州為嚴州,郡縣名稱未變。
,開皇六年(586年)復改嚴州為西寧州。十八年(598年)改稱雟州。大業初(605年)復稱越雟郡,德昌隸屬縣無更。
,武德(618年)復曰雟州。三年(620年)置總管府,尋改為中都督府。貞觀元年(627年)以益州置劍南道,羈縻十六州。天寶元年(742年)“越雟郡依舊都督府”。至德二年(757)郡沒於吐蕃,貞元十三年(797年)收復。鹹通六年(865年)郡地為蒙詔所據,立城曰建昌府,德昌屬建昌府地。
五代,後漢天福二年(948年),段思平建大理政權,改建昌府為建昌郡。
宋,太祖無力統治,將大渡河以南地區全部放棄。建昌地區“諸酋爭強,分地為四,推段興為長”。其裔浸強兼併諸酋,自主府主,“大理不能制”。
元,憲宗朝建昌歸附,德昌一帶為屈部、頳綖部所據。至元十二年(1275年)設定建昌、德平、定昌、會川四路,今德昌境內屈部改為昌州,隸定昌路。十三年(1276年)頳綖部改為德州,隸德平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罷德平、定昌二路,置德昌路,領昌州、德州、普濟州、威龍州。
明初,沿襲舊制。洪武十五年(1382年年)三月改德昌路為德昌府,隸建昌衛,屬雲南布政使司。十月,建昌衛府俱改屬四川布政使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因月魯貼木兒亂,致“諸州皆廢”。次年廢建昌府,建昌衛指揮使司升置為建昌衛軍民指揮使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守御德昌千戶所。永樂二年(1404年)七月置昌州、普濟州、威龍州長官司,隸建昌衛。
清初襲明制,順治十六年(1659年)改軍為民稱建昌衛。雍正六年(1728年)裁衛改置寧遠府,德昌所仍存,隸寧遠府。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裁德昌所設巡檢司,屬西昌縣。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裁西昌縣併入寧遠府。民國二年(1913年)去府復縣,德昌為西昌縣分縣。民國三年(1914年)置建昌道,領縣二十八。民國十七年(1928年)裁建昌道,各縣直屬四川省府,德昌仍屬西昌縣。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四川省府劃寧遠府屬地區為第十八行政督察區,改行區制,德昌為西昌縣第三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第十八行政督察區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設立政治指導區,其中龍窩子(龍阿)、麻隴、八角廠、小板廠四政治指導區及民國三十年(1941年)增設的煌尤政治指導區後劃歸德昌縣。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一月建西康省,寧屬八縣劃歸西康省。同年七月,西康省府在西昌設立寧屬屯墾委員會,代行省府職權掌理寧屬行政。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一月成立德昌設治局。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一月德昌正式建縣。
1950年03月26日,德昌解放,4月6日成立德昌縣人民政府,德昌縣屬西康省西昌地區。
1955年10月,德昌縣隨西康省撤銷併入四川省,屬四川省西昌地區。
1959年08月,撤德昌縣,併入西昌縣,設德昌區。
1962年10月20日,國務院批准恢復德昌縣建制,四川省人民委員會通知自11月1日起正式恢復德昌縣。
1978年10月,隨西昌地區併入涼山彝族自治州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德昌縣下轄16個鎮、3個鄉。德昌縣人民政府駐德州鎮惠民路66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513424100000
德州鎮
513424101000
永郎鎮
513424102000
樂躍鎮
513424103000
麻栗鎮
513424104000
阿月鎮
513424105000
六所鎮
513424106000
茨達鎮
513424107000
小高鎮
513424108000
王所鎮
513424109000
巴洞鎮
513424110000
寬裕鎮
513424111000
錦川鎮
513424112000
老碾鎮
513424113000
黑龍潭鎮
513424114000
鐵爐鎮
513424115000
熱河鎮
513424215000
大陸槽鄉
513424217000
南山傈僳族鄉
513424218000
金沙傈僳族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德昌縣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中部,南與會理、米易縣毗連,西至雅礱江和鹽源縣相望,北接西昌市,東以螺髻山山脊與普格縣分界,東南隅與寧南縣接壤。介於東經101°54'—102°29',北緯27°05'—27°36'之間,總面積228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德昌縣地形複雜多樣,以中山地貌為主,地處安寧河谷地帶,橫斷山區康藏高原東緣。

氣候特徵

德昌縣西臨雅礱江、東連螺髻山,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年均日照總時數2356小時,年均氣溫17.7℃,年均相對濕度64.7%,年均PM2.5指數25,負氧離子含量平均12000個/立方厘米,年均降水1074.4毫米,無霜期300天以上,優質天氣330天以上,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德昌縣境內有礦點礦化點近200個,礦種47種,經地質部門勘查過的礦點21個,礦種12種,特別是稀土、氧化物遠景儲量達200萬噸。

植物資源

德昌縣林副產品種類繁多,有食用菌和染料、藥用、芳香油、油料、園林花卉等類植物400餘種。

藥材資源

德昌縣已查明動植物藥材上百種。常年收購中草藥材30多種,以龍膽草、僧母草、黃芩、川楝子、茯苓、余甘子、金龜蓮、商陸為大宗。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德昌縣戶籍人口21.5423萬人,城鎮人口51049人,鄉村人口16.4374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69022人,占總人口的32.0%;傈僳族人口為6975人,占總人口的3.2%。年末常住人口22.1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24萬人,城鎮化率37.15%。全年出生人口3338人,人口出生率16.07‰,自然增長率7.29‰。

政治

縣委書記:瓦西亞夫
縣長:高峰
常務副縣長:李懇古
副縣長:魏兆剛、陳明江、陳東、賴仕江、徐亞明、龔貴明
(截至2019年5月)

經濟

綜述

2017年,德昌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1.2141億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3527億元,比上年增長3.6%,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53.1%,拉動GDP增長0.9%;第二產業增加值27.2442億元,比上年下降2.9%,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65.1%,拉動GDP下降1.1%;第三產業增加值25.6172億元,比上年增長5.6%,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112.0%,拉動GDP增長2.0%。人均GDP達到31678元,比上年增長2.2%。一、二、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25.2:44.7:30.1發展為25.8:38.3:35.9。非公有制經濟全年實現增加值46.4058億元,比上年增長2.1%;占GDP的比重為65.2%,比上年提高0.6%。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德昌縣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2.1335億元,比上年下降27.6%。年末500億元以上施工項目達到68個。在投資構成中,第一產業投資9106萬元,同比下降45.6%,第二產業投資26.4356億元,同比下降14.0%,第三產業投資24.7873億元,同比下降37.4%。基本建設投資完成30.5437億元,同比下降40.6%;更新改造投資完成18.6853億元,同比增長133.5%;其他投資完成2.9045億元,同比下降77.0%。
財稅收支
2017年,德昌縣地方公共財政收入5.0158億元,同比增長1.3%;全年公共財政支出17.2134億元,比上年增長8.3%。
人民生活
2017年,德昌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3元,比上年增長9.5%。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貨幣工資收入74463元,比上年增長5.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穩定增長,年末餘額達456149萬元,比上年增長8.5%;年人均儲蓄存款餘額達21331元,比上年增長9.0%。
2017年,德昌縣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04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工資性收入16935元,增長9.7%;經營淨收入6474元,下降1.5%;財產淨收入1967元,增長24.6%;轉移淨收入2828元,增長15.2%。人均消費性支出19646元,增長12.0%。其中,居住支出增長2.0%,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5.9%,交通和通訊支出增長1.3%。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36.2%。
2017年,德昌縣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8元,比上年增加1331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工資性收入3987元,增長10.1%;經營淨收入10266元,增長9.0%;財產淨收入320元,增長17.0%;轉移淨收入1283元,增長6.0%。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769元,增長15.3%。其中,居住消費支出增長29.5%,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增長28.6%,交通和通訊支出增長15.2%,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增長4.5%。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35.8%。

第一產業

2017年,德昌縣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現價)達到31.7507億元,比去年增加1.8600億元,增長6.2%。其中:農業產值19.9711億元,比去年增加1.8980億元,增長10.5%;林業產值7618萬元,比去年增加182萬元,增長2.4%;畜牧業產值9.5154億元,比去年下降2.6%;漁業產值8752萬元,比去年增加393萬元,增長4.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6273萬元,比去年增加1616萬元,增長34.7%。
種植業
2017年,德昌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16616公頃,比上年增加158公頃;糧食總產95979噸,比上年增加1041噸,增產1.1%;油料產量1030噸,比上年增產1.7%。糖類產量2550噸,與上年持平。蔬菜瓜果產量240184噸,比上年增產8.0%。
林業
2017年,德昌縣森林覆蓋率68.4%。
畜牧業
2017年,德昌縣出欄肉豬25.99萬頭,增加0.5%;羊出欄7.84萬隻,增長2.6%;牛出欄1.39萬頭,增長7.2%;家禽出欄256.5萬隻,增長0.7%。全年肉類總產量24350噸,下降2.1%,其中豬肉產量17150噸,下降3.3%;羊肉產量1377噸,增長2.5%;牛肉產量1492噸,增長34.2%;家禽肉產量3848噸,下降9.6%;牛奶產量129噸,增速和上年持平。
漁業
2017年,德昌縣水產品產量6192噸,增長1.5%。
生產條件
截至2017年末,德昌縣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0181公頃,比上年增加18公頃,增長0.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8303噸;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3.7萬千瓦,較上年增長5.3%;農村用電量為5320萬千瓦小時,增長13.6%;全年農用塑膠薄膜使用量780噸,地膜覆蓋面積11560公頃。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德昌縣全社會全部工業總產值68.9940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5.6386億元,比上年增長9.4%。在規模以上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水力發電量9.7652億千瓦小時,同比增長7.7%;風力發電量4.4154億千瓦小時,同比下降0.3%;風機葉片生產161套,風機主機生產160台。32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0.0993億元,同比增長30.8%;工業產品產銷率97.3%,同比增加了15.9%;實現工業增加值13.4665億元,同比增長2.6%(可比價);全年利稅總額2.9419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利潤總額1.663億元,同比增長44.6%。
建築業
2017年,德昌縣建築業生產略有下滑。全社會建築業生產完成增加值14.7649億元,比上年下降7.5%。

第三產業

國內經濟
2017年,德昌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9.2185億元,比上年增長11.3%。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5.1792億元,比上年增長2.8%;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5.8952億元,比上年增長3.3%。城鎮市場零售額18.2621億元,農村市場零售額9.450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0%、13.4%。
對外貿易
2017年,德昌縣出口總額(包括轉口貿易)2232萬美元,同比增長8.0%。
郵電通信
2017年,德昌縣郵電通訊企業全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1億元,增長8.5%,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06億元,增長9.0%。年末國際網際網路上網用戶數1.6萬戶,增長6.7%;固定電話用戶2.8萬戶,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行動電話用戶19.6萬戶,增長0.5%。全縣電話普及率達到73.0%,比上年提高2.5%。
旅遊業
2017年,德昌縣旅遊總收入達14.7353億元,比上年增長32.1%,旅遊人次達362.3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9%。編制完善《德昌縣“十三五”旅遊發展規劃》《德昌縣城安寧河段旅遊景區規劃》《傈僳族大觀》等,啟動編纂《鳳凰鳴矣》《畫說德昌》《德昌縣傈僳族志》等圖冊;籌辦各類旅遊節慶活動7次,打造旅遊商品品牌20餘個。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德昌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68.8977億元,比上年增長8.5%;各項貸款餘額34.644億元,比上年增長9.5%。
保險業
2017年,德昌縣保險機構保費收入1.6883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全年處理各種賠案支付金額2468萬元,比上年增長6.5%。

交通運輸

交通

成昆鐵路、京昆高速公路和108國道縱貫德昌縣。成昆高速鐵路客運雙線德昌西站在建設中。
截至2015年,德昌縣共有國道3條、省道3條、縣道5條、鄉道43條、村道72條、專用公路9條、社道164條:
一、國道公路:3條公路線路總里程為128.205千米;
1、京昆高速:起點為北京,終點為雲南省昆明市,線路全長2865千米。德昌縣境內G5513424麻栗(K2288+953)—永郎(K2349+058)段公路線路里程為60.105千米;
2、國道G108線:起點為北京復興門,終點為雲南省昆明市,線路全長3356千米。德昌縣境內G108513424窪老(K2806+120)—蠶種場(K2874+215)段公路線路里程為68.10千米;
3、國道G245線:起點在四川省巴中市,終點在雲南省金平縣,德昌縣境內與國道108線併線,未計算總里程。
二、省道公路:3條公路線路總里程為180.00千米;
1、省道S218線:越西—魚乍(攀枝花):經過德昌縣鐵爐鄉爛壩村、熱河鄉,德昌縣境內公路線路里程為60.00千米;
2、省道S219線:拖烏(冕寧)—普威(米易):經過德昌縣阿月鎮、德昌(德州鎮)、王所鄉、巴洞鄉、寬裕鄉、茨達鄉,德昌縣境內公路線路里程為80.00千米;
3、省道S464線:樂躍(德昌)—羅家坪(布拖):樂躍(德昌)、螺髻山海口梁子,德昌縣境內公路線路里程為40.00千米。
三、縣道公路:5條公路線路總里程為97.225千米;
1、錦益路:XW01513424從錦川(K0+000)—火燒溝(K20+500)段德昌境內公路線路里程20.50千米;
2、西小路:XW13513424從德昌縣城(K72+000)—樂躍鎮沙壩村(K92+100)段德昌境內公路線路里程20.10千米;
3、永火路:XW16513424永郎煤焦站處(K0+000)—火車站貨站處(K1+000)公路線路里程1.00千米;
4、德雅路:XW17513424從德昌大轉彎處(K0+000)—雅礱江兩河口處(K54+200)公路線路里程54.20千米;
5、香城大道:XW53513424從高速公路出口處(K0+000)—火車站鐵路橋處(K1+425)公路線路里程1.425千米。
四、鄉道:43條公路線路總里程為259.20千米;
五、村道:72條公路線路總里程為265.50千米;
六、專用公路:9條公路線路總里程為21.80千米;
七、社道:164條公路線路總里程為415.00千米;
德昌縣境內至2015年底公路線路總里程為1366.93千米。

運輸

2017年,德昌縣公路客運周轉量9262萬人千米,比上年增長9.5%;公路貨運周轉量82550萬噸千米,增長6.3%。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德昌縣共有幼稚園35所,義務教育25所,高中階段教育4所,基礎教職工2447人。義務教育“三免一補”,營養餐實現全覆蓋;實現城區學生占比59.9%、寄宿制學生占比54.7%;基本實現教育信息化,建成“三通兩平台”和“未來教室”10個;實施“全面改薄”、農村教師周轉房、“十年行動計畫”“一鄉一園”“學生直飲水”工程等項目;高考本科硬上線率24.5%;學前兒童毛入園率98.6%,國小、國中階段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100%;引進教師70人。

文化事業

2017年,德昌縣完成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覆蓋數位化改造和15個村廣播“村村響”、1000戶電視“戶戶通”項目;農村惠民電影放映1830場次;“農家書屋”補充更新各類圖書13700冊,舉辦大型文藝演出8場。

體育事業

2017年,德昌縣男子籃球奪得州五運會冠軍,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場所22個。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德昌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4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281床,執業(助理)醫師數383人。完成縣級公立醫院取消“以藥補醫”試點,實施藥品採購“兩票制”,醫保基金實行年度總額付費,鄉鎮衛生院基本藥物制度實現“四個100%”;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完善,縣內就診率達94.7%;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常住人口簽約率45.5%,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99.6%。

勞動就業

2017年,德昌縣城鎮登記失業率3.77%。

社會保障

2017年,德昌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92026人,城鄉基本醫療保險20.3573萬人,工傷保險10570人,失業保險7718人,生育保險4463人。

社會福利

2017年,德昌縣改造公辦養老機構床位100張,建成村級日間照料中心2個,為4000名困難家庭失能老人、80歲以上高齡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建成殘疾人康復中心。

脫貧攻堅

2017年,德昌縣投入資金7000萬元,年度減貧6戶20人;鞏固提升47個新村點基礎設施,配齊3579戶貧困戶“六件套”。農民夜校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參訓16.5萬人次;創建縣級“四好村”32個、州級“四好村”30個、省級“四好村”14個;開展鹽源縣、木里縣、美姑縣15個貧困村對口幫扶工作。

環境保護

2017年,德昌縣對32戶規上工業企業污染排放及處理利用情況進行了監測,各企業現有專職環保人員152人,32戶規上企業全年外排水量32.6萬立方米;工業用水重複用水量51.5萬立方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8.09立方米/萬元;環境保護投資占GDP的3.9%。

歷史文化

傈僳文化

德昌縣傈僳族是四川省傈僳族聚居最多的縣,有兩個自治鄉,總人口6000多人。傈僳族能歌善舞,傈僳族女人善編織火草麻布、手工羊毛腰帶,手工縫製、刺繡的女性衣裙尤具特色。傈僳族喜愛歌舞,無論婚、喪、慶典均要唱歌(對歌)跳舞。
德昌縣(德昌)
德昌縣傈僳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當豐富並獨具風格,傈僳族原生態歌舞、服飾、婚俗、闊時節、口弦、葫蘆笙、火草織布技藝、民間文學等等,都是本縣最具民族特色的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德昌縣已成功申報了1個國家級9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遺文化

建昌板鴨製作技藝
建昌板鴨製作技藝是德昌縣的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建昌板鴨製作技藝建昌板鴨製作技藝
德昌先民早在秦漢時期就開始養鴨,至唐鹹通六年(865年)蒙詔立建昌府,德昌屬建昌府地後,其名曰“建昌鴨”。其後,農戶飼養“建昌鴨”相沿成習,在安寧河兩岸繁育,主要盛產地是現德昌縣的麻栗、阿月、德州、王所等鄉鎮。“建昌板鴨”是用建昌鴨製作而成的,後經沈萬三收集、整理成一整套的製作流程。明清時期建昌板鴨曾被列為貢品,其美名也流傳於民間,其製作工藝由沈家代代相傳下來,並不斷發揚光大。
在德昌縣境內板鴨屬宴席上品,建昌鴨主要產於安寧河沿岸,即麻栗、阿月、德州、王所等鄉鎮,建昌的板鴨最具特色。建昌板鴨是用放牧飼養3—4月齡的建昌鴨進行填肥1—2周,宰殺後的胴體用鹽醃製,再加以天然輔料(青椒、磨菇、沙姜、花椒、胡椒等),醃製1—2天后,自然風乾,再進行疊胚、整形即為成品。食用時浸泡、洗淨、煮熟、斬塊即食,也可蒸食。其特點外形飽滿,體乾皮亮,肉質細嫩、豐厚、緊密呈玫瑰紅色,香味濃郁,肥而不膩,屬名優地方特產。
野蜂養殖習俗
傈僳族野蜂養殖習俗是德昌縣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傈僳族是狩獵民族,捕獵野蜂是他們狩獵的一項技能,這種技能不知傳了多少代,具有鮮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四川省德昌縣的傈僳族一直延續著捕養野蜂的習俗德昌縣80%的傈僳人家都養有各種野蜂。
傈僳族野蜂養殖習俗傈僳族野蜂養殖習俗
尋找野蜂,德昌傈僳人有一套奇特的方法。他們通常是捉上一、兩隻蚱蜢等昆蟲,固定在一根細棍上當誘餌。然後用一根長頭髮,一端打上活結,另一端拴上白色的火草皮或雞毛等顯眼的分量很輕的東西,用作跟蹤的參照物。他們拿著有昆蟲的細棍在林間舞動,引來野蜂飛到棍上啃蟲肉。捕蜂人瞅準時機,將事先準備好的拴有醒目標誌物的頭髮絲,牢牢套在蜂腰上。蜂將肉啃成一個接近花生米大的肉團後,將其抱起往“家”飛,捕蜂人隨即跟著飛跑。由於捕獲了獵物,蜂的靈活度和飛行速度都慢了很多,捕蜂人就跟著白色的參照物追,看落在什麼地方,就能找到野蜂窩的準確位置。用當地人的話說,這就是給野蜂拴個尾巴,跟著走,就能找到蜂窩。在野外用這招找野蜂,非常有效。
在條件極為困難的年代,傈僳族男人們曾靠捕養野蜂的技能添補家用,為家人填肚充飢,維繫生命。野蜂養殖習俗是傈僳族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高腔
傈僳族高腔是德昌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傈僳族高腔傈僳族高腔
傈僳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傈僳族非常喜愛唱歌對調,有“鹽,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說。傈僳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以歌代言,以歌代答,形成喜好民歌的傳統。德昌傈僳族高腔民歌是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形式,其曲調高亢悠長、唱腔優美、節拍極為自由,韻味濃厚,頗具感染力。廣泛流傳於四川南部傈僳族所在地區,尤其以德昌金沙鄉和南山鄉一帶的花傈僳族中最為流行。傈僳族中的花傈僳是一個感情豐富的民族,婦女能歌善舞,有著悠久歌唱傳統,德昌傈僳族高腔是傈僳族婦女最喜愛的歌唱形式。其少女以上年紀的婦女均喜唱歌,無拘無束,開口即歌,出口成詩,一唱百和,大凡生產勞作、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各種儀式均離不了唱歌。以歌唱作為自娛自樂、自我教育和社會交際的重要手段,善於用詩歌和音樂表情達意。因此,傈僳族民間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民間歌謠。高腔即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種。
傈僳族高腔民歌享有傈僳族“川劇”的美譽,有字清、腔純、音高、大小腔互襯、剛柔相映等明顯特徵。它一般由一人演唱,與傈僳族葫蘆笙以復調的形式出現在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現場,歌、葫蘆笙、舞蹈為交織體的聲音加上視覺上的肢體動作形成了傈僳族獨特的藝術形式。

風景名勝

德昌縣(德昌)
螺髻山位於四川省涼山州中部,地跨普格、德昌、西昌兩縣一市,總面積2240平方千米,其中風景名勝區1086平方千米。主峰位於德昌縣境內,海拔4359米。景區具有古冰川公園、佛教文化淵源、生態旅遊景觀,被中外旅遊專家讚譽為“中國最後的聖地”。螺髻山於2002年被國家建設部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德昌縣(德昌)
老鷹溝位於德昌縣東北部麻栗鄉。老鷹溝地貌多樣,以原始森林、山地、陡崖、峽谷景觀為主。
德昌縣(德昌)
鳳凰嘴位於德昌縣城北端,安寧河邊,遠近聞名,為邛都(原西昌)知名景點“六名勝”之三的“鳳浴寒潭”,鳳凰嘴上有昌聖宮、字型檔塔。
德昌縣(德昌)
魁星閣俗稱鐘鼓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縣城上翔街,始建於清道光二十八年(1838年),同治初年太平軍經過時毀於戰火。光緒十三年(1887年)重建,三十一年(1905年)又遭火焚。宣統二年(1910年)至民國元年(1912年)再次重修。該建築為條石、青磚城樓式基座,占地142.8平方米,座高7.9米,四周起卷拱,通其往來。座上起建閣樓3層,二、三層逐級上收,為六角攢尖式青筒瓦屋面木結構建築。早年閣內曾裝塑有魁星神像,供文人學子祭拜。
德昌縣(德昌)
字型檔塔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境內有六座字型檔塔,分別是:麻栗字型檔塔(1852年)、倉聖宮字型檔塔(1836年)、小高字型檔塔(1862年)、六所字型檔塔(1829年)、魚洞寺字型檔塔(1885年)、茨達字型檔塔(1870年)。這些塔形字型檔均為磚石砌成的仿樓閣六角攢尖式建築,多為三重檐。唯茨達字型檔塔為五重檐,建造尤為壯觀精美。
德昌縣(德昌)
大石墓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王所鄉政府所在地西南方約400米處,據考證為西漢至戰國時期的邛都夷墓葬。因該墓葬是用大石圍成墓室,上方用巨石排列蓋頂,故名大石墓。該墓葬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價值。
德昌縣(德昌)
傈僳水寨位於樂躍鎮沙壩村。景點自然風光秀美、傈僳風情濃郁,有衝浪、藥浴溫泉等旅遊項目,旅遊配套設施完善。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4日,德昌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