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哈佛當代人類學叢書

復旦-哈佛當代人類學叢書

《復旦-哈佛當代人類學叢書》是2010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克羅斯。

基本介紹

  • 書名:復旦-哈佛當代人類學叢書
  • 作者:(美)克羅斯 著
  • 譯者:郭聖莉 譯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叢書概況,小玩意,道德的重量,人類學家在田野,鄰里東京,疾痛的故事,兄弟並不平等,全球藥物──倫理,市場與實踐,

叢書概況

過去的幾十年,社會和文化人類學在全球範圍內經歷了深刻的變革。出版這套叢書的目的,是讓中國讀者能領略到在人類學理論、研究方法、實證發現和套用實踐方面的最新成果。正是這些激動人心的成果,充分體現了這場具有深刻而持續影響力的變革。
用中國人習慣的說法,這套叢書將有助於全面矯正人類學在中國知識分子和技術專家眼中的形象和面貌。它不僅是對哈佛人類學研究的一次展示,更重要的,是向讀者推薦一些在人類學界內外已產生重大影響的新思想和新看法,如文化親熟說、地方性的道德世界、社會的疾痛體驗、生命文化過程等等。這套書,還展示了都市人類學、中國鄉村研究以及行政機構的田野考察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它將展示人類學方法在精神醫學領域,包括像政治性創傷、醫學倫理及醫學人文等方面的最新套用和研究。我們希望通過齊心協力,能在中國創造出全新的人類學領域,同時,鼓舞中國的同仁們為世界範圍內的人類學探索和發現,奉獻出激動人心的成果。

小玩意

出版時間: 2010-01-01
《小玩意:玩具與美國人童年世界的變遷》以19世紀末美國現代玩具業的興起為起點,講述了美國孩童在過去百年來所玩過的種種玩具。這些各色各樣的小玩意,向我們訴說著20世紀美國人豐富的童年生活、多變的育兒觀念,以及日益勃興的現代消費社會史。玩耍是孩子的工作,而玩具就是他們的工具。玩具向年輕一輩傳遞了上一代人的價值觀和期望,也向父母訴說著年輕人尋求的認可和自由。玩具在喚醒成年人童年記憶的同時,其日益商業化的影響,又使人不無焦慮。

道德的重量

譯者: 方筱麗
復旦-哈佛當代人類學叢書
作者: [美] 阿瑟·克萊曼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
一位越戰英雄,在離開戰場三十年後,家庭圓滿、事業有成,卻為何自責悔恨、鬱鬱而終?
一位在非洲從事人道救援的年輕女性,在經歷戰亂、腐敗、貧窮和疾病的威脅後,為何仍能鼓足勇氣,繼續艱難的奉獻工作?
一位在文革時期被好友出賣、受盡磨難的醫生,當有機會復仇時,為何會選擇將手中的刀劍輕輕放下?
美國知名人類學家和精神病醫師阿瑟?克萊曼,費時數年對這些“苦難經驗”細緻觀察和體驗,並以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危機和無常,並超越地方性價值觀所帶來的的限制,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人類學家在田野

譯者: 龍菲
復旦-哈佛當代人類學叢書
作者: [澳] 林恩·休謨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11
作為民族志研究的核心方法,參與觀察,要求研究者在觀察的同時儘可能地參與他們所意圖記錄的社會活動。
參與,讓研究者能夠更切近地體驗和理解“局內人”的觀點;同時,觀察所需要的理性和反思,又要求研究者隨時保持“局外人”的身份。因此,好的參與觀察者,善於在親熟和距離、局內人和局外人之間保持某種有意識的平衡。
本書集結了十六位人類學家的田野體驗,從墨西哥都市中的色情場所,到修道院中的揭密與互動;從底特律街頭的黑幫毒販,到州立監獄中的看守與囚犯。通過他們對觀察者和參與者、自我與他人、主觀與客觀的關注與反思,我們發現,往往那些令人不安的田野經驗、尷尬的社會空間,正是參與觀察方法具有潛在創造力的場所。

鄰里東京

譯者: 國雲丹
復旦-哈佛當代人類學叢書
作者: [美]西奧多·C·貝斯特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年1月
本書是研究日本東京一個普通社區微觀生活的力作。作者通過人類學見微知著的觀察研究,首次對當代日本都市鄰里的社會結構和內在動力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察,從而消除了人們對戰後日本社會和文化的原有成見。
本書作為當代都市人類學的代表之作,於1990年榮獲美國社會學學會都市與社區研究大獎。

疾痛的故事

譯者: 方筱麗
復旦-哈佛當代人類學叢書
作者: [美] 阿瑟·克勒曼 (Arthur Kleinman)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04
鼻塞、腹痛、關節疼痛,這些對身體異常和不適反應的切身感受,是我們無法迴避的生命體驗。
疾痛的主要問題,在於它給日常生活造成了大量的困難。腰酸背痛使我們分神,影響工作效率;頭痛會讓我們無法集中注意力,成績下降;而有些疾病引發的性無能,甚至會導致婚姻破裂。
對一位單身母親而言,高血壓不僅意味著要少吃鹽,還跟女兒的失學和早孕有關;而作為一位弱勢群體的成員,社會的歧視、不公以及孤立,或許才是其身體持續疼痛的根源。長期緊張的父子關係,導致病患的雙腿突然麻痹癱瘓;而換一個壓力不那么大的工作環境,也會使一度惡化的哮喘慢慢痊癒。
然而,在大多數醫生眼中,疾病才是問題所在。現代醫療系統,將我們鮮活的疾痛經驗,解釋為一種生物結構或是生理功能的變異,僅僅與身體有關。
對此,哈佛精神病醫師與人類學家克萊曼博士,從其20年來的臨床治療和數百個真實病案中發現,疾痛不僅屬於身體,而且連線著自我與社會。講述這些疾痛故事,不但對於病患、家屬和醫護人員有著極大的使用價值,而且,對於認識醫患關係和人性化的醫療體系改革,意義深遠。

兄弟並不平等

譯者: 時麗娜
復旦-哈佛當代人類學叢書
作者: (美)魯比·沃森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
長期以來,中國世系群一直是人類學家的興趣所在,也是他們的調查對象之一。但之前的研究,往往很少關注繼嗣制度和更廣泛的社會和經濟結構之間的關係。
本書作者魯比·沃森運用現有的歷史資料和實地收集的證據,對位於香港新界的廈村這個有著600年悠久歷史的中國世系群作了社會歷史的解讀,並通過描述幾個14世紀的散居家戶如何成為18世紀之後的地區權力主體的過程,闡述了世系群在社區演變中的重要作用。
沃森博士認為,雖然父系世系群的意識形態高唱手足情意和平等之美德的讚歌,但實際上世系群促成了一個地主和商人構成的精英階層的形成、發展和維繫,該階層的經濟地位雖已然衰退,卻依然在政治上起著控制作用。因此,儘管世系群成員在祖先的眼裡可能是平等的,但他們在涉及土地所有和政治權力的日常生活中根本無平等可言。

全球藥物──倫理,市場與實踐

譯者: 許燁芳
復旦-哈佛當代人類學叢書
作者: (美)佩特里納 等著,許燁芳 譯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01-01
時至今日,個人的健康與安樂,日益與其獲取藥物的情況息息相關。2003年,全球製藥業的銷售額達5000億美元。這個利潤豐厚的產業,伴隨著新自由主義在全球範圍內的擴張,正在將個體的健康與幸福,重寫為一種商品。一些迎合生活方式的治療市場被建立(如抗抑鬱劑銷量的急劇上升),同時,一些關係到人們基本生存的急需的市場卻刻意被忽略(如非洲愛滋病藥物市場的發展緩慢)。本書收錄文章來源於哈佛大學第三屆里弗斯年度研討會,集結了醫藥學領域內頂尖的人類學家和藥學史家的最新田野研究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