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紹興
- 出生日期:1876年
簡歷,生平,軼事,功績,
簡歷
生平
1906年1月,徐偉(徐仲蓀)隨兄徐錫麟及陳伯平、馬宗漢、王金髮、范愛農等人赴日本留學,魯迅、陳儀等人專程到橫濱碼頭迎接。徐偉作為光復會會員,一起參加了反清鬥爭。1907年7月6日徐錫麟舉事失敗,7月7日清政府從武義得悉大通學堂有革命黨人,同一天紹興紳士胡道南向紹興知府貴福告密大通學堂秋瑾、王金髮等人在農曆六月初十起事,當晚貴福速赴杭州向浙江巡撫張曾敭稟報。張曾敭要求貴福立即對大通學堂採取措施,後因紹興縣令李鍾岳對秋瑾有好感而故意拖延。到了7月11日,張曾敭從杭州發兵圍剿大通學堂。7月12日徐仲蓀在江西九江碼頭被清政府逮捕。入獄後,徐仲蓀慘遭酷刑。雖然,他知道眾多革命黨人的情況,但在審訊中,卻始終未暴露自已革命者的身份。為了確保革命黨人有時間撤離,他盡力拖延時間與清吏周旋(根據紹興文史資料選輯第四輯《徐錫麟史料》徐偉供詞、次日訊徐偉之情形)。之後(秋瑾遇害之後),他又以滯後信息作敷衍(根據《徐錫麟槍殺恩撫全案》編輯按)。徐仲蓀的鬥爭策略使清政府沒有因其供詞而抓到任何革命黨人,無奈之下,判他10年監禁。辛亥革命勝利後,徐仲蓀得以出獄。社會對徐仲蓀的鬥爭表現給予認可,並贏得社會尊重。孫中山到紹興時,肯定了“徐家”的功績。1912年2月,浙江軍政府派盧宗漢、徐仲蓀等去安慶將徐錫麟等人的遺骨運回浙江安葬。當他們的靈柩運抵杭州時,浙江軍民舉行隆重的迎柩大會。為紀念徐錫麟、陳伯平、馬宗漢等烈士,徐仲蓀等人設立了“徐公祠”,並組織200餘人的“徐社”,蔡元培先生專門“徐公祠”撰寫了《徐烈士祠堂碑記》,徐仲蓀被推舉為首任社長。之後,應浙江省都督湯壽潛之聘,徐仲蓀出任浙江杭州禁菸局局長。1915年去杭州文瀾閣修補《四庫全書》,任總校之職。1928年任教於春暉中學,與馬一浮、夏丏尊、劉質平等人共職。晚年在紹興創辦國學研究社。1941年紹興淪陷後,因拒絕當日本人翻譯,被斷口糧,無奈以糠充飢,噎食而亡。
徐仲蓀一生既不喜官,也不涉商,常以書卷為伴,會友評書為樂。他看不慣官場腐敗(指勾心鬥角、爭權奪利),曾多次婉拒官府任職。曾寫詩:“閒來寫字街頭賣,不受人間造孽錢”,自甘清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