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用於宮殿與寺廟建築,這種台階中的斜道又稱輦道、御路、陛石,坡度很緩,是用來行車的坡道,通常與台階形踏步組合在一起使用,稱為御路踏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御路踏跺
- 屬性:建築術語
- 用途:一般用於宮殿與寺廟建築
一般用於宮殿與寺廟建築,這種台階中的斜道又稱輦道、御路、陛石,坡度很緩,是用來行車的坡道,通常與台階形踏步組合在一起使用,稱為御路踏跺。
一般用於宮殿與寺廟建築,這種台階中的斜道又稱輦道、御路、陛石,坡度很緩,是用來行車的坡道,通常與台階形踏步組合在一起使用,稱為御路踏跺。...
踏跺,中國古建築中的台階,一般用磚或石條砌造,置於台基與室外地面之間,宋稱“踏道”。它不僅有台階的功能,而且有助於處理從人工建築到自然環境之間的過渡。傳統建築中的踏跺形式還有:抄手踏跺、如意踏跺、御路踏跺等,根據建築的大小制式不同而定。地區 中國 踏跺形式 踏跺有垂帶踏跺和如意踏跺兩種形式。都是用...
御路是宮廷中通行的道路,一般用青石、方磚或長磚墁地,通向各宮各院,對準宮門、殿門鋪設。最高等級的御路是用青條石墁成略呈弧面的路面,兩側用青磚鋪設“散水”,路面平整乾淨下雨天不會存雨水。御路雕飾 在宮殿中的兩組踏跺的中間設定御路,這應是皇家建築中的特別之處。最早出現御路的確切時代,尚沒有找到...
斜道又叫輦道或御路,是傾度平緩用以行車的坡道,常與踏跺(台階)合在一起。簡介 斜道 ,又稱盤道、坡道。俗稱馬道。供施工人員上下腳手架的坡道。搭設形式 通常附搭於腳手架旁。搭設形式有“一”字形和“之”字形兩種,需在拐彎處設定平台。斜道的安全操作規程 (1)腳手架運料斜道寬度不得小於1.5米,坡度...
在踏跺前方和兩側鋪和地面相平的條石,宋稱土襯石,清稱在最下一級之下的為硯窩石,垂帶下的為土襯石。明清宮殿主殿和主殿門中間的踏跺是皇帝專用御路,多做成中央斜置一條雕雲龍御路石,兩側各有窄的踏跺。雕雲龍御路實際不能行走,由太監抬輦輿走在兩側踏跺上,把坐在輦輿中的皇帝從御路石上空抬過去。清代...
台階是上下台基的踏步,通常有兩種類別:踏跺和礓嚓。踏跺,即踏步,一般用磚或石條砌造。踏跺的形式主要有三種:御路踏跺、垂帶踏跺和如意踏跺。其中御路踏跺等級最高,皇家專用;垂帶踏跺等級次之,如意踏跺等級較低。根據踏跺的位置不同可以分為三種:正面踏跺、垂手踏跺和抄手踏跺。根據踏跺套用的數量和組合形式可以...
御路的中間是高浮雕的九條蟠龍在捲雲中翻騰戲珠,下端雕海水江涯,氣勢恢宏。周邊用淺浮雕雕刻著連續的卷草圖案。兩側踏跺浮雕是獅馬等圖案,主次分明二整塊石雕御路構圖和技法都很高超。寓意 據流傳大同一帶的民間傳說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分封自己的兒子們天下為王,其中第十三子朱桂被封為代王鎮守...
德陽文廟大成殿,面闊五間27.25米,進深四間10.6米,廊深3.35米,通高21米。重檐歇山式屋頂,黃色琉璃筒瓦屋面。穿斗和抬梁混合式構架,四周和重檐部分均帶迴廊。大成殿南與拜台相連,台正前設御路踏跺,兩側各設一路垂帶踏道,御路石平面高浮雕雙龍搶寶。大成殿內陳列的是孔子、四配、十二哲的彩色塑像,孔子像...
2.5.1 御路和踏跺 2.5.2 垂帶和象眼 2.5.3 石欄桿 第3章 石構件上的雕飾 3.1 雕刻的題材 3.1.1 龍 3.1.2 鳳凰 3.1.3 吉祥圖案 3.2 各種須彌座上的雕飾 3.2.1 離台須彌座 3.2.2 建築的台基採用的須彌座式樣 3.2.3 墩台須彌座 3.2.4 琉璃門門腿的須彌座 3.3 御路雕飾 3.3.1 ...
御路石雕保存完好,為雙龍戲珠紋。配殿、神帛爐無存 第二進院落 明景陵三座琉璃花門、石供案和石供器,形制基本同獻陵,但供器中散失一花瓶。三座門中門與祾恩殿後抱廈台基間有石條鋪砌的御路,御路兩側各設一出垂帶式踏跺台階。的欞星門形制基本同長陵,檁枋之下置五攢斗拱。寶城經1955年修繕,城垛、宇牆...
在一些重要的宮殿、廟宇的須彌座上有一至多座踏跺,往往分左、中、右三部分,中間部分為御路,上面雕有精美的圖案。從立面來看,須彌座比平素座造型更複雜,從上至下有十層,假設須彌座的總高分為五十一份,則每一層的具體高度是:一、上枋(高九份)二、皮條線(高一份)三、上梟 (高六份)四、皮條線(高...
據清式石作做法,“硯窩石”兩端鑿出榫窩,與垂帶石下端斜面相結合,用於垂帶踏跺和帶御路踏跺。硯窩石工程量計算 硯(燕)窩石是垂帶踏跺的第一層,又叫“燕窩頭一。台階石活可通稱為“基石"(俗稱“階石”),因此燕窩石又稱為“下基石”。燕窩石與垂帶交接處要按垂帶形狀鑿出一個淺窩,叫“垂帶窩”或“...
月台有踏跺五座,其中正前方三座踏跺,正中間踏跺正中設有御路石一塊。隆恩殿的月台周圍設有石欄桿,龍鳳柱頭。南側上下檐之間懸掛斗匾一塊,用滿蒙漢三種文字題“隆恩殿”三字。 隆恩殿(2張) 陵寢門 陵寢門又稱三座門、琉璃花門。單檐歇山頂,中門規制較高,兩邊門規制相同。其中,中門門跺上鑲嵌琉璃的中心花、岔...
前後還各設有三出踏跺式台階。按《帝陵圖說》所記,祾恩門台階的形制為“中平(指雕刻圖案的御路石)外墄(指台階),中為御道”,則明朝時該門台基也應有御路石雕。祾恩門左右各設隨牆式掖門一座。院內建左右配殿各七間(《昌平山水記》記為七間,《帝陵圖說》記為九間,本書據遺址分析從前者)及神爐左右各...
街門內為府門(二宮門),面闊五間硬山頂調大脊,綠琉璃瓦屋面,排山勾滴,檐下施以一斗三升斗拱,額枋繪旋子彩畫,紅色圓柱,鼓鏡式柱礎,柱間帶雀替,明間垂帶踏跺六級,踏跺間浮雕御路石猶存,次間各出垂帶踏跺六級,磚石台基。門前石獅子一對。院子的東西兩側阿斯門(雁翅門)各三間。正殿院 正殿院的主要...
【2.1.15】踏道、踏跺、踏步 【2.1.16】象眼石 【2.1.17】平頭土襯、燕窩石 【2.1.18】御路、礓礤 【2.1.19】背里磚、金剛牆 2.2 基礎土方 【2.2.1】定向、定平、築基 【2.2.2】景錶板、木望筒、水池景表 【2.2.3】水平板、木真尺 【2.2.4】地基放線 【2.2.5】五邊形地基放線 【...
中和殿四面開門,正面三交六椀槅扇門12扇,東、北、西三面槅扇門各4扇,門前石階東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間為浮雕雲龍紋御路,踏跺、垂帶淺刻卷草紋。門兩邊為青磚檻牆,上置瑣窗。殿內外檐均飾金龍和璽彩畫,天花為瀝粉貼金正面龍。殿內設地屏寶座。中和殿門窗的形製取自《大戴禮記》所述的“明堂”,...
台基前32級踏跺中間的紅砂石御路上,刻著“九龍戲珠”圖案,九條龍游於雲水之間,神氣活現。雲外樓為正方形五層建築,中有螺旋狀梯步可登,其匾額懸於最高樓檐下,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長啟功先生所書。楊慎其人 楊升庵名慎,字用修,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出生在北京孝順胡同,父親楊廷和當時任翰林院檢討,後...
神道碑亭下置方形須彌座台基,由數層青白石疊砌而成,裝飾十分簡潔,僅於束腰和圭角處雕刻紋飾,束腰飾以椀花結帶紋樣,圭腳轉角處線雕如意雲。須彌座四向正中出青白石垂帶踏跺,垂帶石下三角形部位填以象眼石。牆身以磚牆包砌四面檐柱,由下鹼和上身兩部分構成。下鹼以青磚疊砌,磨磚對縫,四角及洞口處置角柱...
茂陵陵寢制度基本仿裕陵建造,陵宮建築平面呈前方後圓形狀。第一進院落以祾恩門為陵門,院內建祾恩殿、左右配殿及神帛爐。第二進院落以三座琉璃花門為前門,內建欞星門及石供案等。方院之後為圓形寶城、明樓及墓冢。其中,寶城內琉璃照壁後面設有左右兩個方向的踏跺,可上登寶山,與其他各陵不同。明康陵 明...
5121踏跺中“御路石”形式與規格如何204 5122何謂“姜磋石”、“燕窩石”204 5123水榭平台的基座構造如何205 5124石舫的船台構造如何206 5125古建築的基礎是如何處理的207 5126清制夯築灰土有何要求208 5127何謂“夯築二十四把小夯灰土”208 5128何謂“夯築二十把小...
台基前32級踏跺中間的紅砂石御路上,刻著“九龍戲珠”圖案,九條龍游於雲水之間,神氣活現,刻技精湛。雲外樓為正方形五層建築,中有螺旋狀梯步可登,其匾額懸於最高樓檐下,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長啟動先生所書。佇立樓頭,憑欄遠望,桂湖的水色天光及香城的遠山近景盡收眼底。雲外樓臨水處,建有二水榭,東曰...
石台北為泊岸(大月台),高出地表約1.4米,大月台前有石踏跺三座,每座10級,大月台台面全部為磚海墁。大月台其上正中偏北建寶頂,無方城明樓。寶頂環以寶城(緊貼寶頂外皮而砌的一圈圍牆),寶頂為圓形,直徑約11.2米,以城磚砌成,頂邊緣覆黃琉璃瓦,下為漢白玉須彌座(小月台)。寶頂下為一邊長17.57米...
月台前設三出踏跺式台階,左右翼也各出踏跺式台階。中路御路石雕同祾恩門,大小螭首、欄板望柱保存情況亦同祾恩門。祾恩殿原制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台基之上,存明代古鏡式柱礎石4塊,均為古鏡形制。台基中部有乾隆年間縮建的小台基,其上有排列整齊、完好無損的24塊柱礎石,柱礎分布顯示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
陵宮宮牆和建築殘壞較重,祾恩門存清乾隆年間改建後的台基、部分柱礎石、台基前後連三踏跺及山牆。2009年,祾恩門在明十三陵大規模修繕中得到修繕。祾恩殿台基、月台及棱恩殿後檐牆、兩山牆均保存,經保護性修繕,台基、月台及踏垛式台階均歸安整齊,後檐牆、兩山牆塌毀處已修補完整,台前御路石雕保存完好,紋飾...
2.1.15 踏道、踏跺、踏步 2.1.16 象眼石 2.1.17 平頭土襯、燕窩石 2.1.18 御路、礓□ 2.1.19 背里磚、金剛牆 2.2 基礎土方 2.2.1 定向、定平、築基 2.2.2 景錶板、木望筒、水池景表 2.2.3 水平板、木真尺 2.2.4 地基放線 2.2.5 五邊形地基放線 2.2.6 六邊形地基放線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