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常遇

徐常遇

徐常遇 ,清江蘇揚州人,字二勛,別署五山老人。生於康熙年間。精音律,為廣陵派創始者。對傳統琴曲力主保持原貌,反對增改。主張取尹柔和,節奏自由,崇尚淳古淡泊。輯有《澄鑒堂琴譜》。

基本介紹

  • 姓名:徐常遇
  • 出生地:清江蘇揚州
  • 出生日期:康熙年間
  • 職業:文學家
  • 主要成就:廣陵派創始者
  • 代表作品:《澄鑒堂琴譜》
社會評價,個人其它信息,

社會評價

他彈琴的風格近於虞山派,是廣陵派的首創者。廣陵派後來對於傳統琴曲的加工、發展很有成就,但是徐常遇在當時對待傳統琴曲卻非常慎重。他對"古琴曲傳至今日,大都經人刪改"的情況,提出了"古曲設有不盡善處,可刪不可增"的原則。他認為如果"大曲過於冗長重沓"是允許"大加刪汰而成曲者。"他舉出《羽化登仙》刪為《岳陽三醉》,《漢宮秋月》刪為《漢宮秋》,《漁歌》刪為《醉漁唱晚》的例子說:刪改者必須"能識作者之旨不可。"堅決反對"無知妄人,謬為妄刪。"他認為刪比增好一些,理由是刪得不好,最多"如古玩字畫之有破損,其未損處,故仍未嘗減色也。"可是增添得不恰當,就象一碗清水加進了污濁,再也"無還原之日矣"。甚至認為"即使加得極佳,終非古人本來所有"(《二香琴譜》)。他這樣過分強調"古人本來所有",其實是限制了人們的發展創造,在實際上是行不通的。以後廣陵派發展、加工傳統琴曲的作法,實際是否定了他這一看法。

個人其它信息

他編有《琴譜指法》,公元1702年初刻於響山堂,以後又重刻于澄鑒堂,經他三個兒子校勘成書,就是現存的《澄鑒堂琴譜》。他的長子徐祜,字周臣。三子徐禕,字晉臣。他倆人年輕時曾去北京報國寺,"擁弦角藝,四座傾倒。"一時京師盛傳"江南二徐"。康熙皇帝"聞其名,召見暢春院。祜、禕對鼓數曲"。弟兄三人中以徐禕的成就最大,他父親的琴書編輯出版,主要得力於他。《揚州畫舫錄》中也說:"揚州琴學以徐禕為最。"有人以唐詩:"一聲之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來讚美他的彈奏。徐禕的兒子徐錦堂,繼承了父親的琴學,並傳給了廣陵派的後繼者吳仕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