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建設街國小

德州市建設街國小

德州市建設街國小創建於1912年,初名為德州市“崇德”學校,1946年更名為“建設街國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州市建設街國小
  • 創辦時間:1912年
  • 所屬地區:德州市
  • 類別:公辦
基本信息,學校概況,辦學特色,歷史沿革,所獲榮譽,地理位置,

基本信息

德州市建設街國小
單位性質
公辦
詳細地址
德州市德城區建設街219號
上級主管部門
德城區教育局
監督電話

收費標準
按省定標準收費
入學條件
城區國小按劃分學區報名入學。具有德城區戶籍的適齡兒童由家長帶領,持戶口簿、父母或法定監護人房產證(非營業性用房)、兒童預防接種證到所屬學校報名。

學校概況

德州市建設街國小是一所有著百年歷史有優良傳統的學校。優雅的環境,合理的布局,使建設街國小這座百年老校煥發出新的光彩。近3000平方米的新建綜合樓,像矯健的雛鷹在展翅騰飛,內部安裝了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大型圖書室、各種功能教室……讓每個孩子都能接收到現代化的教育。200多平方米的學生餐廳、嶄新的學生宿舍是孩子們溫馨的家;裝修一新的教學樓格外美麗、壯觀;後面4000平方米的操場上那綠色的塑膠跑道格外引人注目,兩個標準的兒童籃球場,一個足球場,各種體育器械保證了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校園內綠草茵茵,鮮花嬌艷,樹木青翠,30%的綠化面積把學校變成了一個美麗的花園,可容納20個教學班,1500餘名學生。建設街國小是名副其實花園、學園、樂園。
學校有一支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嚴謹治學、與時俱進的教師隊伍。他們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為祖國和人民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目前,受到國家級表彰獎勵的教師有2人,被評為省部級優秀教師和教學能手的有8人,市級優秀教師有14人,區級優秀教師有20餘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師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正是他們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精湛的專業才能,為學校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辦學特色

多年來,學校致力於培養全面發展的並有個性特長的學生。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和實踐中確立了“培養會做人、會學習、會活動、會創新的小學生”的教育模式。
教書先教愛國 學習先學做人。近幾年,建設街國小通過一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逐步形成了“課堂滲透—校內深化—實踐依據—環境烘托—內化深入”的教育模式,使每個學生受到全方位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了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操。
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建設街國小把自己的教學定位於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因此,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成為建設街國小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
學校一改過去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使學生學習過程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現學習、探索學習、研究學習、合作學習,成為建設街國小變革學生學習方式的亮點。
讓活動成為提高學生素質的載體。寓活動於日常教育教學當中是建設國小的一大特色。學校開設了擴大閱讀、文體、科技、班隊會、夕會等活動課程。依據學生的興趣特長,辦起了書法、美術、武術、京劇、舞蹈、桌球、足球隊、英語、微機等興趣小組,學生利用活動課學習特長知識和技能,在活動中鍛鍊了思維、提高了動手實踐能力。
除去平時的活動課程,一年一度的或“藝術節”、或“體育節”、或“科技節”更是學校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既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又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張揚,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身心的愉悅才能有健康的身心,擁有健康的身心才能健康的成長。在多姿多彩的活動中,學生獲得了許多書本上無法獲得的東西,這些東西猶如浩瀚的江河水,猶如瀰漫在我們左右的空氣,看似普通的微不足道,卻終生不可或缺。

歷史沿革

建設國小創建於1912年,開始是德國傳教士修建的天主教堂。天主教堂是按照德國風格修建的,大小建築全是青磚砌到頂,教堂主體是尖塔形建築,塔頂有一十字架標誌,教堂周圍還有大小几十間平房。教堂里有牧師、修女,教堂不僅傳教,也辦教育。有國小,有幼稚園。當年教堂的國小名叫崇德國小,由教堂的修女任教。
1946年,德州解放後,原來德國天主教堂創辦的崇德國小改編為建設街初級國小(相當於現在的1——4年級),當時學校規模很小,僅兩個教學班,校址在建設街中間路北。
1950年,學校擴大規模,改為建設街完全國小,分為初小和高小(相當於現在的5——6年級)。同時校址遷至路南。當時有東、北兩個院落。有十幾個教學班。
1960年,作為當時德州市(即今德城區)學制改革試點學校,試行五年制,南邊的院落也併入學校,學校規模逐漸擴大。增至26個教學班。當時呂家街國小、光明街國小、建設街國小是三所比較重要的國小。建設國小和呂家街國小都有國中部。當時被稱之謂“帶帽”國小。這是文化大革命的產物,70年代初期,呂家街學校國小部與建設街國小合併。呂家街國小部分教師和校舍融入建設國小。使得當時建設國小分跨建設街南、北。規模空前,畢業班達到十個。當時的教室全部是平房。學校操場很小。建設街南部校園分為東院、南院、北院三個院落,院落間夾雜有居民區和四通八達的小過道 。
1977年“文革”結束恢復高考和國小升國中考試制度後,建設國小被列為德州地區(即今天的德州市)重點國小,在當時比拼重點中學升學率的形勢下,升學率連年第一名。為當時的省級重點中學德州一中、德州二中和市級重點中學德州三中(原址在今迎賓路國小)輸送了大量優秀學生。
1978年一年就考入德州一中國中部50餘人(當時德州一中面向全市招生200人)。學校擁有有18個教學班,學生1100餘人,教職工60餘人。但此時學校依然是雜亂的院落和破舊簡陋的校舍。學校的操場西面的海子被填平,操場面積雖然擴大,但仍坑窪不平。操場內有一個木質結構的籃球架。操場被周圍的居民區包圍。
1990年,在上級領導的關懷下,校舍開始改建。中間的居民遷出,三個院落合為一體。
1993年,一座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雄偉壯觀的五層高的教學綜合樓拔地而起。但鑒於當時資金的困難,教學樓南面的操場當時非常簡陋。本年度學校於1993年3月被授予“省級規範化學校”;10月被授予“十年振興”山東體育全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
學校努力進行課改,堅持不懈的圍繞會做人、會學習、會活動、會創新的教育模式做了大量、實效的工作,逐漸形成了活動教育、寫字教育、科技教育、大課間活動、校園文化、校園節日活動(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書法、美術、科技、棋類、球類、輪滑、武術、閱讀、舞蹈等)等教育教學特色(特別是書法教育),使素質教育具體化、序列化、實效化。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1998年10月被授予“山東省中國小勞動技術(勞動)教育先進學校”;
2000年10月被授予“山東省21世紀中國小音樂教學整體改革課題實驗學校”;
2001年3月被授予“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重點實驗基地”;
2001年8月被授予“全省青少年科普工作先進集體”;
2002年3月被授予“山東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實驗基地”
2002年5月被授予“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素質教育與學校體育整體改革》實驗學校”;
2002年8月被授予“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研究會實驗學校
2003年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也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造。學校大門前的平房被拆除,坐落在進校園東北角的服裝廠被遷出,取而代之的是氣派的學校大門和橫貫學校東西,涵蓋了舞蹈室、計算機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圖書室、閱覽室和學生餐廳宿舍的四層綜合樓。學校操場也由原來塵土飛揚的土操場修建成有著環形塑膠跑道,兩個塑膠小籃球場和一個小足球場的漂亮運動場。還在操場的東南角安置了配套健身體育器械。使學校不僅在教育、教學軟體建設飛速發展的同時,在硬體設施上也更上一層樓。為學生全面地發展提供了優良的校園環境。2003年10月被授予“中國少年先鋒隊鼓樂團一級分團”榮獲“山東省中國小電腦製作活動最佳組織獎”;
2004年,學校堅持以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核心,圍繞“讓師生擁有智慧”的核心理念和“把每件事做精彩”的學校精神,形成了“崇德尚學,務實求精,進取創新”的良好校風和“樂學、好思、求異、善辯”的良好學風。學校堅持實施科研興校戰略,先後承擔了十餘個市級以上的科研課題,以為每個學生終生髮展奠基為核心,努力鑄造智慧型、有特色的現代化精品學校。
2004年12月被授予“山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2005年9月被授予“山東省示範家長學校”;
2005年11月被授予“全國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學校”;
2005年11月被授予“德州市教育工會工作先進集體”;
2005年12月被授予“中國小教師校本培訓省級示範學校”;
2006年7月被授予“宋慶齡少年兒童科技發明示範基地”2006年7月被授予“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
2006年8月被授予“山東省2005年職工代表大會優秀星單位”;
2006年11月被授予“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
2006年12月被授予“山東省教學示範學校”;
2007年4月被授予“德州市依法治校示範學校”;
2007年6月被授予“市級綠色學校”;
2007年9月被授予“山東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
2008年5月被授予“山東省親職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2008年6月被授予“山東省學校藝術教育示範學校”;
2009年2月被授予“山東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
2009年12月被授予“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單位會員學校”;
2010年7月被授予“全國‘十一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2010年12月被授予“山東省‘三項活動’先進單位”
2011年學校抓細節管理,促內涵發展,形成“管理上水平,教育求發展,教師速成才”可喜局面。名師工作坊、青藍工程、師德建設,使學校的發展快速、穩步向前。學校回響上級規定嚴格控制班額人數,辦精品學校,使教師更好地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實現辦讓人民滿意學校的目地。注重校園文化建設,讓每一處景點,每一面牆壁都富有文化內涵,都起到育人的作用,對校園環境、辦公場所進行改造,學校成為名副其實的花園、樂園、學園。同年在“山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優秀組織獎。
2012年被授予“山東省地震科普示範學校”
學校的課題研究碩果纍纍,全國及省市各項課題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教師撰寫的論文也多次獲獎,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教師培養效果顯著,學校現有全國勞技、美術優秀教師各1名,齊魯名師一名,山東省特級教師1名,山東省教學能手7名,市、區教學能手20餘名,湧現出一支師德好、業務精、修養高、蓬勃向上的教師隊伍。學校辦學條件更加完善,校園網、校園智慧型廣播系統、辦公室、教室、功能室等硬體達標

所獲榮譽

改革開放以來,這所學校又煥發出勃勃生機。特別是近十年,建設街國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通過努力,學校先後被授予山東省首批規範化學校、全國寫字教育先進實驗學校、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學校、山東省電化教育示範學校、山東省教育科研重點試驗基地、全國素質教育與學校體育模式實驗學校、全國勞動教育先進學校等稱號。
建設街國小的素質教育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近幾年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素質全面發展的小學生從這裡走出校門。全國宋慶齡獎學金獲得者李文文、全國少年兒童海爾科技獎獲得者王春泉、齊魯小名士王駿、盧肖、山東省雛鷹獎章獲得者彭露、全國七巧板比賽第二名段京平等均出自該校。

地理位置

地址:德州市德城區建設街219號。
德州市建設街國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