跰趾(復趾)

跰趾

復趾一般指本詞條

跰趾,又稱“復甲”“跰甲”,在醫學上稱作瓣狀(petaloidtoenails,PTN)或小腳趾復形,是指小腳趾甲分瓣而非完整一塊。西方醫學認為,這是一種腳部的病變,是一種由摩擦生成的繭子。稱為Lister's corn。實際上瓣狀甲是一個常染色體顯性性狀,不能作為一個族群的特定標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跰趾
  • 外文名:petaloidtoenails
  • 又稱:復甲
  • 醫學稱:瓣狀甲
傳說,相關調查,

傳說

在距今640多年前的明洪武年間,中央政府為了往連年戰亂,人口銳減的豫魯冀等中原地區填充人口,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將人丁興旺的山西各地人民,遷往中原。
面對茫然的未來,山西民眾極不情願地集合到洪洞縣大槐樹下,被推推搡搡著離開家鄉。這時,押解的兵士往每個人的小腳趾的趾甲蓋上砍上一刀,以後凡是小腳趾趾甲上有裂痕,或小腳趾的趾甲分瓣的,都是山西移民。

相關調查

2005年,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研究室副教授邊建超、研究生郝衛國等人,對出自洪洞的跰甲傳說,做了遺傳學方面的考察和研究。
郝衛國在山西的調查區域,選在跰甲傳說的中心地帶——山西洪洞縣。在他進行調查的這個村莊中,有26個核心家系和1個完整的三代家系參與了調查。對這些家庭的系譜分析的結果是,有些人雙腳都有瓣狀甲的性徵,有些人是一隻腳為瓣狀甲,另一隻腳的小腳趾甲正常。
在郝衛國的此項研究中,最小的跰甲受調查者3個月,最小的瓣狀甲呈現年齡為1歲,有的人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有小腳趾復形現象的,是長到5歲以後才出現的。瓣狀甲對其“主人”的成長和健康都沒有影響。
調查同時發現,跰甲父母生的孩子並不都是跰甲,在26個家系中,有些家庭,父母雙方有一方為瓣狀甲,他們的子女中,有的有復甲性徵,有的則沒有。
遺傳學認為,瓣狀甲的遺傳主要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在家系中的傳遞遵循孟德爾分離規律。具有以下特點:遺傳基因在常染色體上,遺傳與性別無關;男女發生機會均等;該性狀在每代均有表達,呈連續傳遞。
也就是說,跰甲與否,與其是否是漢族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即便是在傳說中的移民發源地洪洞縣,也並非每一個漢族人群都出現跰甲,就連同一家庭的兄弟姐妹身上,跰甲出現與否也各自不同。
在這一家人中,兄弟二人在小腳趾甲上的遺傳上,出現了不同的遺傳性征。對此,邊建超解釋說,系譜分析表明,瓣狀甲是一個常染色體顯性性狀,一對有瓣狀甲的漢族夫妻,他們的基因型也完全可能都是顯性的,但進行配對組合後,有多少種組合,子女中就可能有幾種基因型。於是,就會生出一些不是瓣狀甲的孩子。用跰甲來區分民族,顯然是不可能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