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中國能力”與中國的“德國能力”

德國的“中國能力”與中國的“德國能力”

《德國的“中國能力”與中國的“德國能力”》是2019年5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春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國的“中國能力”與中國的“德國能力”
  • 作者:胡春春
  • ISBN:9787520145770
  • 頁數:250頁
  • 定價:98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5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字數:255千字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與德國的文化對視、對話與交往,可能是異質文化相互吸引、相互排斥和相互影響的一個範例。本書中,來自不同學科和研究領域(包括哲學、文學、語言學、歷史學、教育學、文化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學科,漢學、日耳曼學、媒體研究、文化政策和教育政策研究、對外文化政策研究等領域)的中德兩國學者及文化交往的實踐者嘗試從知識和行動的雙重層面審視和反思如何接近中國和德國。這是國內外聚焦“中國能力”和“德國能力”的第一部研究專輯。

圖書目錄

前言 把脈中德文化對視、對話與交往 胡春春/001
第一部分 基礎篇
歌德的智慧:文化的普遍與特殊
  ——中德現代轉型的共同問題之一 單世聯/003
何以為中國——全球現代性視野中的中國認同
  施寒微(Helwig Schmidt-Glintzer)/023
一個有關中國工程或何為中國性的個體閱讀 胡春春/035
德國哲學中的中國思想——普世主義,歐洲中心主義,認同政治
  赫爾穆特·海特(Helmut Heit)/055
儒學拯救世界
  ——作為自由民主秩序之替代的儒家方案 白彤東/072
測定“德國文化”?——國際日耳曼學作為文化學的學科新定義
  克勞斯·阿爾特邁爾(Claus Altmayer)/081
第二部分 德國的“中國能力”篇
強化“中國能力”之路徑
  潘宇舟(Matthias Stepan) 安德利雅·弗蘭策爾(Andrea Frenzel)/103
跨文化的“中國能力”
  ——跨學科和教育學的思考 施特菲·羅巴克(Steffi Robak)/126
中德相互認知需要怎樣的能力建設?
  ——淺析兩國之間的誤解及其原因 毛小紅/145
柏林工業大學的“中國能力”建設
  ——中國科技文化中心的跨學科教研經驗與最佳實例 艾思古(Sigrun Abels)/154
卡爾·阿恩德和現代漢語教學的專業化 羅梅君(Mechthild Leutner)/164
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能力” 馮曉/183
德國政界如何看待中國 芮悟峰(Wolfgang Röhr)/189
第三部分 世界和中國的“德國能力”篇
供中國參考的“德國能力”——德國對外文化政策與教育政策的自我理解和方法
  歐迪拉·特里貝爾(Odila Triebel)/205
“德國能力”——以德國文化政策協會和文化政策研究所為例
  伊麗斯·馬克多夫斯基(Iris Magdowski)/215
中國大學生的“德國能力”培養:歷史與現狀 杜衛華/224
提升中國留德學生的“德國能力”——一種框架方案 孫進/235
後記/24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