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昺

徐兆昺

徐兆昺,出生在寧波鹹塘匯,一生喜游四明山水,他編纂的地方文獻《四明談助》有效的保護了地方文化遺產的傳承。

基本介紹

  • 本名:徐兆昺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寧波鹹塘匯
  • 主要作品:《四明談助》
出生,遊歷,著書,文獻記載,

出生

徐兆昺,字綺城,“明經”終身,清康熙初年,徐兆昺的曾祖徐君甫從鄞縣南鄉李家橋遷到寧波的鹹塘匯(今天一廣場的位置)定居。
徐兆昺的堂兄徐兆昇考中了舉人,選授會稽訓導,訓導是明、清府、州、縣儒學的輔助教職。徐兆昺從小跟著這位堂兄學習,這位堂兄對他的影響十分大。徐兆昺的書齋名叫“鹹塘匯齋”,讀書之餘做一個私塾先生,過著清貧的日子。

遊歷

徐兆昺最好的朋友是黃定文,黃定文是清代史學家全祖望的再傳弟子,黃定文曾向董秉純盧鎬蔣學鏞三位學習,“於是盡得謝山全太史之傳,慨然有志於經世”。而且他是盧鎬的女婿,在外為官多年,告老還鄉後,他的兒子為他造了一座園林,叫做“息圃”,圃中種了許許多多的竹子,還有山梅數十株,又種了許多松樹、梧桐、桃樹、柳樹,又有許多亭台樓閣。
園子落成後,黃定文邀請當時許多文人,組織了“二簋之會”,同會的有王小竹、戎艾庵、盧蓬廬、洪佩弦、何小愚、孫對澗、徐兆昺,加上黃定文,總共八人。盧蓬廬模仿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給每個人寫了一首詩,給徐兆昺的詩這樣寫道:“城北美髯推徐公,新詞笑煞楊柳風。說經早已聯家學,游履時應出剡中。”從詩里我們可以看出徐兆昺是個美髯公,“說經早已聯家學”,就是我們上文說的他堂兄對詩經特別有研究,最後一句則是表明徐兆昺最大的愛好是遊山玩水,化用李白的詩:“自愛名山入剡中。”
有一次黃定文請客喝酒,以詩代信,給徐兆昺的請柬詩這樣寫:“前輩有霜皋,詩成淡自豪。只今傳古調,尚欲壓吾曹。不厭尋山屐,時追泛月舠。他年譜耆舊,風味本清高。”

著書

《四明談助》開始寫於嘉慶十八年前後,成稿於道光三年,十年辛苦不尋常,但成書之後無錢印刷,卻在同好中互為傳抄。道光五年,徐兆昺被委以諸暨學訓,終於用取得的俸祿刊印此書,於道光八年成書。
徐兆昺
清代《四明談助》刻本
《四明談助》的體例是學《水經注》的;《剡錄》是嵊縣最早的一本地方志,是鄞縣人高似孫的作品,他在山川志里採用酈道元《水經注》的做法,把歷史事件、人物落在地點上,給人一種立體感。比如《四明談助》里寫四明山,徐兆昺把各朝代描寫四明山的文字進行綜述,再把王應麟的《四明七觀》、黃宗羲的《丹山圖詠序》,還有唐人陸龜蒙、皮日休寫的《四明山九題詩》,戴表元、李暾、沈一貫、沈明臣等人寫的詩文都加以抄錄,再寫四明山上的古蹟,如謝遺塵隱居處,然後寫一些道家奇異故事,最後記錄一些土特產。
徐兆昺是一位傑出的文化遺產發現者,他在書中所選錄的古蹟,目前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得到了保護,而且讓後來的地方文化工作者查找這些古蹟的有關資料時非常方便,許多專業地方文化工作者和業餘地方文化愛好者,看到《四明談助》,大都會有相見恨晚之感。

文獻記載

《鄞縣誌》稱:“(徐兆昺)官諸暨訓導。生平致力鄉邦地理,嘗仿高似孫《剡錄》著《四明談助》四十六卷,以地誌隨紀人物,經緯分明,辭義賅博,於郡縣沿革、山溪險夷、舊跡原委、門閥盛衰皆可考見。”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