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區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

《復興區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是由復興區人民政府發布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興區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
  • 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區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區十屆人民政府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是復興區發展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巨觀經濟形勢和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驗,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區十屆人民政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團結帶領全區人民,凝心聚力、砥礪前行,實現了“十三五”圓滿收官,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和成就。
這五年,我們向落後產能宣戰,向散亂污、違章建築宣戰,展現了“復興魄力”。我們壯士斷腕,徹底關停了縱橫鋼鐵、亨建煤礦和裕泰煤化工等原有支柱企業;我們攻堅克難,持續拆除“散亂污”和兩高一低企業900餘家,拆除各類違建6000餘處、300萬平方米,累計騰退土地1.5萬畝,為綠色轉型騰出了空間。
這五年,我們傾力擦亮生態底色,摘掉了多年的“黑帽子”,刷新了“復興印象”。我們緊緊扭住污染防治這個難點,鐵腕治污,一舉顛覆了外界對復興區“髒亂差”的傳統印象。我們逐綠前行,累計造林10萬餘畝,森林覆蓋率達50%以上,一個鋼鐵之城,悄然實現了綠色轉身,精心打造的園博園、沁河郊野公園、康湖生態文明示範區,正綻放著奪目的“生態之光”。
這五年,我們在全市率先建設中小微企業聚集平台,創樹了“復興模式”。我們打造了“五園、三基地”,對200餘家分散於園區外、有扶持價值的中小微企業,實施“整體搬遷提升”大行動,倒逼企業入園聚集發展,築牢了一個老工業區的“經濟根基”。
這五年,我們彌補基礎欠賬,不遺餘力推進城區更新,提升了“復興品質”。我們圓滿完成前、後郝村社區征遷,創新實施“五不一補”,打通斷頭路、翻修小街巷,改造老舊小區、建設街心遊園,保利、美的、碧桂園等名企新居拔地而起,曾經老舊、陳暮的城區,煥發出閃亮的勃勃生機。
這五年,我們抓“大”不放“小”,著力解決老百姓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換來了“復興幸福”。我們抓牢“大民生”,連年增加投入,累計達57.3億元,72項、604件民生實事,均高效落實到位。我們不放“小民生”,堅持“冬病夏治”,每周調度,每日盯辦,一舉解決了多年遺留的臨電、供暖、務工子女就學等問題。特別是自去年開始,由區人大代表票選民生實事,我們年初承諾,年末交賬,堅決做到讓“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這五年,我們是乾出來的,我們勇擔大事、敢碰硬事、善辦難事,乾出了“復興速度”、乾出了“復興形象”,乾出了“復興自豪”!我們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第一時間回響,第一時間部署,格線化作戰、信息化管控、解剖式排查,構建了嚴密防控體系,確保了全區“零感染”;積極搭建“菜籃子”平台,開通線上公益直播、防疫熱線,率先出台復工復產“金十條”“金八條”“金九條”,全力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我們肩負“兩會”同辦的重任,4000餘名施工人員,以工地為陣地,把現場當戰場,不畏艱難、齊心協力,使原本的工業廢棄地,變為如今的大花園;總長39.5公里的旅發風景道全面建成,牛叫河湖心島、沁河小築等一批精品景觀交相輝映,圓滿實現了省園博、市旅發“兩大盛會”華彩綻放!我們承擔市第五中學建設任務,10個月時間建成投用,並與市一中聯動辦學,實現了幾代復興人的夢想,在復興教育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智慧和汗水,書寫了一段可載復興史冊的拼搏歷程,奏響了一曲催人奮進的激越長歌。我們披荊斬棘、闖關奪隘,用實際行動,向全區人民交上了一份可圈可點的歷史答卷。
我們穩增長促發展,綜合實力顯著提升。2020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213億元,年均增長5.1%;全部財政收入完成24.6億元,年均增長13.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2.9億元,年均可比增長7.1%;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851.1億元,年均增長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1.5億元,年均增長6.1%;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實現年均增長7.5%和8.7%。全區經濟發展連續實現逆勢而上,主要經濟指標躋身全市第一方陣。
我們堅決去主動轉,產業結構趨優向好。三次產業結構從2016年的0.44:63.99:35.57,調整最佳化為2020年的0.32:57.57:42.11。累計壓減鋼鐵產能268萬噸、焦炭產能58萬噸、煤炭產能210萬噸、火電產能5.1萬千瓦;實施推進了總投資3700億元的253個重點項目,帕克交通、海爾日日順等一大批項目相繼竣工投用,在重點項目觀摩中連續位居全市前列。復興經濟開發區於2017年9月獲評省級開發區。市場主體年均增長10%以上,總量達到3.3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到50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達3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576家,17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了與規上企業的“雙提升、雙轉化”,全省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監測評價中,我區從C類縣區躍升到B類。
我們強治理重修復,生態環境深層蝶變。實行大氣污染防治“日分析、周調度、月擂台、季總結”常態化運行機制,常抓不懈,較真碰硬,PM2.5、PM10指標年均降幅分別達8.2%、5.9%,優良天數實現年均增加18天。實施水污染治理六大攻堅行動,3個市考河流斷面全部穩定達標,河長制工作被評為全市優秀等次第一名;引漳濟沁工程當年開工當年通水,已完成生態補水調水超1150萬立方米;沁河復興區段入選2020年河北省“秀美河湖”,全市唯一。持續推進土壤污染治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實現“雙100%”目標。順利通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省級推選專家評估,得到各方一致認可。
我們強基礎補短板,城區形象提質賦能。持續開展城區環境整治,違規違建實現全域動態清零。不斷暢通大循環、疏通微循環,先後打通建設大街等15條城市“斷頭”路,翻修學軍街等51條背街小巷,累計長度42.7公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8條、141.4公里,獲評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區。165個2000年前建造的老舊小區全部完成改造提升,在全市觀摩中多次獲得第一,經驗做法在央視《新聞聯播》報導。農村綠化、亮化、街路硬化、環衛垃圾處理、改廁、污水治理等實現全覆蓋,順利通過省、市兩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域完成示範縣(區)”驗收,人居環境和鄉村振興工作雙雙進入全省30強。41個村全部建成綠色村莊,入選4個國家森林鄉村,9個省級森林鄉村,11個村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牛叫河村、康河村分別榮獲“中國美麗鄉村示範村”“鄉村振興示範單位”,石坡村、澗溝村分別榮獲“中國最美鄉村”“全國百佳旅遊目的地”。
我們抓改革促開放,發展活力持續釋放。認真貫徹中央省市“放管服”改革任務,率先成立行政審批局,實行清單管理制度,最佳化審批程式,廢除公章424枚,審批許可事項辦理時間由2717天縮短至805天,壓減達70%,“微信+審批”“一網一門一次”做法被省、市推廣。42個部門、1041項政務服務,網辦率達到100%,11個鄉(鎮)街道、112個社區(村)建立了綜合服務中心(站),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實現辦結率、滿意率“雙100%”。134項省市改革任務、22項區創製性改革事項,均高質量推進到位。圓滿完成政府機構及鄉(鎮)街道改革任務,服務水平和治理能力得到同步提升;高標準完成綜合執法改革,全面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依法依規開展破產企業改制,橡膠廠、輪胎翻新廠、鑄造廠等企業改制任務有序推進。不斷提升開放水平,主動對接京津滬廣深等先進地區企業總部、高校科研院所,積極參加上海、廊坊等貿展活動,唯品會、新農利合等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落地復興。率先成立邯鄲市對外貿易綜合服務園區,完成外貿出口業務6億餘元,成為全市外貿工作新的增長點。成功舉辦兩屆汽車節消費活動,極大提升了北環汽貿圈在周邊地區的影響力。
我們辦實事惠民生,百姓生活更加美好。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持續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發展。165戶466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城鎮新增就業崗位5.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1%以內,遠低於全市標準。累計建成中國小6所、公立幼稚園7所,轉化新增普惠性民辦幼稚園42所,切實緩解“入學(園)難”問題。7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7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建成投用,“老有所養”成色更足。新建13家便民市場、5家生鮮超市,進一步滿足了民眾就近購物需求。高標準建成41個村衛生室,實現了農村醫療服務全覆蓋。打造15分鐘健身圈,建成城市公園廣場健身工程8處、農民體育健身工程65處、全民健身路徑120條(處),讓全民健身更便利、更普及。紮實推進“三網合一”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建設,剷除黑惡團伙8個,社會穩定係數持續位居主城區第一。社會治理工作成績斐然,全國、全省社會化擁軍工作現場會在我區召開;區司法局獲評全國“七五”普法中期先進集體,人民調解工作經驗獲評“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區市場監管局榮獲“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先進集體”;戶村派出所在全市首獲省級“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全面建立安全生產、消防安全格線監管機制,應急救援社會、企業聯動工作機制,全區安全形勢保持了持續穩定。
我們轉職能強作風,政府效能不斷最佳化。始終堅持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認真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取得了紮實成效。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部署,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實施細則,不斷加大審計監督和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保持了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高度重視省委巡視反饋、市委專項巡察及市審計反饋整改問題,逐一制定整改方案,均實現高效整改。持續推進精文減會,政府發文、工作督導、會議活動等,年均減少25%以上,極大減輕了基層負擔。高效開展財政評審,評審項目數量年均增幅13.8%,財政資金綜合審減率達23.72%。不斷深化法治政府建設,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規範性檔案前置審查等制度進一步完善,區政府獲評全市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先進單位。自覺接受區人大、政協及社會各界監督,累計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880件,“四率”均達100%。
與此同時,武裝工作、民族宗教、統計、檔案、地方志、文物、青少年、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明顯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監督支持和全區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為復興經濟社會發展付出辛勞的廣大幹部民眾,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向駐區人民解放軍、政法幹警、抗疫工作者、應急救援人員和駐區企事業單位,向歷任老領導、離退休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復興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更應清醒認識到前進中的困難:主導產業鏈條延伸不足,新興產業占比還相對較少,新舊動能轉換亟需提速;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仍需進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公共服務設施還存在較大缺位,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的短板依然存在;生態環境治理的任務仍然艱巨繁重,生態優勢、生態效益還沒有充分釋放;政府治理能力與服務能力與現代化要求還不適應,與百姓需求還有較大差距,等等。對此,我們一定全力加以解決,絕不辜負民眾的期望。
二、今後五年發展展望
未來五年,是我區深入踐行“十四五”規劃,奮鬥2035年遠景目標的重要時期,也是加快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現代化生態新城建設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堅持綠色發展、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推動發展模式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品質驅動轉換,城市功能由生產服務型向生活服務型轉換,發展支撐由工業主導向城市經濟主導轉換,全力加速現代化生態新城建設進程。
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區第十次黨代會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實施“生態立本、產業築基、創新賦能、文化鑄魂”發展戰略,堅持“一帶支撐、兩核驅動、三新共生、四城同建”,全面提升區位中心度、城區首位度,努力建設“生態靚、產業強、機制活、城鄉美、百姓富”的現代化生態新城,確保“十四五”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復興貢獻。
各位代表,作為邯鄲市主城區,建設現代化生態新城符合省委、市委對復興區的戰略定位,符合復興轉型發展的現實需要,符合人民民眾的美好期盼。我們必須以“現代化”為方向,突出人民至上理念,聚焦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著力推動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必須以“生態”為支撐,認真踐行“兩山”理論,推動人文景觀與業態要素相融合、休閒體驗與審美感知相統一,讓生活場景、消費場景和生產場景疊加耦合,推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必須以“新”為核心,突出新發展理念,在老城更新、產城建新、鄉村育新中,把握新發展機遇,探索新發展路徑,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實踐;必須以“城”為載體,將“現代化”的方向,“生態”的支撐,“新”的核心,通過堅持“一帶支撐、兩核驅動、三新共生、四城同建”,共同繪就高顏值、生活味、歸屬感的城區美好新畫卷。
建設現代化生態新城,重點要抓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精準擴大有效投資,築牢高質量發展新支撐。堅持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穩增長、補短板、促轉型的重要舉措,以擴大投資總量、提升投資質量、最佳化投資結構為主攻方向,以更高質量的“穩”,支撐更可持續的“進”。
著力強化招商提效。依託國家“兩新一重”重點支持項目和全市“532”主導產業,圍繞復興區現有產業規劃,緊盯國內外500強、央企、上市公司、知名企業等,大力開展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駐點招商,力爭每年引進兩個10億元以上上市企業項目、行業龍頭項目、外資項目,每年引進1個國內外500強項目和中字頭國字頭項目。進一步健全完善招商引資“正向激勵、反向倒逼”機制,招商項目評審、招商履約跟蹤機制,將全員招商與專業招商有效銜接,全面調動單位、個人、轄區企業、社會各界的招商積極性,切實提高項目的履約率、開工率、資金到位率。充分發揮小微產業園、新經濟產業園、“雙創”孵化基地等平台作用,鼓勵企業“拎包入駐”,全面提升市場主體的數量與質量。
著力強化項目提速。持續深化重點項目包聯幫扶制度,進一步落實項目包聯、全程服務、一事一議等高效幫扶舉措,全面實行“月度通報、季度分析、半年總結、年終排隊”調度機制,切實形成從項目落地、推進到竣工投產全過程閉環管理,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8%以上。健全完善專家參與的項目篩選評價機制,建立精準推進投資和項目建設事項清單,特別是新簽約、新開工、在談、在建、簽約未開工“五個清單”,形成梯隊發展的良性循環。更加注重項目落地開工和竣工入統,建立“新建項目入統預備庫”,精準破解項目落地慢、手續慢、推進慢等問題,真正把優質項目抓成企業、把企業促成產業。制定上級資金爭跑任務及考核辦法,加快項目謀劃和前期工作,最大限度爭取中央專項債券和各類上級資金。
著力強化平台提級。持續完善功能配套,進一步完善復興經濟開發區水、電、氣、訊、暖等基礎設施,強化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切實解決好要素保障問題,全面提升開發區承載能級。建立企業準入評估和退出機制,在畝均效益基礎上,從投入產出、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維度,構建指標規範、權重合理、分類分檔、動態管理的企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引導資源要素向高效領域和優質企業聚集。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按照“應放盡放、能放皆放”的原則,有序推進開發區行使同級政府管理許可權;建立“管委會+公司”建設運營機制,努力探索開發區運營、管理和服務市場化運作新模式;進一步做實、做優、做強開發區投資平台,推進市場化融資,全面提升開發區“自造血”功能。加快產業和教育、醫療資源向開發區集聚,實現開發區和城區資源共享、功能互補,產城教醫互動互促、持續發展。到2025年,開發區要挺進全省一流序列。
(二)全面推進綠色轉型,構建現代化產業新體系。以綠色主導產業為導向,大力開展產業基礎提升和“強鏈延鏈補鏈”行動,努力打造綠色產業之城。
圍繞強鏈,提升既有支柱產業。加快工業產業最佳化聚集,全力推進工業企業“四個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和龍頭企業在開發區投資建設、運營特色“園中園”。努力打造一批成長性能好、科技含量高、競爭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持續做大做強韶關液壓、帕克軌道、海爾日日順、綠色製造產業園等高端液壓、軌道交通、智慧型生活、節能環保等裝備製造產業。進一步升級物流、商貿、汽貿等傳統業態,全面加快唯品會、海爾智慧物流、新農利合等項目建設,持續做強北環汽貿產業及汽車後市場。
圍繞延鏈,打造優勢產業群團。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擴規模、提檔次。依託人民路商圈,不斷壯大科技服務、電子商務、信息技術服務等樓宇經濟、總部經濟業態,努力形成新的品牌化、特色化主導產業。充分發揮“園博旅發”效應,加快發展都市觀光農業、文化創意產業等多種業態,發展壯大文旅康養、商貿會展、教育培訓、生態住宅等配套產業,真正解決文旅發展中“有項目沒產業、有龍頭沒龍身”的問題。全力打造特色商業街區和夜經濟集聚區,繁榮購物、餐飲、酒店住宿、休閒娛樂等相關產業,最大限度滿足“游中”“游後”的市場需求、消費需求。到2025年,全區生產總值突破300億元,三產占比突破60%。
圍繞補鏈,推動新興產業發展。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以功能保健食品、營養食品、休閒旅遊食品、天然化妝品等為主攻方向,不斷拓寬生物健康製品生產範圍,與休閒康養產業互動銜接,推動魔芋生物、銀谷芳香產業園、元寶楓種植基地等項目發展壯大。加快新材料產業發展,重點發展高端金屬新材料、建築新材料,加快培育納米、碳纖維等前沿新材料產業。以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以智慧型機器人、智慧型電子設備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重點圍繞突發事故處置專用裝備等領域,謀劃發展我區安防應急產業,全力爭創省級、國家級應急產業示範基地。
(三)聚焦深化改革創新,激發區域經濟發展新活力。充分發揮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強化創新驅動引領,集聚要素,重塑優勢,提升實體經濟質量效益,使發展動能充分釋放。
高質量推進改革進程。聚焦突出矛盾和關鍵環節,加快全局性重大改革,完善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及時銜接落實國務院、省、市政府取消下放行政許可事項。深化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建設,以企業和民眾辦事“只進一門、只到一窗”為目標,構建“全事項、全過程、各環節”相互配套協調的政務服務標準體系。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強化財政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增強基層公共服務保障能力。紮實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全面完成鑄造廠、輪胎翻新廠等企業遺留問題掃尾,穩妥推進特鋼廠、邯鄲電器總廠等企業破產清算,確保實現企業改制清零。加快信用體系建設,推進個人領域誠信建設,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高質量推動創新創業。統籌安排財政科技資金,重點支持高新科技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參與,形成財政資金、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多方投入的新格局。優選智控專用設備、環保檢測治理設備等科技企業,分類組建技術創新產業戰略聯盟。積極引導規上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雙提升、雙轉化”,實施規上工業企業“1+2”結對機制,實現每家規上工業企業都有1家大專院校和1家科研機構做人才技術支持。打造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大力開展科技合作項目,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爭創省級創新園區。強化“高精尖缺”人才隊伍招引培育,鼓勵企業申報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紮實推進“雙創”示範基地、創業孵化基地以及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等建設,規範提升“雙創”平台入駐標準及退出流程,為入駐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平台。到2025年,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000家,省、市級“雙創”平台分別達到15家以上,在全省縣域科技創新能力監測評價中,力爭達到A類前列。
高質量發展民營經濟。牢固樹立服務質量意識,保護好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著力營造公開透明、規範高效的一流營商環境。全面落實紓困惠企政策,充分釋放減稅降費政策紅利,加大各類違規涉企收費整治力度,讓企業“輕裝上陣”。著力破解融資瓶頸,鼓勵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充分發揮金融“幫幫團”的作用,進一步建立銀政企定期對接制度,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高標準打造智慧型送策服務平台,充分發揮企業全科診所和工業設計中心作用,“一企一策”為重點企業紓難解困。抓好“企業家成長工程”,每年有針對性的組織企業家赴名校、名企開展學習培訓。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組織開展區政府年度質量獎評審活動,鼓勵企業打造特色商標品牌,爭創省、市質量獎項。
(四)鞏固放大生態優勢,塑造踐行“兩山理念”新樣板。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面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加快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以“兩山理念”為引領,進一步鞏固拓展復興生態優勢。
持續推進系統性生態治理。緊緊抓牢大氣污染防治。深化、最佳化“日分析、周調度、月擂台、季考核”機制,形成協調配合、齊抓共管、獎優懲劣的良好氛圍。鞏固提升工業企業污染治理水平,對重點行業逐年度落實差異化生產調控措施,實施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設施上檔升級,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緊盯揚塵污染治理,堅持從源頭入手,對重點區域、重點道路、重點點位所有揚塵源,嚴細整治標準,加密監管頻次,實現揚塵污染有效降低。持續推進VOCs治理攻堅,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繼續推進機動車污染治理,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實現我區空氣品質穩步向好。2022年底,空氣品質要穩步退出全省“後二十”,力爭2025年優良天數達到275天以上。全力抓好水生態防護。加快推進生活污水截污、河道清淤疏浚等工程,穩固提升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建立流域生態補水長效機制,以南水北調、引漳濟沁等現有水利工程為骨架,細化實施精準補水,穩定保持生態流量,確保市考河流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斷面水質優良率100%。紮實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深入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建立完善污染防治監管機制,全面加強危險廢物收集處理、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保障,確保土壤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雙100%”目標。
持續開展景觀性生態修復。持續推進“綠美復興”建設,全域開展增植補植,既注重“量”增加,更注重“質”的提升,營建多樹種、多色彩、多層次的綠化景觀。全面實施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工程,打通“三河兩渠九庫十八塘”水系脈絡,串聯園博園、沁河郊野公園、觀嶺山景區、康湖生態文明示範區、千畝花海等生態節點,打造百里濱水生態景觀廊道。加速構建“花海綠廊”全域公園體系,在環路以外,依託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稟賦,構築郊野公園群落;在環路以內,圍繞“拆牆透綠”,組團建設花園式特色街區,逐步打造一步一景、步移景異,時時有花、季季有彩的花園式“城區會客廳”。
持續放大融合性生態效益。進一步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進生態多元化賦能,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充分發揮復興區的文化遺產、歷史積澱、自然稟賦優勢,大力推進“生態+”融合發展。依託西部生態環境秀美、人文厚重的優勢,著力發展演藝文化游、生態休閒遊、康養體育游、自駕房車游、鄉村民宿游等,構建“自然風光+古趙文化+休閒生活”的城區外延休閒康養典範。高標準辦好第六屆省旅發大會,全力推進園博園創建國家級4A景區,加快康湖生態文明示範區體育公園建設,完善沁河郊野公園家庭休閒、兒童娛樂、老年康養等功能設施,培樹“復興游”特色品牌,逐步將復興區打造為輻射邯鄲乃至冀中南的文旅康養休閒目的地,讓生態效益逐步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爭創國家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五)統籌城鄉融合發展,打造“大城區”發展新格局。打破歷史和傳統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加快城區空間拓展和功能重塑,推動西部鄉村板塊後發崛起,全力實現老城更新、產城建新、鄉村育新統籌融合、共生髮展。
全面理清規劃發展布局。加快推進西部生態新城規劃編制,牢固樹立“全域城區”理念,堅持功能互補、錯位發展,圍繞“一帶兩核”,科學規劃“大復興”的生態與經濟、產業與空間布局。以輸元河片區、後百家片區、邯鋼老區搬遷片區、縱橫裕泰片區、龐村片區、南水北調東片區“六大片區”為重點,做優老城區、做強開發區,通過環區生態帶支撐引領,加快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發展格局。
全面深化城市有機更新。全面完成並持續深化“四改兩清一通”,高效推進國家衛生城市、文明城市建設,紮實提升城鄉一體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城市品位形象。織密交通道路網路。結合邯鋼東區搬遷進度,適時啟動鐵西大街南北延、建設大街南北延、前進大街南北延、百花大街南北延等道路建設,加快叢台路西延、果園路東延等道路建設,主動對接鐵路以東交通路網;結合二環路建設,新建與峰峰礦區、武安市、永年區的縣域連線公路,使我區交通路網,內部更通暢,外聯更順暢。推進舊城片區改造。有序啟動“六大片區”改造建設,適時推進後百家、東邢台、西邢台、聶莊等城中村開發改造,進一步最佳化空間環境,盤活閒置資源,加快城區空間拓展。深化人居環境提升。進一步完善老舊小區配套和市政基礎設施,健全物業管理長效機制,打造一批精品示範小區,推進建設智慧小區;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進一步健全農村垃圾、廁所等長效管理機制,全域提升農村清潔化、生態化、景觀化水平。持續完善城市功能。結合城區布局,統籌推進完善公廁、垃圾站、城市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持續開展城市美化、夜景亮化行動,進一步激發城市活力。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推廣“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形成典型示範效應;採取多種路徑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通過成方連片宅基地改造、新業態開發、合作建房等路徑,不斷增加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促進村集體經濟穩步增長。統籌推進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建設,實施項目帶動、片區打造、組團發展,將41個農村分別納入沁河休閒度假片區、康湖—觀嶺山生態片區、渚河芳香產業片區、開發區配套服務功能片區,依託尚格魔芋、銀谷芳香產業園、中冀人和苜蓿小鎮、元寶楓基地、富硒中草藥種植基地、朝露玫瑰園、德豐生態園等農業產業化項目,以及開發區周邊運輸、餐飲、住宿等服務功能配套產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六)紮實辦好民生實事,實現百姓福祉新突破。牢固樹立“百姓身邊無小事”思想,持續推進“我為民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讓復興真正成為百姓心中的宜居幸福之城。
持續增加民生投入。全面推進落實好省、市民生工程,每年圍繞百姓所思所想所需,由人大代表票選出民生事項,並高標準落實到位。拿出更多精力,全力破解好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切實解決好民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強化重點群體保障。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和城鎮困難人員就業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2.5%以內。嚴格落實低保、特困、臨時救助、孤幼、殘障等各項救助政策,適時調整提升保障標準,切實保障困難人員基本生活。推進公益性社區養老和市場化養老齊頭並進,對具備條件的村落民居,實行更新改造及養老功能轉換,全面提升基層養老服務水平。
發展壯大教育事業。實施教育資源擴充和教育水平提質工程,注重教師隊伍培養,聚焦國內品牌學校,加大優質教育招引力度,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中教育加快發展。進一步推進教育園區建設,調優民辦教育結構,到2025年,新增幼稚園學位4000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100%;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全部消除,實現區域教育均衡;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5%,普通高中全部建設成為省、市級示範性高中。同時,加快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發展,建設全覆蓋的三級社區教育體系,充分滿足居民不斷增長的教育、學習需求。
完善衛生健康體系。持續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加快建立群體免疫屏障,堅決鞏固防控成果。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加快健康城區建設,探索融合健康文化、健康管理為一體的中醫健康保障模式,爭創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持續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推進公共衛生健康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生活困難民眾傾斜,積極實施引導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專業化水平。完成三甲醫院建設,遷建區疾控中心,實現醫療服務水平與防病控病能力全面提升。
繁榮深化文體事業。全力鑄造復興之“魂”,通過非遺傳承、演藝創作、鄉風民情、歷史遺蹟,講述復興好故事、傳播復興好聲音、樹立復興新形象,進一步深挖復興底蘊、篆刻復興印象。深入實施公共文化服務工程,加快區級文化中心等文化載體和文化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各類文化演藝下基層活動,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創產品開發,全面擴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使人民民眾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工程,持續加大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每年增加健身場地設施的面積不少於1000平方米,各類體育場地達到100個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平方米。進一步完善鄉鎮、農村全民健身公共設施,新建小區及各社區普遍建有全民健身設施,基本形成區、鄉(街)、村(社區)三級全民健身活動體系。
(七)全面提升治理能力,書寫社會治理新答卷。加快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突出智慧治理理念,彰顯城市韌性,助推社會治理最佳化升級,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升城市安全水平。
提高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持續推進“三型”社區建設,加快形成“六位一體”統籌協調機制;充分發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紅白理事會的積極作用,全力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推進審批許可權和公共服務事項向基層延伸,完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有效滿足居民的差異化需要;實施“網際網路+基層治理”行動,提高基層治理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完善鄉鎮(街道)與部門政務信息數據資源共享交換機制,構建格線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化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台。加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培育打造“楓橋式”司法所,不斷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矛盾調處和基層公共法律服務需求。
力促社會和諧穩定。持續完善基層公安派出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層公安履職能力,全力抓好平安復興建設。創新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智慧平安社區和公共安全視頻系統建設,融合共享各類信息資源。始終保持掃黑除惡高壓態勢,依法打擊電信網路詐欺等各類違法犯罪。紮實開展“三下沉”,進一步推進集中治理重複信訪、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作,及時解決好民眾合理合法訴求,全力創建全省“三無”縣區。
堅決守牢安全底線。進一步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強化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完善風險防範化解機制,堅持從源頭上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加強應急物資保障與應急隊伍體系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加快推進融森林防火、地震檢測、防汛抗旱等功能為一體的智慧信息平台建設,建立統一指揮、快速回響、信息共享、可視化管理的新一代應急指揮平台。全面加強轄區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重點做好學校食堂、托幼機構(小飯桌)食品安全監管,堅決守住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底線。
三、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新起點迎接新挑戰,新征程擔負新使命,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順應人民民眾新期盼、謀求經濟社會新發展,對本屆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將凝神聚力、奮發作為,更好地擔當起推動復興新一輪跨越發展的歷史重任。
堅持政治引領,對黨忠誠,築牢發展基石。始終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持續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成效,樹立正確的黨史觀,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踐行“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推動黨中央和省、市、區委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堅持思想解放,改革創新,不斷推陳出新。始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激勵幹部克服“本領恐慌”,擺脫“路徑依賴”,不斷開闊視野,搶抓戰略機遇,破解發展難題。認真學習研究上級政策檔案精神,對照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聚焦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生態建設、城鄉建設等重點領域,敢於拿出新思路、提出新理念,做出能在省、市“叫得響”的創新工作。著力在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構建產業新體系、促進發展新體制上取得突破,持續為全區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積蓄力量。
堅持乾字當先,實字托底,強化責任擔當。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準確把握企業需求、基層呼聲和民眾期盼,堅持不懈為民眾和企業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倡導“說了算、定了乾,乾就乾成、乾就乾好”,辦有效的事,開務實的會,發管用的文,全面營造幹事創業、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政府執行力和戰鬥力。堅持正向激勵、反向問責,對重點工作、重大項目明確責任,倒排工期、掛圖作戰、跟蹤問效,讓“辦實事、抓落實”成為政府工作的鮮明特質。
堅持規範履職,依法行政,踐行法治理念。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始終把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穿於政府工作全過程、全領域。堅持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制度,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式制度,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建議,提高決策的科學、民主、法治化水平。進一步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依法開展行政調解、行政裁決工作。做好“八五”普法工作,推動全民守法普法成為社會治理的法治基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強化審計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堅持以廉為本,從嚴治政,永葆初心本色。堅決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和反腐敗工作要求,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堅持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加強重點領域、重點單位、重點崗位的廉政風險防控,認真糾正部門、行業不正之風,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行為。嚴控“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始終營造風清氣正、崇廉尚實、幹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點,我們豪情滿懷;實現新的跨越,我們重任在肩。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帶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苦幹實幹加油乾,奮力譜寫“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現代化生態新城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