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城到洛陽:拓跋魏文化轉變的歷程(從平城到洛陽)

從平城到洛陽:拓跋魏文化轉變的歷程

從平城到洛陽一般指本詞條

《從平城到洛陽:拓跋魏文化轉變的歷程》是2006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逯耀東

基本介紹

  • 書名:從平城到洛陽:拓跋魏文化轉變的歷程
  • 作者:逯耀東
  • ISBN:9787101051834
  • 頁數:302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06-9-1
  • 裝幀:平裝
  • 字數:26400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逯耀東先生1932年生於江蘇豐縣,後隨家遷往台灣。1953年考入台灣大學歷史系,在勞榦先生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北魏與西域的關係》,初窺魏晉南北朝史門徑。1961年考入香港新亞研究所,得親聆錢穆、牟潤孫、嚴耕望先生等諸魏晉史學大家的教言,由牟潤孫先生指導,完成碩士論文《拓跋氏與中原士族的婚姻關係》,畢業後留任助理研究員,繼續研究拓跋氏與中原文化的接觸與轉變,其成果後結集為《從平城到洛陽——拓跋魏文化轉變的歷程》。1968年,考入台灣大學歷史系博士班,得親近沈剛伯、李宗侗、姚從吾諸先生,以裴松之《三國志注》為研究範圍,論文由三位先生親自指導。其間曾先後入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平岡武夫研究室,再赴香港新亞研究所任副研究員,完成博士論文《魏晉史學的特色——以雜傳為範圍所作的分析》,獲台大歷史系首屆文學博士學位,遂受聘任教於台大歷史系、輔仁大學歷史系。1977年,受香港中文大學之聘,入新亞書院歷史系任教,時牟潤孫、嚴耕望先生甫退休,逯先生繼任講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思想史”、“中國史學史”、《史記》、《漢書》、《三國志》等“史學名著”及“中古史料”等課程,執教新亞十四年之久。1991年,辭聘香江,重返台大歷史系,講授“中國大陸史學”、“傳統史學序論”及“中國飲食史”等課程,直至1998年夏退休。
逯耀東先生的研究範圍集中於魏晉南北朝史、中國史學史、現代史學、飲食文化史,擅長歷史隨筆、文化散文的寫作,一生勤於著述,筆耕不輟,歷年所撰史學論集、散文集二十餘種。近年,逯先生將其新舊史學論稿與文稿分別輯為《糊塗齋史學論稿》、《糊塗齋文稿》,由東大圖書公司陸續在台北出版,其中史學論稿已出版《魏晉史學及其它》、《胡適與當代史學》、《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從平城到洛陽——拓跋魏文化轉變的歷程》四種,文稿已出版《窗外有棵相思》、《出門訪古早》、《那年初一》、《似是閒雲》、《肚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五種。此外,《肚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寒夜客來——中國飲食文化散記之二》由北京三聯書店分別於2002年、2005年出版,以其文采粲然、膾炙人口而深受大陸讀者的喜愛。
《從平城到洛陽——拓跋魏文化轉變的歷程》、《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二書是逯先生魏晉史學和中國史學史研究的代表作,廣為學界所知。《從平城到洛陽——拓跋魏文化轉變的歷程》以拓跋魏進入長城建立的首都平城及孝文帝遷都後的洛陽為基點,討論拓跋魏進入長城後近一個世紀文化變遷的歷程,對兩種異質文化交融所形成的“文化邊際”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魏晉處於漢唐之間,是一個解構與重組的時代,儒家思想失去其原有的權威地位,經學籠罩下的學術紛紛脫離經學的羈絆而走向獨立。《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著重考察這一時期史學主流之外出現的一系列非儒家價值體系的新史學寫作形式,並結合中國傳統史學的發展流變,探討這些新史學寫作形式的思想根源和社會基礎。

作者簡介

逯耀東,(1932-2005)江蘇豐縣人。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畢業於台灣大學歷史系首屆博士班,先後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台灣大學、台灣輔仁大學等。從事歷史教學與研究工作四十餘年,範圍集中於魏晉南北朝史、中國史學史、現代史學、中國飲食文化史。擅長歷史隨筆、文化散文的寫作,一生勤於著述,筆耕不輟,歷年所撰史學論集、散文集二十餘種。

目錄

導言
北魏前期的文化與政治形態
崔浩世族政治的理想
《崔氏食經》的歷史與文化意義
北魏孝文帝遷都與其家庭悲劇
北魏平城對洛陽規建的影
拓跋氏與中原士族的婚姻關係
北魏與南朝對峙期間的外交關係
附錄 試釋論漢匈間之甌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