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雜談》是習近平的一篇文章,收錄於《擺脫貧困》。
作品原文
福建省領導科學研究會約我來談青年領導幹部如何乾好工作的問題。對這方面我沒有專門研究,只能零星地談一點自己在從政過程中學習和實踐的體會。如果要起個題目,就叫做《從政雜談》吧。
“芝麻官”千鈞擔
古時候,人們以“七品芝麻官”來喻指縣令的官微權輕,有貶損之意。其實,當好一縣之長何嘗容易。我曾擔任過縣委書記,每與同行談起,大家總有一致的感慨:官不大而責任不小。
如果把國家喻為一張網,全國三千多個縣就像這張網上的紐結。“紐結”鬆動,國家政局就會發生動盪;“紐結”牢靠,國家政局就穩定。國家的政令、法令無不通過縣得到具體貫徹落實。因此,從整體與局部的關係看,縣一級工作好壞,關係國家的興衰安危。
一個縣也可以說是一個小社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中央有什麼機構,縣一般也有與其大體相對應的部門。縣一級工作,從政治、經濟、文化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無所不及。有人說,縣級工作,除了外交活動外,國家各項事務無所不有。其實,有時候縣裡也會遇到接待外賓的事情,隨著開放程度的提高,外賓比肩接踵而來也是可期待的。縣級領導還得真懂一點外交。一個縣小則十幾萬人,大則百把萬人,一個決策下去,其影響非同小可,來不得半點含糊。海瑞在他的《令箴》中說:“官之至難者,令也。”此意即最難做的官是縣官。因此,縣級領導必須有各方面的知識和很強的能力,否則難以勝任。
古人云:“宰相起於州郡。”我們黨和國家的許多高級領導人也都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縣級崗位是鍛鍊和培養幹部的好課堂。從事縣級領導工作的同志,要十分珍惜在崗機會,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刻苦磨鍊,積累經驗。
青年幹部四忌
青年幹部是黨的事業的希望。青年幹部精力充沛,年富力強,熱情高,有闖勁,但也有許多短處。在成長過程中應揚長避短,特別要注意四忌:
一忌急於求成。許多青年幹部走上領導崗位,有一股狠狠砍幾“板斧”,扭轉一下局面的虎勁。這種工作熱情和想獲得社會承認的動機是好的。但如果在情況不明、心中無數的時候,求成心切,操之過急,也容易違背科學,脫離實際。“治亂繩,不可急”,急於求成本身就孕育著失敗的危險。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三把火”該不該燒,什麼時候燒適宜,都要從實際出發。要多深入民眾,多做調查研究,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而後審時度勢,該燒則燒,不該燒決不要趕時髦,勉強“燒火”。所謂“不實在於輕發”,意即做事不踏實,常由輕舉妄動所致。當然,某地方有個急迫棘手的問題,上級要你去攻堅,短期內拔掉“釘子”。在這種情況下,燒它三把火是可以的,也可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即使這樣,也要以情況明為前提。如果是上級派你到某個地方去工作,要你幹上三年五年,這時候,看的就不是你的“三把火”,而是你的“過山勁”了。我認為,青年幹部不能只熱衷於做“質變”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變”的積累工作。我讚賞“滴水穿石”的精神,讚賞默默奉獻的精神,提倡幹部埋頭苦幹,著眼於長期的、為人鋪墊的工作。因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質變要有量變的積累。比如閩東的落後狀況是歷史形成的,改變閩東的落後面貌不能靠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有一股韌勁。沒有鍥而不捨的毅力,不願付出艱辛於他人數倍的努力,不靠一點一滴量的積累,涓滴成流,聚沙成塔,是不能做成事業的。
二忌自以為是。青年幹部基本都受過中、高等教育,有一定的書本知識,但涉世未深,磨鍊不足,缺乏經驗,容易產生“世人皆睡,唯我獨醒”的錯覺,以及輕視歷史經驗的傾向。歸根到底,書本知識只是一種間接的知識,來源於千千萬萬勞動民眾實踐經驗的積累總結。瞧不起歷史經驗,就是瞧不起民眾。脫離民眾,孤家寡人,你就一事無成。
從發展的觀點看,人的知識也有一個不斷充實的過程。任何一個人,即使智商很高的人,都不可能一次性就求到事物的“是”。即使求到了,也是一種階段性的“是”。所謂我們只可能接近真理,永遠不可窮盡真理,就是這個道理。憑一點階段性的“是”去處理無限過程的事,在認識論上要犯形上學的錯誤,在實踐中要犯教條主義的錯誤。
無論從實踐的觀點,還是從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青年幹部都必須切忌自以為是。切忌自以為是的最好辦法就是虛心向民眾學習,向老同志學習;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充實頭腦,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任何盲目的“自我感覺良好”,都會對真理產生排斥心理,使我們與真知灼見隔離,與成功無緣。
三忌朝令夕改。青年幹部初到任上,無論乾好乾壞,一段時間之後,都會聽到各式議論:讚頌、肯定者有之,懷疑、反對者有之。尤其是處理那種大眾矚目的熱點問題或處理那種個人負責占主導位置的急迫問題時,種種議論尤盛。青年幹部由於缺乏從政經驗,容易聽風即雨:讚頌、肯定,則喜形於色,堅定辦事信念;懷疑、反對,則受挫於心,甚至對自己處理問題的辦法疑慮起來,尤其是當議論來自當地德高望重的人、權威部門的人、名流學者,來自老同學、老同事、老戰友、老鄉親,來自對自己提攜扶持的老領導時,有些青年幹部就無所適從,失去主見了。所以,有些青年幹部在處理問題時,往往早晨一種考慮,晚上一種意見,朝令夕改,自己難為自己。
我想,“謀於前才可不惑於後”。作出決策之前,先聽他個八面來風,兼聽各種意見,深入了解所面臨問題的本質,找出其規律,謀而後斷;一旦作出決議,在解決問題過程沒有結束之前,不作主體更改。“臨大事而不亂”,“臨利害之際不失故常”,青年幹部要不為一時議論所動,不為一時揚抑所惑,不追趕時尚,不迎合潮流。隨著你堅定信念和正確決策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理解,隨著問題的逐步解決,各種議論自然會慢慢平息。平息的過程也是你獲得承認的過程。
四忌眼高手低。書本知識多而實踐經驗少的同志,容易犯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願做的毛病,最後變成“客里空”。孫中山先生說得好,一個人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但世界上沒有孤立抽象的大事,大事全是由小事積累起來的。“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在“做大事”上,青年幹部都要有一種老實的態度,甘做最普通的事,樂於扮演拾遺補缺、跑龍套的角色。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積累經驗,逐步獲得社會的承認,在平凡的工作中獲得不平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