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0日,由中國復旦大學與美國哈佛大學共同組建的“復旦-哈佛醫學人類學合作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醫學人類學研究基地。這對於推動醫學人類學在中國的發展、促進復旦大學人類學學科國際化和專業化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引起了中國人類學界的極大關注。
在復旦-哈佛醫學人類學合作研究中心成立前的幾年裡,在復旦大學社會發展和公共政策學院總支書記嚴峰博士的推動下,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在訪美期間,與凱博文(Arthur Kleinman)教授就復旦和哈佛兩校在醫學人類學和社會醫學方面進行廣泛合作達成了初步共識。
之後,凱博文教授在對復旦大學訪問期間,通過與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的科研人員的認真討論,已就成立“復旦-哈佛醫學人類學聯合研究中心”一事達成共識。
最後,為促進醫學人類學在中國的發展和促進復旦大學人類學學科國際化和專業化的發展,復旦大學於2007年10月20日成立“復旦-哈佛醫學人類學合作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由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系主任、國際醫學人類學領軍人物凱博文(Arthur Kleinman)擔任中心榮譽主任,任職於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的哈佛人類學博士潘天舒擔任主任,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張樂天教授擔任中心的復旦理事會主任,哈佛大學人類學系資深教授華琛(Watson)任本中心哈佛理事會主任。理事會成員還包括其他來自復旦和哈佛的教職人員。著名華裔人類學家閻雲翔(UCLA教授) 等都將在中心兼職。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任職於美國戴維森學院和弗蒙特大學的羅力波(復旦特聘教授) 和邵鏡紅(JEANNE SHEA)教授等將擔任中心兼職研究員。
在凱博文教授的建議下,“復旦-哈佛醫學人類學聯合研究中心”將由哈佛-燕京學社和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等國際著名學術機構和基金會提供研究資助和指導。通過舉辦國際學術研討(如復旦-哈佛燕京“文化與健康” 研討會等)、培訓專業師資、翻譯和撰寫醫學人類學專著以及開展雙方研究生和科研人員的課題合作和交流互訪,來達到推動復旦大學醫學人類學在教學和研究方面的實質性發展。
以當代人類學視野中的醫學實踐和衛生政策為主旨,凱博文教授以總顧問身份,主持復旦大學-哈佛燕京學社主辦的“文化與健康”論壇。論壇以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為主要依託平台進行學術活動。
論壇的目的在於展示國外醫學人類學研究最近進展,分析當前國際、國內健康問題熱點,反思傳統醫學模式對異文化的影響,深入探討人類學對醫學研究的促進推動作用,開闢醫學、公共衛生政策、健康研究新思路。
論壇的出席者包括國內外高校社會科學、醫學和公共衛生領域的頂級專家,力圖跨越學科的界限、地區的界限和時間的界限,以學術為核心、以問題為導向來深化主題,充分體現本論壇的高水準,也為復旦大學真正成為人類學學科領域的國際交流的重要平台打下基礎。
該論壇目前成功舉辦過了的幾次演講,每場都吸引了來自各院系的學生,幾乎場場爆滿,在復旦校園颳起了一陣“人類學”熱潮。
凱博文教授作為專家委員會主任,為《復旦-哈佛當代人類學書系>>作總序。
復旦人類學的張樂天教授和潘天舒副教授任叢書主編。
該書系的出版,是復旦與哈佛合作,為實現當代中國人類學走向國際化的一次意義深遠的有益嘗試。
“復旦當代人類學講壇”由復旦-哈佛醫學人類學合作研究中心發起,已成功舉辦兩期。
第一期由哈佛人類學資深教授、復旦大學名譽教授、國際醫學人類學領軍人物凱博文(Arthur Kleinmen)擔任本講壇的開講嘉賓,於2010年3月19日舉辦,並發表了以“人類學視野中的關愛和護理”為主題的演講。
第二期由包蘇珊主講,於2010年年6月8日舉辦。來自美國密蘇里大學人類學教授、國際奧委會學術顧問、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訪問教授包蘇珊(Susan Brownell)擔任本期主講嘉賓,發表了以“美中大國崛起的盛典:1904年聖路易斯世博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為主題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