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戎狄

《御戎狄》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御戎狄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白居易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御戎狄,征歷代之策陳當今之宜
問:戎狄之患久矣,備御之略多矣,故王恢陳征討之謀,賈生立表餌之術,婁敬興和親之計,晁錯建農戰之策。然則古今異道,利害殊宜,將欲采之,孰為可者?
又問:今國家北虜款誠,南夷請命,所未化者其惟西戎乎?討之則疲頓師徒,舍之則侵軼邊鄙,許和親則啟貪而厚費,約盟誓則飾詐而不誠。今欲遏彼虔劉,化其桀驁,來遠人於朔漠,復舊土於河湟。上策遠謀,備陳本末。
臣聞戎狄者,一氣所生,不可剪而滅也,五方異族,不可臣而畜也,故為侵暴之患久矣。而備御之略亦多矣,考其要旨,大較有四焉:若乃選將練兵,長驅深入之謀,自王恢始;建以三表,誘以五餌之術,自賈誼始;厚以賂遺,結以和親之計,自婁敬始;徙人實邊,勸農教戰之策,自晁錯始。然則用王恢之謀,則殫財耗力,罷竭生人,禍結兵連,功不償費,故漢武憬然而下哀痛之詔也;用賈誼之術,則羌胡之耳目心腹,雖誘而荒矣,而華夏之財力風教,亦隨而弊矣,故漢文知其不可而不行也;用婁敬之計,則啟寵納侮,厚費偷安,雖侵略之患暫寧,而和好之約屢背,故漢氏四代為匈奴所欺也;用晁錯之策,則邊人有安土之患,未免攻戰之勞,匈奴無得志之虞,亦絕歸心之望,故漢武猶病之有廣武之役也。是以討之以兵,不若誘之以餌;誘之以餌,不若和之以親;和之以親,不若備之有素。斯皆前代已驗之事,可覆而視也。以今參古,棄短取長,亦可擇而用焉。然臣終以為近算淺圖,非帝王久遠安邊之上策。何者?臣觀前代,若政成國富,德盛人安,則雖六月有北伐之師,不足憂也;若政缺國貧,德衰人困,則雖一時無南牧之馬,不足慶也。何則?國富則師壯,師壯則令嚴,人安則心固,心固則思理,如此久久,則天子之守,不獨在於諸侯,將在於四夷矣,則暫雖有事,何足憂焉?若國貧則師弱,師弱則不虞,人困則心離,心離則思亂,如此久久,則天子之憂,不獨在於邊陲,或在於蕭牆矣,則暫雖無事,何足慶焉?蓋古之王者,慶在本而不在末,憂在此而不在彼也。今國家柔中懷外,近悅遠來,北虜向風,南蠻底貢,所未化者,其餘幾何?伏願陛下畜之如犬羊,視之如蜂蠆,不以士馬強而才力盛,恃之而務戰爭,不以亭障靜而煙塵銷,輕之而去守備,但且防其侵軼,遏其虔劉,去而勿追,來而勿縱而已。然後略四子之小術,宏三王之大猷,以政成德盛為圖,以人安師壯為計。故德盛而日聞則服,服必懷柔;師壯而時動則威,威必震讋。夫然,可以不縻財用,不煩師徒就盟誓而外服,不和親而內附。如此則四海之內,五年之間,要荒未服之戎,必匍匐而來,河隴已侵之地,庶從容以歸。上策遠謀,不出於此矣。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