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石灰紅黃泥田是一種水稻土土種,分布在湖南常德、湖南永州、湖南桃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石灰紅黃泥田
- 土種編號:30457
- 土壤類型:水稻土
- 土壤亞類:瀦育水稻土
- 土類(二普):水稻土
- 亞類(二普):瀦育水稻土
- 亞類(土種志):高山荒漠草原土
- 母質:第四紀紅色粘土
- 剖面構型:Aa—Ap—W—C
- 面積(公頃):5467
特徵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歸屬分布,
特徵描述
典型剖面
采自桃江縣連河沖鄉曾家灣村低排田。海拔118m。母質為第四紀紅色粘土。年均溫16.8℃,年降水量1441mm,≥10℃積溫5390℃,無霜期278天。稻—稻—綠肥輪作制。 Aa層:0—15cm,棕灰色(乾,10YR5/1),壤質粘土,小塊狀結構,稍緊,多量根孔銹紋,根系多。強石灰反應。 Ap層:15—26cm,暗灰黃色(乾,2.5Y5/2),壤質粘土,塊狀結構,緊,少量銹紋,根少。中度石灰反應。 W層:26—70cm,濁黃棕色(乾,10YR4/3),壤質粘土,稜柱狀結構,緊實,多量鐵錳斑塊。中度石灰反應。 C層:70—100cm,亮棕色(乾,7.5YR5/6),壤質粘土,稜柱狀結構,少量黑褐色鐵錳斑塊。無石灰反應。
主要性狀
該土種發育於第四紀紅色粘土母質。種稻年代久。剖面為Aa—Ap—W—C型。瀦育層40cm左右,黃棕色至淡棕色,稜柱狀結構,結構體面上有中至多量灰色膠膜、鐵錳斑塊與少量雛形鐵錳結核。土體深達1m以上,顆粒組成以粉砂為主,含量占33—38%,粘粒占30%左右,為均一的壤質粘土。因長期施用石灰和引灌富含碳酸鈣的岩溶水,復鈣作用明顯,上、中部土層已有不同程度的復石灰特性,碳酸鈣含量1—3%,呈中性至微鹼性反應,pH上部土層7.6—8.0,下部土層6.8—7.0;鹽基飽和度高。受鈣的膠結影響,土壤容重比紅黃泥增加,為1.20g/cm3,孔隙度降低,為55.3%(n=5)。據53個農化樣分析結果統計:有機質含量3.45%,全氮0.180%,全磷0.035%,全鉀1.53%,速效磷6.5ppm,速效鉀62ppm。
生產性能
該土種土體中富含石灰,pH高,速效養分尤其是速效磷、鉀缺乏,土性僵韌,適耕期3—4天。目前多種植雙季稻、綠肥或油菜,雙季稻單產650—700kg,油菜籽70—90kg。針對土壤性狀,桃江縣對該土種採取如下改良措施,並取得明顯效益:①儘量引用非岩溶水灌溉,排灌分開。停施石灰,畝省石灰成本2—3元,畝增稻穀30kg以上。②多種喜鈣作物。改肥—稻(稻為肥)—大豆(間春玉米)—稻,或肥—花生—稻輪作,做到因土種植,用養結合。③增施農家肥,堅持早稻稻草還田,適當增加磷、鉀化肥用量。
歸屬分布
復石灰紅黃泥田,屬瀦育水稻土亞類黃泥田土屬。分布在丘陵溝谷,以湖南省零陵、常德地區(市)面積較多。共8.2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