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當豹式主戰坦克投入批量生產並陸續裝備部隊時聯邦德國就提出了利用該坦克改裝架橋車問題。根據國內障礙的情況,提出了設計至少能克服20米寬障礙的架橋車。1969年參加競爭的各公司都投入研究試製,試製了以豹式坦克為底盤、橋體楨的A和B兩種平推式架橋車。A型橋車的架設機構主要由可伸縮的前懸架和安裝在兩個支座上的托架組成,但在1970年開始的技術考核中被淘汰。B型橋車的架設機構主要由前懸架和尾部支架等組成,前懸架是活動的,在橋節位於懸架的前端時車體可對前伸的橋節形成一個平衡力矩。
1971年7~9月,對B型架橋車進行了部隊試驗,同年10月又進行了道路試驗,12月獲準進行批量生產。1973年11月,馬克公司將研製的架橋車交付聯邦國防軍使用,正式命名為海狸,至1975年已成批裝備於配備豹式坦克的部隊以替換M48架橋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國“海狸”裝甲架橋車
- 外文名:Armored Bridgelayer(Biber)
- 研製單位:克羅克納-霍姆伯特-道依茨公司
- 國家:德國
- 戰鬥全重:45.3噸
- 最大公路時速:62千米
技術特點,性能數據,
技術特點
該車車體基本與豹1主戰坦克相同,具有相當的機動性、防護力和大部分相同的部件。橋體用鋁合金製成,橋長22米,能保障50噸級的裝甲戰鬥車輛和其他技術裝備通過20米的壕溝或河川,在緊急情況下也可通過60噸級的車輛。橋分兩節,雙層固定在車上。該橋的優點是架橋時橋體水平伸出,可伸縮式懸架從橋內伸出,使橋始終水平地向前伸展,為在不利地形條件架橋創造良好的隱蔽性,這種橋可架在有10%坡度的地面上,對岸可比架設端(近岸)高或低2米。該車架設過程為:架橋車接近壕溝或流時先使車體前面的推土鏟落地以支撐車輛,下半節橋向前滑動直至其端部與上半節橋端部對齊為止,之後兩節橋連鎖在一起,展在壕溝上方。橋降低到位,這時懸架臂縮回,然後提升支撐鏟到位。收橋可在任意一端進行。架設過程採取半自動操縱,全部動作都可以通過機械操縱的控制閥由液壓系統完成,電控限制開關能準確地終止每一個架橋動作,從而達到整個架設過程的半自動化。必要時還可使用手操縱。
德國“海狸”裝甲架橋車
![德國“海狸”裝甲架橋車 德國“海狸”裝甲架橋車](/img/a/3ca/kFjMyEDZ2MDNmJzN5MmZzUGM2EWZ3Aj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性能數據
德國“海狸”裝甲架橋車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 |
乘員 | 2人 |
車高 | 3.55米(載橋) |
2.56米(無橋) | |
車長 | 11.82米(載橋) |
10.56米(無橋) | |
車寬 | 4.00米(載橋) |
3.25米(無橋) | |
車重 | 45.3噸(載橋) |
35.1噸(無橋) | |
車底距地高 | 0.42米 |
履帶中心距 | 2.7米 |
履頻寬 | 0.550米 |
履帶著地長 | 4.236米 |
單位壓力 | 95.2千帕 |
性能參數 | |
最大速度 | 62千米/小時(公路) |
最大行程 | 約450千米(公路) |
300千米(越野) | |
燃料儲備 | 995升 |
涉水深 | 1.2米(無準備) |
1.65米(有準備) | |
爬坡度 | 60% |
側傾坡度 | 30% |
攀垂直牆高 | 0.7米 |
越壕寬 | 2.5米 |
動力裝置 | |
發動機 | 生產公司:MTU |
型號:MB838CaM-500 | |
類型:10缸多種燃料發動機 | |
功率/轉速:610千瓦/2300轉/分鐘 | |
傳動裝置 | 生產公司:ZF |
型號:4HP-250 | |
前進檔/倒檔數 | 4/2 |
武器裝備 | |
煙幕彈發射器總數量 | 8具 |
車載設備 | |
電氣系統電壓 | 24伏 |
蓄電池數量/容量 | 6個/300安時 |
橋樑結構類型 | 雙節、雙車轍、平推式 |
載重量 | 50噸 |
自重量 | 9.8噸 |
橋展開全長 | 22米 |
有效橋長 | 20米 |
橋寬 | 4米 |
腳踏車轍板寬 | 1.55米 |
展開時高度 | 0.9米 |
疊置時高度 | 1.25米 |
架橋時間 | 3~5分鐘 |
收橋時間 | 5~10分鐘 |
作業人員 | 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