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秘密警察

德國秘密警察

1933年春季,戈林在接管普魯士警察局之後,以政治警察為核心組建普魯士“國家秘密警察處”,簡稱“蓋世太保”。德國秘密警察由保全警察、保全處和蓋世太保組成,用來進攻和處決被占領國的敵人。每個特別行動隊多達3000人,也被稱之為Einsatzkommando。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國秘密警察
  • 外文名:Einsatzkommando
  • 簡稱:“蓋世太保”
  • 組成:保全警察、保全處和蓋世太保
介紹,術語解釋,內部結構,

介紹

蓋世太保是德語“德國秘密警察”(Geheime Staatspolizei)的縮寫Gestapo的音譯。1933年春季,戈林在接管普魯士警察局之後,以政治警察為核心組建普魯士“國家秘密警察處”,簡稱“蓋世太保”。1934年4月,希姆萊任普魯士警察總監和蓋世太保首腦。1936年6月,希姆萊任德國警察總監、蓋世太保首腦和黨衛隊帝國長官,具體組織實施法西斯恐怖統治。希姆萊將警察系統改組為保全警察總局(下轄秘密警察局和刑事警察局)、治安警察總局和風紀警察總局。1936年10月,全國政治警察統一名稱為國家秘密警察。1939年,秘密警察局轉隸德國中央保全局。秘密警察共有3萬餘名成員,滲透並控制著德國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德占區,擁有大量監獄和集中營,利用發布監護拘留令和押送集中營的特權,大肆迫害和殘殺猶太人、共產黨人、民主人士和無辜居民。參與製造1938年的“布洛姆貝格事件”和“弗里奇事件”,導致德國國防部長布洛姆貝格和陸軍總司令弗里奇的去職;參與吞併奧地利和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參與製造所謂波軍士兵襲擊德國格萊維茨廣播電台、造成波蘭進攻德國的假象的事件;組織實施對猶太人的所謂“最後解決”,在歐洲範圍內製造全面恐怖。納粹德國戰敗後被取締。1946年,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宣判為犯罪組織。

術語解釋

Abwehr軍事情報局:由威廉·卡那裡斯海軍上將領導的軍事情報局後來併入中央安全局。
Einsatzgruppen特別行動隊:流動武裝警察部隊,由保全警察、保全處和蓋世太保組成,用來進攻和處決被占領國的敵人。每個特別行動隊多達3000人,也被稱之為Einsatzkommando。
Endlosung最終解決:第三帝國從1941至1945年企圖全部消滅歐洲猶太人的計畫。雖然對此沒有書面命令,但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提到“一個民族”要“消滅弱小的民族,以便給強大的民族讓位。”
Gualeiter納粹省黨部:德國和某些軸心國納粹黨的權力機構,地理單位為Gaue,由Gauleiter領導。
Hakenkreuz卐:納粹稱卐起源於“亞利安神話”。最初使用於“自由軍”年代,1935被使用在德國新國旗上。
HohereSS-undPolizeifuhrer黨衛軍地區總指揮:一個地區除警察之外的所有黨衛軍的最高指揮官,直接歸希姆萊領導。
Ordnungspolizei治安警察:蓋世太保和保全警察以外的警察,在國內負責民事事務,如:交通、巡邏和日常警務工作。然而,在被占國,尤其是在波蘭和蘇聯,治安警察經常扮演特別行動隊的角色。
Reichsfuhrer-SS帝國黨衛軍元首:帝國黨衛軍的領導人,由海因里希·希姆萊擔任。1936年以後,他還有一個頭銜“德國警察頭目”。
Reichsleiter中央政治局委員: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就是馬丁·鮑曼。
Reichssicherheitshauptamt帝國中央安全局:1939年建立,將包括蓋世太保在內的所有的非軍事情治單位合併為一個組織,萊因哈德·海德里希任局長。1942年,萊因哈德·海德里希被刺殺,從1943年1月30日,恩斯特·卡爾登勃魯納接任局長。
Schutzhaft保護性拘留:根據1933年2月28日頒布的法律,當局的所有反對者都在其範疇之內:猶太人、工會會員、共產黨人以及吉普塞人、同性戀者、輕微犯罪分子和異教徒。
Schutzstaffel元首衛隊:原是希特勒的私人保鏢,被希姆萊變成了國中國和軍隊內的軍隊,別稱“黑衣衛隊”。
Sicherheitsdienst保全處:至少在字面上,保全處是納粹黨的情報機關,蓋世太保是國家秘密警察,但實際上,二者緊密合作,有時難以區分。保全處更側重追捕思想上和種族敵人。
Sicherheitspolizei保全警察:名義上,僅僅是名義上政府的一部分,而不屬於蓋世太保,但實際上,經常與保全處勾結在一起,充當各國政治警察和刑事警察的結合物。
SSundPolizeifuhrer黨衛軍分區區隊長:負責特定區域的分區指揮官,附屬於更高層蓋世太保、警察和希姆萊領導。
Sturmabteilung衝鋒隊:也稱“褐衫隊”,最早為1921年恩斯特·羅姆在慕尼黑招募來保護納粹演講的部分穿制服的支持者。在1934年血洗衝鋒隊羅姆的“長刀之夜”時被大大削弱。
Volksgericht人民法院:在柏林成立並快速判決帝國叛徒的令人恐懼的法庭。在判決1944年企圖暗殺希特勒的人之後,直至1945年幾乎沒有開庭。
WannseeConference萬塞會議:1942年1月20日在柏林市郊大萬塞舉行的依次會議,會上提出了“最終解決”,回顧了迄今所取得的成就,並討論了如何利用大量被驅逐的猶太人勞動力的方式。這次會議也為主持會議的海德里希提供了展示權威的機會。

內部結構

帝國中央安全局下轄七個處
I處:人事和組織
II處:行政和財務
IIA科:組織和法律
IIA1組:組織
IIA2組:立法
IIA3組:賠償
IIA4組:保衛
IIA5組:沒收
IIAC科:安全警察預算
IICB科:保全處預算
IID科:技術
IIB科:護照
III處:情報(國內)
IIIA科:法律結構
IIIB科:種族事務
IIIC科:文化和宗教事務
IIID科:工商業
IIIE科:上層社會
IV處:蓋世太保N科:1941年成立,負責綜合情報
IVA科:敵對者IVA1組:共產主義
IVA2組:反顛覆
IVA3組:反動者和自由主義者
IVA4組:暗殺
IVB科:宗派和教堂IVB1組:天主教徒
IVB2組:新教徒
IVB3組:共濟會成員
IVB4組:猶太人
IVC科:黨務
IVD科:占領區IVC2組:政權反對者
IVC2組:教堂和宗派
IVD3組:資料和黨務
IVD4組:西區
IVD5組:反間諜
IVD6組:外僑
IVE科:反間諜IVE1組:帝國內部
IVE2組:政策制定
IVE3組:西方
IVE4組:斯堪的那維亞
IVE5組:東方
IVE6組:南方
IVF科:邊防警察
V處:刑事警察VA科:保衛措施
VB科:鎮壓措施
VC科:身份
VD科:技術犯罪學院
VI處:情報(國外)VIA科:情報組織
VIB科:西方諜報
VIC科:俄羅斯/日本諜報
VID科:美洲諜報
VIE科:東歐諜報
VIF科:技術
VII處:資料VIIA科:管理
VIIB科:分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