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德勒斯登交響樂團,擁有461年
歷史的世界最古老交響樂團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將繼2006年11月後再度在滬演出。 據悉,世界最古老的交響樂團——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將2009年5月6日再度登台東方藝術中心,從樂團提供的名單中發現,此次120餘人的龐大陣容中,有54人是第二次踏上上海之旅。同時,東藝表示,持2006年該團演出
舊票根的觀眾,可在演出前免費換取本次演出節目冊。
歷史
德勒斯登國立交響樂團(
德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交響樂團,成立於1548年。開始時只是室內
樂隊的小編制,後逐步擴大。該團在18世紀前以演奏義大利歌劇為主。從1817年開始,由著名作曲家韋伯擔任指揮,進一步充實了樂隊人員的編制。後又經著名音樂家華格納和理查·施特勞斯的指揮排演,這樣創造出了輝煌的歷史。
德勒斯登交響樂團與上海有著很深的
淵源。早在上世紀50年代,該團就在當時的上海市府大禮堂進行了首次訪滬音樂會。上世紀90年代,當時德勒斯登市長來上海考察時,與時任上海市副市長、浦東新區管委會主任趙啟正會見。當得知浦東會建造一個全新的音樂廳——東方藝術中心時,德勒斯登市長隨即表示非常希望這個音樂廳的首演能讓世界最古老的交響樂團——德勒斯登交響樂團來完成。雖然這個願望最終並未實現,但該團2006年、2009年的兩次訪滬成為了現實。
簡介
德勒斯登交響樂團最擅長歌劇演奏;在交響作品方面,擁有跟西歐樂團所不同的獨特音響,而且聲部平衡很好。該團所演奏的德奧古典音樂格調高雅、音響豐滿,具有美妙的
德國古老傳統色彩。
德勒斯登國立管弦樂團,是德國資格最老的,也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它比德勒斯登愛樂管弦樂團創建早三百多年。樂團擁有約130名團員。
德勒斯登國立管弦樂團因薩克森選侯的敕令而成立於1548年的德勒斯登。樂團初建時,稱為“薩克森國立管弦樂團”,是一支小規模的室內管弦樂團。18世紀前,該團以演奏義大利歌劇為主。 18世紀中葉起,隨著德國歌劇的興起,“薩克森國立管弦樂團”逐步加入了演出德國歌劇的行列。德國作曲家
許茨1617年起擔任樂團的指揮,直至他去世。在許茨長達55年的指揮下,樂團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1816年,樂團的指揮由德國作曲家、指揮家韋伯擔任。這期間,樂團增加了人員編制。後又經德國作曲家、指揮家華格納和理查·施特勞斯有效的訓練,薩克森國立管弦樂團的演奏水平得到了提高,韋伯、華格納、理查,史特勞斯等作曲家的作品也相繼由該樂團首演,樂團得到了世人的矚目,創造出輝煌的歷史。
1878年,“薩克森國立管弦樂團”改名為“德勒斯登皇家歌劇院管弦樂團”。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改稱為“德勒斯登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演出音樂會時,取名為“德勒斯登國立管弦樂團”。他們身兼歌劇和音樂會演出的雙重任務,是德國極為活躍、高水平的音樂演奏團體。1923年起,德國小提琴家、曾任維也納音樂協會管弦樂團首席小提琴的阿道夫·布希擔任樂團的指揮。1934年始,德國指揮家卡爾·伯姆擔任樂團音樂指導與指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勒斯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樂團幾乎解散,歷經肯培和孔維茨等人的重建後,樂團恢復了原有的演奏水準,並逐步提高。
德勒斯登國立管弦樂團歷任指揮有彪姆、凱爾伯特、馬塔切契、桑德林等。1975年,樂團在瑞典指揮家布洛姆斯泰特、日本指揮家若杉弘等人擔任常任指揮以來,除保持原有擅長於歌劇演奏的高水準外,在交響樂演奏方面,形成了不同於其他西歐交響樂團的獨特風格,即德奧式的高雅格調,豐滿的樂隊音響,樂曲織體層次分明。
演出情況
從1816年開始,韋伯接任經理併兼任歌劇指揮,而極力注重德國歌劇的演出。1841年華格納就任指揮,舉行了《漂泊的荷蘭人》和《唐·懷瑟》的首演。
1911年首演的《玫瑰騎土》,被譽為是史特勞斯、萊因哈特和羅拉合作的最大成果。後來又演出的著名歌劇有:亨德密特的《卡地亞克》、多納伊的《湯特·西蒙納》(1912)沃夫·費拉里的《醫生之愛》(1913)、
布索尼的《浮士德》(1925)、蕭克的《彭特西利亞》(l928)。
樂團影響
200多年前,貝多芬創作的《命運》交響曲成為不朽之作,當時這位音樂大師認為“德勒斯登是全歐洲最好的交響樂團!並讓樂團贏得了"200年貝多芬"、"400年德勒斯登"的美譽”。三年後的今天,參演上海另一音樂盛事“國際音樂節”,新任指揮為了不輸當年,乾脆讓享有“理查·施特勞斯管弦樂團”美譽的該團拿出全套理查作品。“三年前的演出,鄭明勛指揮的貝多芬《命運》,是滬上觀眾比較熟悉的,這次的全場曲目都是浪漫派後期理查·施特勞斯的作品,這無論是對樂團的技術難度,還是觀眾的欣賞水平都是雙向的考驗。”滬上一位資深樂評人說。指揮家法比奧則表示:“樂團在指揮魯道夫·肯佩的任期中,曾錄製了理查除歌劇作品外的數十首作品全集,之所以帶來全場理查,是因為對上海觀眾充滿信心。”
不少國際一線樂團都因對本土作曲家的完美詮釋而成就樂壇佳話,譬如
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是普契尼的代言者、帕爾馬歌劇院是威爾第的“故鄉”、聖彼得堡愛樂樂團是柴可夫斯基的“大本營”。“但這種"獨一專長"其實並不尋常,貝多芬、莫扎特和勃拉姆斯等很多更為國際化的音樂巨匠就沒有特別突出的樂團能成為其代言。”樂評人唐若甫認為德勒斯登國交代言理查,難能可貴,特別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值得一看。此外鋼琴獨奏家伊曼紐爾的首次亮相也是一大看點,他演奏的《d小調戲謔曲》由於作品的高難度在上海舞台近20年來無人問津。
藝術質量
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這支當今世界最古老的管弦樂團成立於1548年,與其平行的時間坐標是中國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因此有樂評人表示,這支號稱樂團“
活化石”的古老樂團無疑是如明代青花瓷一般的稀世珍品。
歷史對於交響樂團來說也許並不意味著藝術質量,但能歷盡風雨460多年屹立不倒不僅僅是生命力的象徵,也是西方古典音樂歷久彌新的標誌。對於這支在
中國明代嘉靖二十七年就誕生的樂團來說,他們見證了西方古典音樂從文藝復興晚期到巴洛克、古典、民族學派、浪漫到現代的所有重要發展階段和流派,可謂古典音樂歷史長河中“活著的文物”。
無論處於哪個時代,樂團始終在
古典音樂界獨領風騷,並且在超過四個半世紀的時間裡始終保持著自己那份獨特韻味。這支老牌勁旅有著諸多珍貴的音樂遺產,2007年,他們成為第一個被授予“歐洲文化基金會世界音樂遺產保護獎”的樂團,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夠擁有這一殊榮的交響樂團。
悠久歷史的另一個過人之處便是樂團能與常人無法想像的音樂家合作,或者由作曲家現身說法親自指揮自己的作品,從而使整個樂團有如居高臨下的“御林軍”一般。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的歷任指揮及演奏家可謂是星光璀璨,包括有許茨、韋伯、華格納和理查·施特勞斯等大
作曲家,此外指揮大師弗里茨·萊納、卡爾·伯姆也對樂團情有獨鐘。近幾年來,樂團最著名的首席指揮莫過於義大利指揮家朱塞佩·西諾波利,從他1992年上任到其2001年逝世,樂團始終保持在一個頂尖水平。在之後的2002年到2004年,伯納德·海丁克接過樂團首席指揮一職。而在樂團2007/2008音樂季的演出中,法比奧·路易斯被任命為樂團的新任首席指揮及音樂總監,這一連串閃耀著鑽石光彩的名字,都使很多樂團難以望其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