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歷史 如果
弗雷德里克三世 (1471年)和教皇
西克斯圖斯四世 (1479年)的建立大學的許可得到實施,那將會發生什麼?呂訥堡市可能會是一個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傳統大學的故鄉。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呂訥堡大學仍然是一所歷史剛剛超過70年的年輕的大學。通過其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 後的創建和發展,逐漸轉變為一所獨立的大學和基金會,合併並重新定位為一所示範大學,它仍然可以回顧一個充滿活力的歷史。
大學logo
1479年:教皇
西克斯圖斯四世 批准建立一所大學,包括所有高等學院和普通學科。
1946年:在英國占領軍的倡議下,在呂訥堡建立了一所師範學院。通過培訓教師,這所
高等教育機構 有望為在德國建立新的民主傳統作出貢獻。
1978年:在成為
下薩克森州 教育學院的一個系後,呂訥堡師範學院成為一所獨立的科學大學,有權授予博士學位和專業學位。
1980年代:學科範圍擴大到經濟、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從高等教育機構轉變為大學。
1989年:1989年5月1日,根據下薩克森州議會通過的法案,它升級成為一所大學。
呂訥堡大學校園
1990年代:最後,環境科學學院於1990年代成立。它還包括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可持續發展教席和世界上第一個企業可持續發展管理方向的
工商管理碩士 。
2003年:呂訥堡大學成為德國最早根據公法轉為基金會的五所大學之一,這種地位為大學的獨立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2005年:呂訥堡大學與東北下薩克森套用科學大學合併,這一舉措有助於擴大企業管理和社會工作學科現有的課程。2005年,合併前的課程範圍擴大,引進了自動化技術、商法和商業心理學、教師培訓、文化研究、商業和社會科學以及環境科學等新學科,所有這些都是從原套用科學大學接管的。隨著學校的合併,與實業界的聯繫在大學裡變得越來越重要。隨著它獲得了德國最友好創始人的大學獎項,這並沒有脫離外界的注意。
2007年:由於重新定位,該大學重新命名為Leuphana Universität Lüneburg,並實施了新的研究和大學模式。呂訥堡大學的本科生學院以一種新的學習模式開始運營,最初有10個專業和27個輔修課程,以及3個帶有教師培訓選項的學習課程和12個教學科目。面向繼續教育學生的呂訥堡大學的專業學校成立之初便成立了7個碩士學位課程。一年後,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院開設了8個碩士課程。
呂訥堡大學紅磚校園
2009年:呂訥堡大學的憑藉創新孵化器,啟動了一項歐盟重大項目,總金額約為9800萬歐元,為呂訥堡地區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除其他事項外,發展新研究重點的國際能力標準,促進實踐合作的聯合項目,公司初創企業和定居點以及新的繼續教育課程和學習計畫加強了該地區的知識基礎。同樣在2009年,位於蘇德堡的校區開始提供土壤工程和水力工程領域的工程課程。
2010年:該大學再次對其學院進行重組,並建立了當今存在的四個教育,文化,可持續性和經濟學院。
2017年:由
丹尼爾·里伯斯金 (Daniel Libeskind)設計的新的中央大樓開始投入使用。
院系設定 組織結構 呂訥堡老城
課程範圍 本科學院:13個主修專業,17個副專業,其中有100多種可能的組合;可以將11個科目合併成一個多學科的雙專業的學士學位,該學位可讓您獲得教育碩士課程,以便在國小,中學和語法學校以及職業學校教學。
研究生院:6個碩士課程,共17個專業(碩士課程),23個博士課程。
專業學校:14個碩士課程,3個學士課程,7個證書課程。
與約30所大學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和與約65所大學建立了Erasmus合作。
專業設定 呂訥堡大學開設有16個本科和碩士專業,其中授予本科學位的專業如企業經濟學、
建築工程學 、
工業工程學 、
套用文化學 、環保科學、社會學與社會教育、大眾經濟學、信息學、經濟信息學和經濟法,參加國家教師考試的專業有教學與學習專業、經濟教育學專業和社會教育方向的職業培訓。
圖書館外走廊
呂訥堡大學開設的碩士學位專業有可持續發展科學、公眾經濟法律與政治和MBA專業。
呂訥堡大學的優勢專業是經濟學專業和教育學專業。
學校排名 在德國經濟聯盟中,呂訥堡大學在德國的中小規模大學的精英學校中處於領先水平。
1999年《
明鏡 》周刊評比德國大學總分名次:第25名
合作辦學 Leuphana大學提供許多國際學位課程,包括本科和研究生課程,這些課程通常以英語授課,並獲得Leuphana和國外合作大學授予的雙學位。或者,國際學位課程可以提供完全被認證的出國交換機會,獲得國外學習的學分。
大學圖書館
本科雙學位項目
碩士雙學位課程
文學碩士/義大利
熱那亞大學 (語言:德語/義大利語)
國際化戰略 全球學術合作是呂納堡大學國際化戰略的一個關鍵要素。除了與夥伴機構在研究和教育領域的合作項目外,各年級學生的交換計畫以及雙學位計畫也尤為重要,目的是為儘可能多的學生提供國際學術體驗,並促進呂訥堡大學校園的多樣性。
呂訥堡大學與國外150多所大學簽訂了學術合作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