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萊梅級護衛艦(英語:Bremen-class frigate,德語:Bremen-Klasse Fregatte,或以計畫名稱之為F-122型護衛艦)是德國聯邦國防軍海軍隸下的多用途護衛艦。
本級艦共八艘,全部使用德國城市命名,首艦1978年動工,1982年服役。隨著德國海軍新銳布蘭登堡級護衛艦和薩克森級護衛艦的服役,現本級艦正在逐步退役中,2012年退役第一艘。本級艦滿載排水量3600噸,裝備兩座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發射裝置,並以荷蘭信號公司的DA-08高平搜尋雷達和WM-25火控雷達搭配八聯裝MK-29海麻雀防空飛彈,在八十年代也堪稱不俗的配置。
本級艦在外觀上最大的識別特色就是主桅桿上TRS-3D高平搜尋雷達碩大的環形護罩,以及在後部直升機庫上方的兩座拉姆滾裝防空飛彈發射裝置,世界各國海軍中一次性在同一區域安裝兩座拉姆飛彈的艦型也僅此一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不萊梅級護衛艦
- 英文名稱:Bremen-class frigate
- 前型/級:科隆級驅逐艦
- 次型/級:布蘭登堡級護衛艦
- 研製時間: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 服役時間:上世紀八十年代初
- 國家:德國
- 數量:八艘
發展沿革,設計特點,艦體設計,動力設計,船電設計,武裝設計,基本數據,改裝升級,本級各艦,
發展沿革
為了取代老舊的漢堡級(Hamburg class)與科隆級(Koln class)驅逐艦(科隆級是二次大戰以後西德自製的第一種中型水面作戰艦艇),西德海軍在1972年起展開了新一代中型艦艇的研發計畫,總計有10種設計參與競標;此外,由於荷蘭海軍也有類似的新一代艦艇需求,故一起參與設計工作;至1975年,分別以不萊梅·福爾康(Bremer Vulkan)與布隆·沃姆斯(B&V)兩造船廠為首的兩大造船集團(總計五家廠商)進入了最后角逐的階段。1976年,西德政府決定由不萊梅·福爾康成為新艦的主承包商,而其餘入圍的B&V、豪爾德(HDW)、泰森北海(Thyssen Nordseewerke)等廠則成為次承包商,以分攤建造工作。
這種新護衛艦被命名為F-122不萊梅級(Bremen class),全部八艘都使用德國城市名,從1982至1990年陸續服役,全部部署於德國位於北海的第四艦隊,並設籍於威廉港。而參與研發合作的荷蘭也根據兩國合作研究的基礎,率先推出堪稱F-122孿生姊妹的科頓艾爾級(Kortenaer class)護衛艦,全部10艘於1978至1983年陸續服役,而出道較晚的F-122甚至還參考了科頓艾爾級的設計;不過雖然科頓艾爾級的艦體布局與武裝和F-122多有雷同之處,但兩者動力系統並不相同。
設計特點
艦體設計
F-122乃是針對德國海軍本身(特別是北海的作業環境)以及北約的需求而設計,著重反水面作戰,同時防空與反潛自衛能力也需要足夠,以在威脅較高的環境下作業。本級艦艦體嚴格地實施隔艙化設計,以提高艦艇的生存性,全艦並劃分為兩處損害管制區域。雖然不萊梅級護衛艦的建造套用了初階的模組化造艦技術,不過由於MEKO模組化護衛艦系列的製造商──布隆·沃姆並非不萊梅級的主承包商,因此本級艦並未採用像MEKO的高度整體式模組化設計。
動力設計
動力系統方面,本級艦採用複合柴油機或燃氣渦輪(CODOG)驅動雙軸五葉片可變距螺旋槳,高速航行時使用兩具美國通用動力LM-2500燃氣渦輪機,巡航時則使用兩具MTU20VZOV956TB92柴油機,最大航速29節,航速18節時續航力達4000海里。本級艦的發電系統由德國通用電氣德律風根(AEG-Telefunken)公司設計,艦上的動力與發電主機分置於三個獨立的水密隔艙中。
船電設計
不萊梅級採用一具荷蘭信號(Signnal)的DA-082D對空/平面搜尋雷達,此外在艦橋後方前桅頂則設有一具荷蘭信號的WM-25I/J頻追蹤/射控雷達系統,此系統擁有一個共享發射機的搜尋/追蹤天線組(CAS),兩者位於一個球形保護罩內;搜尋雷達天線轉速高達60轉/分,能同時精確追蹤數個近程空中目標,並將優先接戰的目標交給追蹤雷達負責持續鎖定,而搜尋雷達亦可進行海麻雀防空飛彈的照射;此外,WM-25還整合兩具Signnal的STIR180火控雷達。本級艦的作戰系統為SATIR,以美國軍規UYK-43主計算機做為核心,軟體則由STN ATLAS提供。
SATIR與艦上各通訊、感測與武器系統整合,負責的機能包括導航、通訊、目標獲得與武器導控等,中央計算機接收感測器獲得的目標資料並加以計算,排定目標優先權並自動指揮武器接戰,具有多目標搜尋/追蹤能力。SATIR也整合有美國的SYS-1(V)1整合式自動目標追蹤系統(IADT),能整合艦上所有的雷達的信息,自動編輯成目標態勢檔案。在1996年中,德國海軍對本級艦的戰鬥系統進行升級,SYS-1加裝了使用摩托羅拉68040處理器的追蹤管理系統(TMS),稱為SYS-1現場改裝方案(FieldChange1),使其效能大幅增加。
武裝設計
武器包括艦首一門奧托·梅萊拉76mm艦炮、兩舷各一的Mark-20 20mm機炮以及艦身中段的八枚魚叉反艦飛彈,防空則依賴艦橋前方一具美制MK-29海麻雀防空飛彈發射器,全艦備彈16枚,主要由兩具STIR-180雷達進行導控,必要時WM-25的搜尋/追蹤天線組亦可提供一個有效距離較短的照明頻道。本級艦艦首設有一具DSQS-21主/被動聲納,以計算機系統加以控制,利用程式化控制的聲納波形進行搜尋、測距與定位。DSQS-21聲納的操作模式分為主動、被動與攔截三種,主動模式又稱為目標自動追蹤(ATT),能發出主動聲納波追蹤目標,並隨時掌握目標的方位、距離與速度,被動模式則為純粹的聽音;至於攔截模式則是被動模式的一種,專門針對10Hz以下的低頻訊號進行監聽。
反潛武器上本級艦兩舷各有一組雙聯裝K-32Mod9隱藏式魚雷發射器,艦上儲存八枚美制MK-46或Alliant Techsy stems(ATK)生產的DM.4輕型魚雷,艦尾設有兩個機庫,可搭載兩架英制大山貓(Lynx)反潛直升機,該機配備AQS-18D吊放式聲納,可搭載兩枚Mk-46或DM.4魚雷。本級艦的機庫配置相關的工具,能對艦上直升機進行維修作業,而直升機甲板的大小與強度則能承受一架海王式之類的大型反潛直升機;為了配合大山貓反潛直升機的起降,起降區設有一個魚叉直升機輔助降落裝置的金屬網孔。
基本數據
參考數據 | |
---|---|
艦長 | 130米 |
舷寬 | 14.5米 |
4.25米 | |
排水量 | 標準3000噸 滿載3600噸 |
乘員 | 219名 |
動力系統 | CODOG 2×LM-2500燃氣渦輪/51680軸馬力 2×MTU20VZOV956TB92柴油機/11400軸馬力 |
續航力 | 4000海里/18節 |
航速 | 29節 |
船電系統 | |
---|---|
作戰系統 | SATIR戰鬥系統(以美制UYK-43B主計算機為核心) |
雷達 | 1×荷蘭信號DA-082D對空/平面搜尋雷達(最初裝備) 1×DASATRS-3D/32G頻3D對空/平面搜尋雷達(取代DA-08) |
—— | SMA-3RM20I頻導航雷達 |
—— | WM-25追蹤/射控雷達(含一具搜尋/追蹤組合天線,以及兩具SignnalSTIR-180照明雷達) |
聲納 | STNAtlasElektronikDSQS-21艦首聲納 |
—— | OQR-2被動式拖曳陣列聲納 |
其他 | 4×MK-36 SRBOC 干擾彈發射系統 |
—— | 1×AN/SLQ-25魚雷對抗系統 |
—— | DASAFL-1800S/2電戰系統 |
—— | SCOT-1A衛星通訊系統 |
艦載武裝 | |
---|---|
艦炮 | 1×奧托·梅萊拉76mm全自動艦炮 |
飛彈 | 1×八聯裝MK-29海麻雀飛彈發射器 |
—— | 2×四聯裝MK-141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 |
近防 | 2×21聯裝MK-49RAM拉姆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90年代加裝) |
—— | 2×MLG 27機炮 |
反潛 | 2×雙聯裝324mmMK-32Mod9隱藏式魚雷發射器(使用MK-46/DM.4輕型魚雷) |
2×大山貓Lynx-88反潛直升機 |
改裝升級
90年代後,德國海軍對本級艦展開改良,首先在機庫上方加裝兩具美、德合作的新型MK-49拉姆(RAM)短程反飛彈飛彈發射器,接著以DASA(後併入EADS,2014年1月成為空中巴士防衛航天,Airbus Defence and Space )的TRS-3D/32 3D對空搜尋雷達取代DA-08。TRS-3D系列是一種G頻多波束雷達,具有對空與對海面搜尋與追蹤能力(主要工作是監視低空空域),並整合了能自動辨識艦艇或航空器的MSSR-2000 I識別系統,最大偵測距離約200km,最多能同時追蹤400個目標。
F-122使用的/32是TRS-3D雷達中較大的版本,天線陣面由32條線性陣列構成(另一種TRS-3D/16則只有16條陣列),而F-122使用的TRS-3D/32採用機械穩定方式彌補船艦縱向與橫向搖動;TRS-3D之後還有推出電子式穩定(ES)的版本,以電子方式調整波束抵銷艦體搖晃,天線旋轉機構就可以簡化,降低體積重量並增加可靠度。TRS-3D採用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在惡劣的雷達背景環境條件下仍能有效搜尋低空飛行或慢速移動目標(如直升機)。
本級各艦
番號 | 艦名 | 建造 | 開工 | 下水 | 服役 | 退役 |
---|---|---|---|---|---|---|
F207 | DRAQ | 1979年7月9日 | 1979年9月27日 | 1982年5月07日 | 2014年3月 | |
F208 | DRAR | 1980年11月9日 | 1981年6月9日 | 1982年10月15日 | 2015年7月15日 | |
F209 | DRAS | 1979年9月25日 | 1980年9月3日 | 1983年5月9日 | 2013年3月22日 | |
F210 | DRAT | 1979年6月23日 | 1980年12月17日 | 1983年10月7日 | 2013年11月 | |
F211 | DRAU | 1980年6月16日 | 1981年5月29日 | 1984年10月19日 | 2012年7月31日 | |
F212 | DRAV | 1981年5月10日 | 1982年1月8日 | 1984年1月19日 | ||
F213 | DRAN | 1987年4月4日 | 1987年9月17日 | 1989年10月03日 | ||
F214 | DRAO | 1987年6月1日 | 1987年10月15日 | 1990年3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