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愛孩子的手邊書

從“心”愛孩子的手邊書

《從"心"愛孩子的手邊書》共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讀懂孩子“心”的技巧,主要講在青少年諮詢過程中使用的方法。第二部分至第六部分,以親子未了情、爸爸不是我該愛的、我心裡的那棵“樹”是這樣的陌生、一個穩定的家庭比什麼都重要、我的“心”上有道疤為標題講述了15個諮詢的個案,並就每個個案從心理學層面對孩子形成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旨在給家長們一些指導,讀懂孩子偏差行為背後的目的和需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避免類似問題的出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從"心"愛孩子的手邊書
  • 作者:張秀芳 等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0月1日
  • 頁數:187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302296928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從"心"愛孩子的手邊書》適合低齡兒童家長閱讀,同時對從事臨床兒童心理諮詢的專業人士具有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讀懂孩子“心”的技巧
一 一沙一世界——遊戲王國的秘密
二 圖片物語——編故事說心理
三 心理話外音——孩子們想說什麼
第二部分 親子未了情
一 游離在親情之外的孩子——爸媽吵架我閉嘴
二 襁褓中的小女孩——她想退到媽媽懷裡
三 死亡沙漠——拯救爸爸的男孩子
四 父母課堂之一——神奇的母嬰關係
第三部分 爸爸不是我該愛的
一 爸爸是我的夢中情人——那不是我的錯
二 繼父是我的白馬王子——把愛還給媽媽
三 父母課堂之二——糾纏的依戀與分離
第四部分 我心裡的那棵“樹”是這樣的陌生
一 順風吹走了我的情商——我不知道應該做什麼
二 誰是我——我為爸媽活著
三 遲到的懲罰——漫長等待的代價
四 爸媽拉我來諮詢——爸媽和我到底誰有問題
五 父母課堂之三——明爭暗鬥的親子關係
第五部分 一個穩定的家庭比什麼都重要
一 我不去上學——我要媽媽在乎我
二 繼父是我的陌生人——捍衛爸爸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三 左右為難的“手”——兩代親情拉大鋸
四 父母課堂之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第六部分 我的“心”上有道疤
一 我不想長大——那一天爸爸自殺了
二 嘴巴抽動的孩子——離開媽媽的痛苦回憶
三 那一天我被綁架了——不斷重複的噩夢
四 父母課堂之五——跌宕起伏的青春期
後記
參考文獻

後記

“哇……”新生嬰兒清揚、委婉的一陣啼哭,撞擊著產房外期盼、擔憂的空氣。她未曾首肯,生命的動力就咆哮般推擁著她,把她擠出那無憂無慮、溫馨自如的“小屋”。她,勇敢而無奈地走來了。哭聲中裹挾著對那個“天使小屋”深情的依戀與分離的焦慮,充滿著對這個浩瀚天宇神奇與探索的欲望,吶喊著自己無盡的訴求與幻想,張揚著自我獨特的個性和誘人的魅力……
生命的序曲開始了。
她欣喜而驚恐地坐在人類生命宏達磅礴的交響樂團中,無所顧忌地加進了自己的奏鳴曲。儘管結構宏偉卻音樂空茫,雖然面目冷漠卻情思奔放。她用自己稚嫩的“無所不能”衝撞著周圍的合作者,慢慢地,她感到這個寬厚包容的群體讓她安全、有歸屬感,讓她覺得自己有無盡的能量。於是,她開始了自由灑脫、浮想聯翩的幻想,她的幻想曲富有浪漫色彩,熱情奔涌;旋律帶著夢幻般的情調,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那溫柔而低沉的樂曲仿佛沉人幽靜的冥想中,給人們留下了無盡美好的生活體驗和哲理性沉思。於是她時而速度輕快、節奏活躍而明確地用詼諧曲來呈現心中的快樂,歌頌調侃與幽默;時而用小夜曲向心愛的人表達情意,傾訴愛情,委婉、纏綿,向所有愛她的人表達內心的熾熱與感激……
最後,她把自己完完全全地融人了這首跌宕起伏、英氣悲壯、如歌如訴、美妙絕倫的人生交響樂章中,音樂的律動從演奏者的心中流出,深人到千萬人的心田。
2012年的春天,伴隨著感動與難忘,感受著拂面的春風剪破嚴冬的料峭,王志輝的小外孫女,子如如願地走來了。儘管家人準備中有無措,幸福中有驚慌,欣喜中有勞累,期待中有彷徨,但她在親人們綻開的笑臉中,溫暖的臂彎里,悉心的呵護下,深情的祝福里茁壯地成長。與此同時,另一個孩子《從“心”愛孩子的手邊書》也在我們三個人的共同努力下面世了。她們注定是這首亘古綿長的生命交響曲盡職的演奏者,因為,生命是一首律動的歌。
隨著一頁頁稿紙的堆積,伴隨著一個個生動的個案回溯,仿佛那些曾經熟悉的面孔又躍然紙上。而我們又一次地和他們相互攙扶著,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直至在某個未知的拐點迎來曙光。回顧幾年來所從事的心理諮詢師的道路,我們和大多數的同行一樣,是風雨兼程的辛苦伴著歷練成長的欣慰!辛苦是因為在某一特定的時刻參與了另一個生命的情感體驗——或悲或苦;欣慰是在這參與的過程中,自我心靈的疆域被擴大——或深或遠。而正是這艱難探索的路途讓我們痛並快樂著。
多年來從事青少年心理諮詢和兒童注意力訓練的工作,讓我們有機會接觸了許多有各類問題的孩子和家長。他們的痛苦、焦慮、無助和徘徊,無時不在提醒著我們要和他們在一起,而他們不斷自我探尋、改變的能力和勇氣讓我們深深地欽佩和折服!
本書個案中的那些孩子和家長,我們只是陪伴他們走過了一程,但是在今後的人生路上還有許多的未知。我們編輯此書的初衷是希望更多的家長,在孩子未形成問題之前,能藉助別人的事例,透過心理學的觀點和視角,從“心”(亦重新)關注自己的生活,從“心”(亦重新)關愛自己的孩子!更希望那些經歷過或正在經歷心理問題的人們,能與大家在明日的陽光下重逢,願我們的微笑相互展現,展現出超越了昨日心靈的“你和我”——致遠而寧靜。

序言

有人說:“當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問題。”難道不是這樣嗎?在我們大量個案的諮詢中,孩子常常是被父母帶來的。在諮詢室里父母情緒激動地訴說著孩子的一些偏差行為,說到傷心的時候,會淚流滿面;說到憤怒的時候,會後悔給了孩子生命;說到絕望的時候,會想與孩子一起死掉。但是,隨著諮詢的深人,卻發現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出了問題,更多的是父母自己有了問題。當孩子不去上學的時候,父母總會從孩子身上找原因,殊不知這可能是媽媽不願意與孩子分離,對孩子離開自己有太多的擔心;當孩子不去上學的時候,孩子可能是想用自己的偏差行為達到拯救父母婚姻的目的。在學校有攻擊行為的孩子,可能是對媽媽和爸爸教養方式的叛逆。孩子怪異的行為背後,可能是不能言表的喪失之痛。青春期孩子的問題可能是父母對孩子成長規律的不認可……總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必定要面臨因孩子而引發的形形色色的問題。
今天,社會評價孩子的一元化標準影響著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如果孩子學習好,就一切都好,什麼問題都沒有;如果孩子學習不好,則一切都無望了。這時父母會發出很多感慨,認為“我的孩子什麼都不好”。這時孩子往往真的就會出現一些行為問題,父母就開始誇大自己對孩子的一些主觀感受,覺得自己的孩子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父母常常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當我的孩子學習不行的時候,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的問題?”這時好像是拔出蘿蔔帶出“泥”,實際上蘿蔔下面原本就有“泥”。當孩子學習很好的時候,有沒有“泥”不是事兒,但當孩子學習不好的時候,“泥”的問題就大了。更多的父母可能不知道,孩子蘿蔔下面的“泥”可能恰恰是父母自己的問題。所以我們說,父母是需要學習和成長的,只有這樣,父母才能在應該陪伴孩子的時候給予孩子很好的陪伴,並遵循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給予孩子恰到好處的指導和幫助。
本書的一個特點是在每一個個案後面附有一些有趣的“心理貼吧”、“智慧父母小妙招”和“親子遊戲”,家長可以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與孩子輕鬆地做一些互動的親子遊戲,感受與孩子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本書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我們把一個人從胎兒期到青春期的成長過程及應注意的問題巧妙地安插在每一個部分里。家長在讀過以後會感嘆孩子成長過程的艱辛,同時也會體會到父母是要學習才能做好的。
我們呈現給讀者的15個諮詢個案,多數反映的是6~12歲孩子的心理問題。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一般的觀點認為,6~12歲的孩子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處在一個“平靜期”。但是,在諮詢的實踐中,我們發現“平靜期”並不平靜。“平靜期”是一個思前想後的時期,親子關係未了情激活了“平靜期”,暴風驟雨的青春期源於“平靜期”。“平靜期”還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時期,親子關係的問題需要在“平靜期”進行修補,一個孩子能否順利度過青春期,“平靜期”也起到一個預示的作用。父母要特別關注孩子在“平靜期”的表現,沒有問題不大意,給孩子更多、更好的陪伴;有了問題不驚慌,反思自己的同時,才能帶給孩子更多的改變。
我們更想做的一件事情是,讓父母能夠多視角地去關注自己的孩子,用多元化的標準去評價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在快樂的時期獲得快樂的體驗並快樂地成長。我們還想說,因為孩子出現了問題,才讓父母學會了思考;因為孩子出現了問題,才讓父母的心貼近了孩子;因為孩子出現了問題,才讓父母意識到和解決自己的問題;因為孩子出現了問題,才讓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本書的編者均是天津天空心理諮詢公司資深心理諮詢師,多年從事臨床心理諮詢。張秀芳老師系高職學院副教授,在學校里從事學生心理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諮詢,主編出版了《心理健康教育導讀》一書;同時在幼稚園做親子關係輔導,積累了大量3~6歲幼兒成長中親子關係問題的個案。陳艷霞老師主要從事6~12歲兒童心理諮詢,對兒童(注意力缺乏)有獨特的研究,並積累了大量臨床個案;特別是對兒童沙盤遊戲有較深的造詣,有近千幅沙盤作品;在臨床上把沙盤作品與兒童的心理治療很好地結合起來,對於分析兒童沙盤作品呈現的心理問題有獨到之處。王志輝老師主要從事神經症、人格障礙方面的諮詢與治療,有幾千小時的個案諮詢經驗,特別是對人格障礙諮詢與治療有較深的功底;同時擅長親子關係諮詢與家庭治療;對於職業生涯規劃有自己特別的見解,在一些企業做大型講座。鄒似玉是天空心理諮詢公司的一位年輕有為的董事長,天津《今晚報》曾經報導過她的創業故事。在天津市少年社會體驗中心“開迪樹”建有公司的沙盤活動室,免費為6~12歲兒童提供沙盤遊戲。很多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來沙盤室做沙盤遊戲,一方面為家長提供一個認識自己孩子心理的機會,同時也積累一些沙盤作品,為6~12歲兒童共性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珍貴的資料。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並將我們諮詢的手記進行了整理,力求給低齡兒童的父母和同行們呈現一本具有參考價值的書。但因為時間倉促,書中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歡迎專家、同行和讀者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