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英國傳教士
仲均安(譯音,下同)來徐州宣傳基督教。
1894年,美國傳教士白秀生來徐州,購置西門裡武備衙門前的空基地(即徐醫附院現址)設立基督教堂。同年,美國傳教士葛馬可受基督教南長老會的派遣亦在醫院現址設立教堂和培心書院。
1897年(光緒廿三年)5月,葛馬可之妻葛璧璽由山東來徐,在基督教南長老會的資助下,在醫院現址內設立診所三間,西醫由此傳入徐州。
同年,營造西式二幢(現存)作為病房樓,並增添人員設備若干,開辦了徐州的西醫診所(福音診所),設病床20餘張,專門收治女性患者,時稱“女醫院”。
1900年6月,美國傳教士慕庚楊來徐,在“女醫院”東隔壁(醫院現址內)開辦“博濟醫院”,設病床40餘張,專門收治男性患者,時稱“男醫院”。
1905年3月,美國醫生馬法典接辦“男醫院”,設病床60餘張,職工30餘人,其中醫生3人,護士3人,護生20餘人。
1914年春“男醫院”易名為“基督醫院”。
“坤維醫院”與“基督醫院”一牆之隔,許可權獨立,相互並存,薪金及費用由美國基督教西差會供給。
1942年4月,侵徐日軍將“坤維醫院”和“基督醫院”強行合併,改名為“同仁會醫院西分院”,由日本同仁會統管,摩托洛(原名本岡)獨攬大權,名義上委託中國醫生劉子余為院長。此間,醫院管理十分混亂,業務蕭條,慘澹經營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6日,醫院由徐州基督醫院董事會接管。
1946年春,美國傳教士彭友恩任西差會代表,負責醫院院務。
1947年3月,開設高級護士學校——徐州私立培正護士助產學校。同年,美國基督教牧師華樂德接任院長,仍稱其為“徐州基督醫院”。
194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華樂德等美籍華人回國,由醫院董事會主持工作,王桓心任董事長,黃樂山為副董事長,聘劉子余任院長。
1950年底,該院計有醫師6人,護士7人,化驗士3人,藥劑士1人,職員7人,工友41人,助理護士6人,護士助產學生48人,占地21畝4分9厘,平房155間,草房16間,病床120張,各教會停止援助,經費十分困難,曾變賣醫院物資維持生計,公債14372820元(舊幣),現金報支5608102元(舊幣),診療水平極低,發展較為緩慢,全院設有內、外、婦、兒、眼等科,只能診治一些普通常見病。
1951年7月24日,徐州市人民政府以軍管會名義,正式接辦基督醫院,易名為“徐州市立第二醫院”,調整院董事會為院職工協商會和工會,建立名項制度,增添名類人員,調動了醫護員工的積極性,使醫院獲得了新生。
1952年,在全市率先推行科主任負責制、保護性醫療、早會、會診、工作檢討會、病歷檢討會、病人代表會及院務委員會等制度,並實行定員定額預約掛號制。
1953年,擴建病房樓4座,新建門診樓1座、手術樓1座,床位增至226張。
1954年,徐州市立第一、第二醫院附設護士學校合併為“江蘇省徐州護士學校”,校址遷離醫院。
同年,結核科全部設施及醫護人員分離出去,成立徐州市傳染病醫院。
1955年,負責豐縣、沛縣、銅山縣和泗洪縣的醫療業務輔導。
1958年,開始實行院長負責制,床位增至310張,設11個臨床科室,6個檢查科室,人事、事務等3個行政科室。門診設內、外、婦、兒、眼、耳鼻喉、
保健、中醫、針灸等科,病區分內、外、婦、兒、結核等6個病房,設藥房、放射科、化驗室、手術室、供應室、營養室、血庫等,500元以上醫療器械100多件。
1958年7月15日,南京醫學院徐州分院成立,經中共徐州市委批准,“徐州市立第二醫院”作為南京醫學院徐州分院的附屬醫院,由分院領導,其業務範圍、服務對象及名稱不變。
同年,二內科全部設施及全體醫護人員分離出去,成立徐州市結核病防治院。
1959年12月20日,醫院改名為“南京醫學院徐州分院附屬醫院”。
1960年初,相繼從南京醫學院調來醫務人員支援醫院建設。
1960年8月15日,“徐州醫學院”正式掛牌,醫院改名為“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
2016年醫院改名為“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醫療條件
硬體設施
醫院擁有達文西手術機器人、PET/CT-MRI、回旋加速器、瓦里安VitalBeam、UNIQUE直線加速器、雙源CT、3.0T核磁共振、複合線路SPECT/CT、大型數位化平板X光機、ECMO、4K腹腔鏡等大型醫療儀器設備近400台(件),以及配置先進的複合手術室1間,在華東地區處於領先地位。
醫護團隊
截至2022年,醫院現有職工42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近950人,教授、副教授240人,博士、碩士1300餘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江蘇衛生創新團隊1個,特聘醫學專家13人,國家百千萬工程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2人,衛生部和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4人,省“333工程”培養對象80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83人,省雙創團隊3個,省雙創人才7人,省雙創博士14人,省“科教強衛工程”創新團隊3個,醫學重點人才7人、青年醫學人才31人。
醫院科室
預防保健科 /全科醫療科 /內科 | 呼吸內科專業 | 消化內科專業 | 神經內科專業 | 心血管內科專業 | 血液內科專業 | 腎病學專業 | 內分泌專業 | 免疫學專業 | 老年病專業 /外科 | 普通外科專業 | 神經外科專業 | 骨科專業 | 泌尿外科專業 | 腎臟移植項目 | 胸外科專業 | 心臟大血管外科專業 | 燒傷科專業 | 整形外科專業 /婦產科 | 婦科專業 | 產科專業 | 計畫生育專業 | 優生學專業 | 生殖健康與不孕症專業 /婦女保健科 /兒科 | 新生兒專業 /小兒外科 | 小兒普通外科專業 /兒童保健科 | 兒童生長發育專業 | 兒童營養專業 | 兒童心理衛生專業 | 兒童五官保健專業 | 兒童康復專業 /眼科 /耳鼻咽喉科 | 耳科專業 | 鼻科專業 | 咽喉科專業 /口腔科 /皮膚科 | 皮膚病專業 | 性傳播疾病專業 /醫療美容科 | 美容外科 | 美容牙科 | 美容皮膚科 /精神科 | 臨床心理專業 /傳染科 /腫瘤科 /急診醫學科 /康復醫學科 /麻醉科 /疼痛科 /重症醫學科 /醫學檢驗科 | 臨床體液、血液專業 | 臨床微生物學專業 | 臨床化學檢驗專業 | 臨床免疫、血清學專業 | 臨床細胞分子遺傳學專業 /病理科 /醫學影像科 | X線診斷專業 | CT診斷專業 | 磁共振成像診斷專業 | 核醫學專業 | 超聲診斷專業 | 心電診斷專業 | 腦電及腦血流圖診斷專業 | 神經肌肉電圖專業 | 介入放射學專業 | 放射治療專業 /中醫科 | 內科專業 | 肛腸科專業
人才培養
國家級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1個):麻醉學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腫瘤生物治療
省“科教興衛工程”醫學重點學科(3個):麻醉學、血液病學、神經外科學
省“科教強衛工程”臨床醫學中心(1個):麻醉學
省醫學重點學科(2個):血液病學、腫瘤學
省級重點學科(6個):麻醉學、臨床醫學、血液病學、腫瘤學、神經外科學、婦產醫學
省級質控中心(1個):麻醉學
醫院擁有省級臨床重點專科28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31個,14個臨床、
醫技科室獲得國家
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是省衛生健康委臨床醫師進修培訓基地、全科醫師培訓基地。2011年被人社部批准為博士後工作站(臨床醫學),已有36名博士進站工作。2013年取得臨床醫學方向博士學位授予點5個,所有臨床醫學學科均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臨床醫學是ESI前1%學科。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省級研究所(4個):麻醉學、腫瘤學、血液病學、衛生應急
省政府科技公共服務中心、省政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協同創新中心、省轉化醫學基地(1個):腫瘤生物治療
省重點實驗室(4個):麻醉、腫瘤重點、
骨髓幹細胞、聽力中心
科研成果
醫院近五年取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子課題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8項、省衛健委醫學科研項目28項、省教育廳項目49項,其他市廳級項目160項;發表SCI論文1330餘篇;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江蘇省科學技術獎8項(一等獎2項),江蘇省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一等獎13項、二等獎27項,江蘇醫學科技獎10項(一等獎2項),其他廳級成果14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7項。
組織架構
獲得榮譽
在2020中國醫院競爭力“頂級醫院排行榜”中位列第63位,在“地級城市醫院百強排行榜”中居第2位。
2020年11月,被評為江蘇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2022年1月,入選2019-2021年度江蘇省文明單位候選名單。
醫院地址
本部:徐州市泉山區淮海西路99號
新院區:徐州市經濟開發區鯤鵬路9號 (徐州東站北約800米)
爭議事件
2023年11月27日,有媒體報導,在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徐州市第二醫院),一名醫護人員在給患兒採血時,手套上還殘留他人血跡,此舉遭到陪診家長的質疑。11月28日,記者從徐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了解到,當地衛健委行風辦已經介入調查此事,如違規將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