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川

徐金川

徐金川(1926—1995年)德化縣蓋德三福人。歸國華僑。陶瓷工藝家。德化第二瓷廠配方組組長,特藝瓷映影杯製作者。香港“南中國(閩粵)及其鄰邦古陶瓷工業”國際學術討論會受邀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金川
  • 外文名:Jinchuan Xu
  • 出生日期:1926
  • 逝世日期:1995
  • 職業:陶瓷工藝家
個人簡介,個人經歷,個人榮譽,

個人簡介

徐金川先祖世居德化縣蓋德三福村。其曾祖父徐元杜,字際桑,號林軒,徙居永春桂洋上殊村肇基。祖父徐德拈,字熙花,18歲南渡馬來西亞打工謀生,後來自己墾植橡膠園,開創建業,定居馬來西亞金馬士。父徐有宗,字和朝,繼續經營拓展。民國15年(1926年)農曆5月,徐金川來到人間,誕生於這個勤勞的華僑家庭。

個人經歷

金川賦性聰穎,少時在校學習成績優異。但中學未及畢業即輟學。父親要他從商,金川卻不感興趣。1940年代初,太平洋戰事爆發,日寇南侵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等東南亞國家。日軍到處燒殺虜掠華僑與當地人民,徐金川義憤填膺,怒不可遏,毅然參加當地的抗日游擊鬥爭。後來又參加當地的地下政治活動,於1948年遭英帝國主義殖民政府逮捕關押。是年底,被遣返歸國,到海南島華僑農場就業。1950年回福建,寓居永春,於桃城任國小教師。1956年回德化,進新建瓷廠,分配於模型組。1958年調配方組,與李懿鳳配合,共同負責全廠的原料配方。未幾任配方組組長。“文化大革命”期間,曾一度調離配方組,1975年重返原崗位,至1986年退休。
徐金川勤謹好學,富有鑽研精神。平時,他訂閱有大量有關陶瓷配方等方面的科技資料,並先後被選派到北京、哈爾濱、瀋陽、山東、醴陵、景德鎮、杭州等地瓷廠、瓷研所及有關科技單位參觀、學習,記回大量有關陶瓷配方等方面的筆錄資料,結合本縣、本廠具體情況,與原配方組負責人李懿鳳密切合作,對改進胎釉配方作了長期精心的研究與反覆試驗。為了解決優質原料問題,他不辭勞苦,翻山越嶺,到城郊觀音岐,美湖陽山金竹坑,蓋德林地苦坑仔、九戶林等高山深谷,找礦選礦,終於找到極其優質的高嶺土,以多種配方一再試驗,試成白度高達84%以上的高白瓷胎、釉配方與長石釉配方,以及白度達75%以上的普白瓷配方。長石釉配方的試成,一改德化歷史傳統的灰釉配方,減少毛孔,提高白度與光澤度,提高一級品率,使該廠普白瓷生產其白度長期保持全國先進水平,使該廠出口瓷生產質量長期得到穩定。其高白瓷的試成與常年大量生產,成為馳譽國內外市場的名牌產品,從向使德化瓷在國際瓷壇上贏得良好的聲譽與地位。

個人榮譽

徐金川還在造型設計方面獲得成就。他先後與人合作,1959年製成特藝瓷鳴翠瓶,1970年製成古今仕女映影杯。1981年又創作設計製成有當時美國總統里根頭像的映影(德苑)杯,精工製作,形神畢肖,別具特色,為顧客所青睞。同年,與李文忠合作的黑藍均釉6頭提梁茶具,參加福建省陶瓷工藝美術評比榮獲優秀設計獎。
徐金川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國際陶瓷學術界的重視,榮獲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邀請參加1986年7月2日至4口在香港舉行的“南中國(閩粵)及其鄰邦之古陶瓷工業”國際學術研討會。惜他當時因患高血壓病重住院治療,未能出席。其論文《南中國陶瓷用高嶺土分布概況》曾在會上交流。
1984年到1986年,徐金川曾受聘於泉州市技工學校德化分校,講授《陶瓷原料配方》課程。
徐金川於1995年6月因病不治去世,虛齡70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