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潘伯寅

《復潘伯寅》是郭嵩燾所著作品,出自於《郭嵩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復潘伯寅
  • 作者:郭嵩燾
  • 作品出處:郭嵩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頃唐義渠方伯遞到賜書,蓋由江蓉舫中翰帶至武昌者。循誦往復,蔚矣其文,繾綣綢繆,循循善誘,感愧何已。嵩燾節行志事兩無所成,槁木其形,支離其德,謂宜賢達所見屏棄。乃蒙盛誼勤勤,若閔其愚,而獎進其所不及。嵩燾豈敢自匿於知己之前哉?
漢世重高行,至宋而猶有隱士之徵。近數百年,無聞斯舉。廉詰退讓,世守高節者,世亦不甚貴之。嵩燾仕效一官,名聞於朝,固非隱者。居京師三年,默察當世之事勢,深求古人之行誼,常用憮然。內自循省,古人成一事、立一名,摧之、折之、困之、辱之,艱難持久而後效。氣挫而志愈堅,道詘而愈隱,勞不成績,忠不見錄,而行愈安。凡此者,皆非淺薄所能及也。往者亦信君子之道,志乎古,必戾乎今。苟行之而心安,斯可矣。成敗毀譽,在所不計。然即當事,則事有所不可擇,名有所不可居。為大臣者,躬自任之,無所於悔。
嵩燾區區一官,進而在位,無益於邱山;退而野處,無損於培。何為俯仰逶迤,叢詬納尤以不得自適哉?先皇於小臣知遇至深,苟被召命,義無可辭。今此願畢矣。湘鄉相國視師久,嵩燾常在戎幕而不一奏請,知非鄙意之所存也。江忠烈、羅忠節皆生平至交,令與武夫遊客,營營求進,何遽不富貴?必俟垂老退休,起而應人之求。知者之所笑,抑亦愚者之所訾也。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大變動時代容易產生大思想家。郭嵩燾生活在清代道鹹同光之際,中國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由“天朝帝國”變為列國之一,由閉關自守變為被動開放,由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啟動工業化進程。郭嵩燾敏銳地感受到時代變動的脈搏,走在了時代思想的前列。他努力了解西方,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與良善的制度,反對因循守舊。他不畏人言,勇於擔當,出任中國第一任駐英公使,盡力介紹西學西制,呼籲中國走向世界,雖備受攻擊而百折不撓,無怨無悔。他學養深厚,博古通今,對中國社會諸多問題的批評,對中外諸多交涉得失的分析,均鞭辟入裡,見識超群。編者簡介熊月之,1949年生,江蘇淮陰人,1981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獲碩士學位。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市歷史學會會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專著有《中國近代民主思想史》、《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馮桂芬評傳》、《異質文化交織下的上海都市生活》等;主編《上海通史》;論文有《論郭嵩燾》(1981)、《郭嵩燾出使述略》(1983)、《論郭嵩燾與劉錫鴻的紛爭》(1983)等百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