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匯藏書樓始建於1847年,是上海現存最早的近代圖書館。1956年,徐家匯藏書樓併入上海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現為上海圖書館的一部分,專門收藏1950年以前出版的外文文獻。
徐家匯藏書樓建築於1994年被公布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徐家匯藏書樓
- 外文名稱:Bibliotheca Zi-Ka-Wei
- 類別:圖書館
- 地點:上海市漕溪北路80號
- 竣工時間:1931年
- 館藏精品:自1477年至1950年出版的外文文獻計32萬冊
歷史沿革,歷史建築,館藏圖書,參觀閱覽指南,其他信息,地 址,交通路線,接待時間,閱覽座位,館藏內容,服務形式,讀者卡要求,開放時間,
歷史沿革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上海天主教耶穌會在徐家匯建修書室,收藏中西書籍。後經1860年和1897年兩次擴建,形成獨立的兩層藏書樓。1955年以前,這裡為神學院專用。1956年,藏書樓被政府徵用,成為上海圖書館的一個部分,專門收藏1949年以前出版的外文書籍,其中包括前亞洲文會圖書館、尚賢堂藏書、海光西方思想圖書館、上海租界工部局公共圖書館以及西僑青年會等處的藏書和滬上各所大學院校圖書館轉調此處的外文書。
歷史建築
徐家匯藏書樓創建於1847年,是上海現存最早的近代圖書館,也是我國西學東漸和東學西傳的縮影。
現存徐家匯藏書樓為南北交錯的兩幢建築:北樓,即大書房,建於1897年,為兩層雙坡頂,磚木結構,南北立面設多個歐式壁柱尖券洋松百葉窗框,兩層的設計理念和風格融合了中西文化內涵,上層為西文書庫,布局和藏書拍架為梵蒂岡圖書館式樣;其下層原為中文書庫,仿照明代寧波天一閣風格;南樓,原耶穌會住院,即神甫樓,建於1867年,幾經改建,於1931年固定為四層坡頂,外廊式建築。
藏書樓長期以來不對外開放,讀者需憑單位介紹信才能進入查閱資料;因幾十年來管理維護不善,曾出現地下室進水、地基下陷等嚴重建築問題。
1990年代徐家匯地區建設捷運站,曾考慮拆除該樓。後經巴金等知名知識分子聯名呼籲才得以保留,並進行大力修繕,於2003年7月重新向公眾開放。
館藏圖書
徐家匯藏書樓於1956年併入上海圖書館後,亞洲文會圖書館、海光圖書館、原上海租界工部局圖書館等處藏書也相繼移入徐家匯藏書樓。今天的上海圖書館收藏舊版外文文獻計56萬冊。
徐家匯藏書樓現址收藏自1477年至1950年出版的外文文獻計32萬冊,文字涉及拉丁文、英文、法文、英文、德文、俄文、日文等近20個語種,內容覆蓋哲學、宗教、政治、經濟、語言、文學、藝術、歷史地理等各個領域。其中,1800年前出版的西洋善本中的早期中外語言對照辭典、中國經典西譯版本、中國文學經典西譯版本、歐洲漢學資料等最具特色。
參觀閱覽指南
徐家匯藏書樓集讀者服務、文獻保管、開發研究功能於一體。一樓為會展區,展廳設有特色文獻陳列展,並不定期舉行各種中小型會議展覽活動。二樓為讀者閱覽區,並提供iPac查詢、資料複印、參考諮詢等各項服務。
徐家匯藏書樓主要收藏: 1949年前出版的舊外文文獻,計56萬冊左右,語種包括拉丁語、英語、法語、德語、日語、俄語等近20種,內容涉及哲學、文學、歷史、政治學、社會學、宗教等各種學科。其中,1800年前出版的西文珍本典籍、舊日文文獻、天主教神學資料、漢學資料等藏書較有特色。
徐家匯藏書樓參觀接待時間: 徐家匯藏書樓每周六下午2:00—4:00點各有80個人的名額可免費參觀陳列館、閱覽室和藏經樓。為了保證藏經樓的環境不受影響,每次參觀只能進入10人,參觀15分鐘。
徐家匯藏書樓展覽服務,展廳不定期舉行各種中小型會議和展覽活動。展廳面積200平米。另有特色文獻陳列展。
其他信息
地 址
上海市漕溪北路80號
交通路線
公車:93、830、205、830、捷運4號線、9號線、11號線等。
接待時間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閱覽座位
30個閱覽座位
館藏內容
1950年出版的拉丁、英、法、德、日、俄等20種文字的圖書、期刊和報紙
服務形式
開架和閉架閱覽
讀者卡要求
參考閱覽功能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六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