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林寺

御林寺

重慶市渝北區統景鎮御林寺

據《巴縣誌》記載,覺林寺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年—1162年),明末清初毀於兵亂。

現在僅存的是報恩塔,據傳清康熙二年,雪痕和尚重建此寺,他的徒弟月江和尚增修了山門和園林。月江和尚何許人也?他俗姓王,浙江錢塘人,是官宦人家出身,祖父曾任湖南永州司馬,父親調任四川資州,路過重慶時,寄居在覺林寺,祖母病故,葬於寺側,他的父親讓他在寺中出家,並為祖母守墓。為報答親恩,他決定把母親留給他的七百兩銀子,修建一座報恩塔。(摘自網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御林寺
  • 地點:重慶市
御林寺簡介
從《明史紀事本末》中看到,在建文帝由密道逃出南京後,有“西遊重慶,東到天台,轉入祥福,僑居西粵”的說法。說明建文帝逃亡到重慶,就有可能到達過太洪江,也就會有御林河的傳說。
相傳,建文帝一行從南京逃出後,沿長江而上,一路東躲西藏,於公元1406年5月,逃至重慶江北太洪崗。取道進入太洪江,走到“沱灣”已疲憊不堪,見得此處峽谷深深,洶湧澎湃的河水從峽谷衝出,兩岸峭壁,樹木參天,是一處隱藏避難的好地方。此時,建文帝逃亡到達太洪江沱灣後,穿越懸崖峭壁的洞溪峽,沿河西岸逃奔鄰水縣麼灘。途中夜宿江北隆興一小廟,黎明起身,行至場外橋邊,察覺後有追兵將近,便返回小廟,藏於神龕下石洞中,因而得以脫險。小廟後來取名為“龍藏寺”,經擴建後又更名叫“龍藏宮”,由此“隆興場”也改名為“龍興場”,就是沿襲至今的龍興鎮。
滾珠村頭有座石廟,位於御林河畔橋頭,村邊有個河灘叫滾珠灘,設有一個糧站叫滾珠糧站。相傳,建文帝以“僧”的穿戴逃亡來到石廟小歇片刻,而後又渴又飢,來到河灘邊見河水清澈見底,魚兒戲水遊蕩,便伏下身去喝水解渴,不慎頸上佛珠掉落水中,佛珠隨河水溜滾而去,由此得名滾珠灘。民國五年在此設立“滾珠場”,後來為村,就是沿用至今的滾珠村,村頭的石廟就是現在的《御林寺》。
在滾珠村上游十幾里,是黃印鄉(現撤併)。傳說建文帝逃亡時走到這裡,在河壩上歇腳,打開包袱取行李,被旁邊一農夫看見。那包袱裡面有一個用黃綢包著四四方方的東西,像似一顆大印,便傳得更離奇。從此,那塊河壩就取名叫“黃印壩”,後來建鄉,命名為“黃印鄉”,這大概是黃印鄉由來的一種說法。
如今的御林河,風景如畫,河上架起了一座座跨河大橋,沿河公路四通八達,旅遊開發錦上添花。上有統景“溫泉世界”,下有御林鎮“排花洞”風光,中有龍興古鎮歷史民俗文化遺產,還有復盛“御林山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