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脫貧攻堅邁向鄉村振興:中國的實踐路徑和世界意義

從脫貧攻堅邁向鄉村振興:中國的實踐路徑和世界意義

《從脫貧攻堅邁向鄉村振興:中國的實踐路徑和世界意義》是2023年3月19日在2023減貧治理與全球發展(怒江)國際論壇上發布的智庫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從脫貧攻堅邁向鄉村振興:中國的實踐路徑和世界意義
  • 發布時間:2023年3月19日 
發布信息,內容解讀,

發布信息

2023年3月19日,2023減貧治理與全球發展(怒江)國際論壇上,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於運全代表課題組發布《從脫貧攻堅邁向鄉村振興:中國的實踐路徑和世界意義》智庫報告。

內容解讀

《報告》以對外視角系統分析了中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經驗和做法,即中國的“DREAM”實踐路徑:防返貧動態監測(Dynamic Poverty Prevention)、鄉村特色產業支持(Rural Industry Support)、東西部協作(East-West Paired Assistance)、搬遷居民社會融入(Assimilation of Relocated Residents)、鄉村治理現代化(Modern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通過構建對外講述中國減貧與發展故事的話語體系,《報告》旨在向世界分享中國推進減貧治理與鄉村建設、履行減貧國際責任,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世界發展繁榮的最新進展。
《報告》認為,中國政府運用防返貧動態監測機制,通過低收入農村居民自主申報信息、農村基層幹部精細化上門排查、社會保障與衛生健康部門數據聯網預警等方式,形成了鎮、村、組全覆蓋的監測格線體系,層層篩查、不留遺漏,能夠精準確定處於脫貧邊緣的監測對象,及時採取救助幫扶措施並消除致貧風險。2022年,各地因地制宜建立監測標準年度調整機制,實現應幫盡幫,65.3%的監測對象已消除返貧風險,其餘均落實了幫扶措施,有效防範了區域性、系統性、規模性返貧現象的出現,有力鞏固了脫貧攻堅的寶貴成果。
《報告》指出,中國政府持續加大對脫貧地區提升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出台信貸扶持、稅收優惠、土地使用等激勵政策,推動勞動力、土地、資金等資源向鄉村流入;加速鄉鎮和建制村交通、電力、網路的互聯互通,順暢鄉村產業與市場對接的關鍵動脈;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生產園區、村集體相互帶動的多主體經營模式,因地制宜發展出農特產品生產加工、農村電商經營、鄉村休閒旅遊等高附加值產業,解決了脫貧群體就業穩定問題,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截至目前,中國832個脫貧縣每個縣都形成了2至3個優勢突出、帶動力強的特色主導產業,脫貧地區特色主導產業產值已超過1.5萬億元。
《報告》發現,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實施東西部協作幫扶機制。在東西部協作框架下,8個東部省(市)結對幫扶西部10個省(區、市),精準化地區聯繫、精確化減貧責任。結合西部地區充沛的勞務資源優勢,東部地區不僅向其轉移可增加就業崗位的企業,還選派引導優秀專業技術人才,支持當地培育特色產業,通過產業、勞務、人才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增強區域間減貧治理的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2022年,東部省份引導2633家企業到西部協作地區投資,採購、幫助銷售協作地區農產品954.5億元,《2022年東西部協作協定》指標任務超額完成。
《報告》認為,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是搬遷脫貧人口新生活的起點。中國政府正在以改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配套硬體設施、提高安置區公共服務水平為總體目標,落實搬遷民眾戶籍管理、合法權益保障、社會融入等工作舉措,提升安置社區在衛生健康醫療覆蓋、教育就業融通、鄉風文明建設等方面的整體治理水平,系統幫助搬遷居民融入新環境。當前,各地搬遷安置區域已配套建成教育、醫療、產業等各類設施,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基本實現至少1人就業,搬遷民眾就業規模達459.4萬人,實現了扶貧搬遷向可持續性搬遷安置的有序過渡銜接。
《報告》發現,在鄉村基層組織建設上,中國共產黨不斷加大村黨支部領導力度,發揮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作用,以豐富村民民主議事協商形式強化自治,以完善鄉村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突出法治,以實施鄉風文明培育行動突出德治,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理念,廣泛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積極探尋治理現代化轉型新路徑。截至2022年年底,中國已累計認定4批次共123個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覆蓋省級、地市、縣區、鄉鎮、村等層次區域,為增強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提供了具體舉措與示範引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