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的另一行淚——“二戰”德國老兵尋訪錄(新版)

德意志的另一行淚——“二戰”德國老兵尋訪錄(新版)

《德意志的另一行淚——“二戰”德國老兵尋訪錄(新版)》是2016年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維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意志的另一行淚:“二戰”德國老兵尋訪錄(新版)
  • 作者:朱維毅
  • 出版時間:2016年4月
  • 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 ISBN:978-7-5068-5316-3
  • 類別:紀實文學
  • 定價:59.00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 錄,編輯推薦,內容試讀,作品評價,

內容簡介

本書展現了很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知識領域,其中包括德軍的新兵生活、德國戰俘經歷、戰地家信與家屬尋親、女性在戰爭中的命運、國際法對德軍戰時行為的影響、德軍對游擊戰爭的質疑和對策、戰爭難民的逃亡境遇、德國老兵的反思和反戰立場等諸多內容。作品不僅包含了對德國歷史罪責的思考,也揭示了英、美空軍屠殺平民的“面積轟炸”、美軍的有計畫的大面積虐俘,以及蘇軍在反攻時的群體掠奪和強姦行為。作者以40餘萬字大手筆的真實訪談錄,300餘幅視角獨特、極具衝擊力的戰爭圖片構築出一部罕見的全面反思“二戰”的反戰類紀實文學作品。

作者簡介

朱維毅,籍貫江蘇,長於北京,“老三屆”國中生,文革期間兩次從城市到山西榆次插隊,前後歷時7年,至今仍用“太行山人”作為網名。1975年以工農兵身份開始學工,畢業後分配山西工作,1980年考取碩士研究生再返北京,1986年赴聯邦德國留學,其後開始了“工——商——文”三級跳,逐步將事業回歸到自幼喜愛的文學創作。其發表作品多涉及中德間的文化互動。

目 錄

代 序………………………………………………………………………… 001
德意志的另一行淚——“二戰”德國老兵尋訪錄(新版)
德意志的另一行淚——“二戰”德國老兵尋訪錄(新版)
前 言………………………………………………………………………… 001
第一章 國家在召喚… ………………………………………………… 001
崛起………………………………………………………………… 001
義務——無法選擇………………………………………………… 014
為“保衛祖國”而戰……………………………………………… 021
第二章 走向軍營………………………………………………………… 035
鐵打的營盤………………………………………………………… 035
軍官苗子…………………………………………………………… 042
“純爺們”的煩惱… ……………………………………………… 048
…………
…………
第十三章 另類解讀… ………………………………………………… 435
德軍面面觀… ………………………………………………… 435
國防軍之罪… ………………………………………………… 448
“ 澄清派”的追問……………………………………………… 459
《 游擊隊之歌》… ……………………………………………… 465
第十四章 再生之路… ………………………………………………… 474
從“零點”開始的日子… …………………………………… 474
精神的崛起… ………………………………………………… 481
後 記………………………………………………………………… 497
作者答《德意志的另一行淚》10 問(再版後記)……………… 505

編輯推薦

德意志的另一行淚——“二戰”德國老兵尋訪錄(新版)
德意志的另一行淚——“二戰”德國老兵尋訪錄(新版)
100位德軍老兵口述歷史,訴說失敗者的戰爭感悟。
20年如一日親身尋訪,作者打造戰敗老兵訪談錄。
300幅珍貴圖片還原歷史細節,展現硝煙瀰漫的二戰歲月。
40萬字嘔心之作,觸摸德意志民族秉性,解讀戰後德國重生之路。
唯一由中國人書寫的德國老兵口述史。
《德意志的另一行淚》是一部視角獨特、素材新穎、內容生動、思考深刻的紀實類“二戰”文學作品。作品從被人們遺忘的“二戰”戰敗國德國參戰軍人的視角切入,在豐富的照片和歷史資料的配合下,通過展現一批德國參戰老兵對戰爭及戰爭中個人命運的回顧和感悟,為讀者打開了一幅完全另類而又十分生動的歷史畫卷:德國兵記憶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內容試讀

在我1988 年首次出國時,德國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萊茵河兩岸的風光,不是高速公路上的飛速車流,也不是和中國迥然不同的城市和民風,而是一座位於西柏林中心位置的特殊建築——紀念教堂。因為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座宗教建築能夠像這個教堂一樣引發出人們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強烈聯想。
主鐘樓高達113 米的紀念教堂曾是德意志帝國首都柏林的最高建築,全稱為“威廉皇帝紀念教堂”。這座帶有哥特風格的新羅馬式建築是德皇威廉二世為紀念他的祖父——德國的開國皇帝威廉一世而建的。建築的設計和施工均由威廉二世親自督管;工程所需的680 萬金馬克來自德國各省財政和私人投資;工程開始的年份選在德意志帝國統一後第20 年的1891 年;建築奠基的日子3 月22 日是德皇威廉一世的第94 個誕辰日……所有這一切,都為這座建築罩上了一層超乎宗教意義的耀目光環,使它承載了銘記開國君主、展現民族自豪和弘揚德意志傳統的意義。1895 年9 月1 日,德皇威廉二世親自主持了紀念教堂的竣工揭幕典禮。隆重的盛典令帝國一時轟動,新羅馬式的建築風格在全德隨之風靡。
無人能夠料到,這座建築會在半個世紀後被來自東、西兩個方向的敵人的轟炸機和火炮夷為一片廢墟。而這場由德國發動的世界戰爭的起點,正是紀念教堂問世整整44 年後的9 月1 日。
戰後,紀念教堂的殘存部分被保留了下來並經過整體加固,自此,它變成了一座匯集著輝煌與黑暗、勝利與失敗、光榮與恥辱、驕傲與自省的永久性歷史建築。教堂的紀念指向已不再是那位完成了德國統一大業的開國君主,它無聲卻持久地提醒著人們永記一段歷史:那場改變了德國和世界命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那么,歷經“二戰”的德國人記住的是一段什麼樣的歷史呢?
…………
我在1989 年曾經和一個快言快語的老者聊起“二戰”。老人19 歲時曾作為德軍坦克兵參加了從比利時的阿登山區突入法國的閃擊行動。說到那場戰爭,他居然至今還是豪氣萬丈:“掃平西歐大陸,把英國人趕回海島,我們一共才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德國最後輸掉了戰爭是因為戰線太長,樹敵太多。如果只是一對一地乾,我們不怕任何對手。”這種脫口而出的心裡話是絕不可能見諸文史書刊的。這更加使我感到,要真實地了解德國老兵和他們眼中的戰爭,必須要和他們直接對話,要讓他們敞開心扉,用國內流行的說法就是要“零距離接觸”。
在生活於德國的十幾年中,我先後接觸過很多從戰爭中倖存下來的老人,其中一面之交者居多。和有些人雖說經常能見面,但也不過是在樓道或街區碰上面後打個招呼。但只要出現交談的機會,我都會不失時機地想辦法從他們口中“掏出”一些對戰爭的感受。最初的動機不過是出於對歷史的好奇,後來逐漸地就變成了有意識地收集故事。由此獲得的材料雖然支離破碎,但積少成多後就使得那場戰爭在我眼前逐漸變得生動和真實起來。當然,依此還不足以成書。在我對德國老兵心中的“二戰”積累了一些感覺後,我決定開始進行正式的採訪。
…………
…………

作品評價

採訪一支戰敗軍隊的老兵,又是一支以在歐洲乃至全世界建立希特勒暴政為目的的罪惡軍隊的老兵,無疑是個棘手的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兩個極端:要么是一味反映戰敗國軍人的懺悔和訴苦;要么給人一種置身於非正義一方立場上解讀歷史的觀感。作者以正確而鮮明的立場,恰如其分地運用了他的採訪資料,既寫出這些德國老兵們的大徹大悟,又如實地反映出他們對種種輿論界至今仍在爭論的問題的不同看法。所以,這本書不是單純的“懺悔錄”,更是反映當今的德國乃至歐洲反思“二戰”經驗教訓情況的一面鏡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