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建設歷程,橋樑位置,橋樑設計,橋樑結構,設計參數,建設成果,技術難點,技術創新,建設意義,
建設歷程
2017年12月25日,微山湖特大橋開工建設。
2018年1月12日,微山湖特大橋主橋首根樁基完成澆築,微山湖特大橋主橋全面開工建設。
2019年1月15日,微山湖特大橋主航道橋主塔橫樑完成澆築;7月1日,微山湖特大橋137號主塔封頂。至此,該橋跨京杭運河主航道橋兩座主塔全部建成;10月26日,微山湖特大橋完成合龍工程。
2020年4月17日,微山湖特大橋主線橋面施工全部完工;5月21日,微山湖特大橋中下面層瀝青攤鋪全部完成。
2020年8月10日,隨著棗莊—菏澤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微山湖特大橋開通運營。
橋樑位置
微山湖特大橋位於中國山東省濟寧市境內。橋樑成東西走向,東起于山東省微山縣互通,西止於山東省魚台縣魚台北互通,是棗莊—菏澤高速公路跨越白馬河、京杭運河主要航道和京杭運河西航道的重要通道。

微山湖特大橋
橋樑設計
橋樑結構
- 整體布局
微山湖特大橋分別由主橋、兩座橋塔、斜拉索、引橋及接線橋;主橋路線呈東至西方向布置。

微山湖特大橋主橋橋型
- 設計特點
主橋採用雙H塔斜拉索混凝土結構。東側接線引橋為預製小箱梁;跨白馬河橋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灘內引橋為預製小箱梁;跨京杭運河主航道橋為雙塔斜拉橋;灘內引橋為現澆連續箱梁;南陽互通主線橋為預製小箱梁;跨京杭運河西航道橋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西側接線引橋為預製小箱梁。
- 設計理念
大橋主塔塔冠設計為藍色荷花造型,與微山湖畔萬畝荷花遙相呼應,塔身呈現白色,寓示開放包容之意,與運河文化交相輝映,彰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理念。
設計參數
微山湖特大橋主跨210米,兩邊邊跨各95米,全橋共設斜拉索56對、112根。東側接線引橋長:60×35米;跨白馬河橋長:(75+130+75)米;灘內引橋長:(63×35+10×33)米;跨京杭運河主航道橋長:(95+210+95)米;灘內引橋長:(8×35+8×33+33+35+33+3×35.5+35+35.5+35+8×35)米;南陽互通主線橋長:(70×35)米;跨京杭運河西航道橋長:(75+130+75)米;西側接線引橋長:(20×35)米。
技術標準 | |
道路等級 | 高速公路 |
設計速度 | 120千米/小時 |
車道設定 | 雙向四車道 |
荷載等級 | 公路—Ⅰ級 |
洪水頻率 | 特大橋1/300 |
安全等級 | 一級 |
抗震烈度 | Ⅵ度 |
參考資料: |
建設成果
技術難點
微山湖特大橋橫跨中國北方最大淡水湖—南四湖湖區,整個工程位於微山湖自然保護區,地理環境複雜,地質構造形式多樣,對環保和施工技術都有極高的要求。微山湖特大橋在京杭運河以東區域將近5千米全部是岩溶區,岩溶區地質條件比較差,為保證橋樑的樁基承載力達到要求,最深的樁基能達到95米深。
技術創新
微山湖特大橋項目引入BIM套用技術,充分利用BIM技術的可視化、可最佳化特點,建立了包括地形、地質構造、鋼筋預應力、臨時結構等在內的全息BIM模型,通過BIM模型有效最佳化施工方案,並研發出一套使BIM模型自動轉換為有限元模型的手段,提高了臨時結構的方案變更效率和質量,而且有效控制成本、節約工期、提升質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在新舊動能轉換方面亦具有積極開拓意義。
建設意義
微山湖特大橋建成後,將徹底解決微山湖東、西兩岸交通瓶頸,湖區古鎮南陽島居民數千年來乘船出行的方式也將發生歷史性變革。(央廣網 評)
微山湖特大橋建成後,將徹底解決微山湖東、西兩岸交通瓶頸,將棗莊到菏澤的時間由走國省道的五六個小時,縮短至兩小時左右。(濟寧新聞網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