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鰓體
- 外文名:ultimobranchial body
- 屬性:脊椎動物
- 產生:一種使血鈣水平降低的激素
名詞解釋,產生原理,發現過程,
名詞解釋
它可以產生一種使血鈣水平降低的激素。鳥類以下的脊椎動物(除圓口類和許多真骨魚外),通常有1對小的後鰓體。但有的動物只有1個,而且一般在左側。哺乳動物沒有後鰓體,這些同功能組織混到甲狀腺內叫濾胞旁細胞或C細胞。甚至在甲狀旁腺中也有這類細胞。
產生原理
後鰓體、甲狀旁腺和胸腺由鰓囊產生,甲狀腺由咽底部的內胚層產生,這些組織在分化上有互相演變的潛力;因此,這些腺體在結構上混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奇怪的是,後鰓體的組織結構變化不定,即使同一種動物的也不相同。在低等脊椎動物中往往呈泡狀。可是在老年動物的萎縮的或相對不活動的甲狀腺內,則變成囊狀,而且沒有分泌作用。這種細胞還可以變成分泌粘液的組織,這表明它起源於內胚層。在哺乳動物,後鰓體可以退化到沒有痕跡,或者轉變為甲狀腺組織或胸腺組織。最近發現甲狀旁腺、胸腺和後鰓體的細胞都具有攝胺脫羧細胞的特徵,所以有人認為它們來源於早期胚胎的神經嵴。
發現過程
關於後鰓體的功能很少了解,1954年,發現墨西哥洞魚長期養在黑暗條件下會使骨骼變形,同時後鰓體增生。70年代從雞和其他動物(包括鯊魚)中製取得後鰓體的浸出物給大鼠注射,可使血鈣降低。這種引起低血鈣的激素是由32個胺基酸組成的一種多肽,稱降鈣素。各種動物的後鰓體及哺乳動物的甲狀腺中所含降鈣素的量不同,各種動物的降鈣素的胺基酸順序也不完全相同。
又稱為鰓後體。是脊椎動物咽頭的一個衍生體。是由第五咽囊發展而來,在魚類、兩棲類、爬行類與鳥類中為甲狀旁腺附近的一對獨立小體,是內分泌性的細胞團。在哺乳類有相同的細胞團存在於甲狀腺或甲狀旁腺中。稱為C細胞或囊泡旁細胞(porafollic- ular cells)。後鰓體分泌降血鈣素(chlcito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