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觀潮行

《後觀潮行》是清代詩人黃景仁所創作的一首古體詩。 此詩生動描繪了萬人看潮的壯觀,藝術再現了錢江潮從“鵝毛一白尚天際”,到星馳電激地澎湃襲來,頭潮、後潮相繼怒涌的壯麗奇觀。此詩綜合運用了鋪陳、誇張、比喻、擬人等多種手法,又採用神話傳說和想像,繪聲繪色地描摹出錢江潮雷霆萬鈞、驚心動魄的氣勢;詩歌打破慣常寫法,四句一轉韻,而又平仄互相交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後觀潮行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古體詩
  • 作者:黃景仁
  • 作品出處:《兩當軒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後觀潮行
海風卷盡江頭葉,沙岸千人萬人立。
怪底山川忽變容,又報天邊海潮入。
鷗飛艇亂行雲停,江亦作勢如相迎。
鵝毛一白尚天際,傾耳已是風霆聲。
江流不合幾回折,欲折濤頭如折鐵。
一折平添百丈飛,浩浩長空舞晴雪。
星馳電激望已遙,江塘十里隨低高。
此時萬戶同屏息,想見窗欞齊動搖。
潮頭障天天亦暮,蒼茫卻望潮來處。
前陣才平羅剎磯,後來又沒西興樹。
獨客弔影行自愁,大地與身同一浮。
乘槎未許到星闕,採藥何年傍祖洲。
賦罷觀潮長太息,我尚輸潮歸即得。
回首重城鼓角哀,半空純作魚龍色。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底:這。
2.風霆:風雷。
3.窗欞(líng):窗格子。
4.羅剎磯(jī):杭州市西南原有羅剎石,今不存。
5.西興: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西有西興鎮。
6.乘槎(chá):乘著木筏。據張華《博物志》:“舊說雲,天河與海相通。 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星闕(què):星空中官殿兩邊的高大建築物。
7.祖洲:神話傳說中的仙島,在東海之中, 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萬里,上有不死之草,服後令人長生。
8.魚龍色:秋夜的顏色。

白話譯文

海風卷盡了江頭枯葉,沙岸上千千萬萬人站立。
怪不得山河突然改變了顏色,又報天邊的海潮滾滾湧入。
白鷗群飛艇子縱橫行雲不動,江水也作漲勢似在迎接。
湖水鵝毛似的白痕還在天邊,但風雷般的聲勢已震耳鼓。
江水不應左彎右繞地曲折,要想制服江潮怕比折鐵還難制服。
一曲折就平添百丈高浪花,像雪花在浩浩長空飛舞。
星馳電掣轉瞬間已經去遠,十里江塘隨湖頭高低起伏。
此時萬戶人家都屏息觀看,想像到屋子的窗棱也動搖恍惚。
潮頭遮蔽長空天地昏昏沉沉,回望潮頭來處一片渺茫模糊。
前邊潮水剛漲滿了羅剎磯,後來湖水又淹沒了西興堤樹。
孤獨客子行影相自生愁 緒,看大地和自身卻同在飄浮。
不能再乘木筏升到天上宮闕,什麼時候還能採藥到祖州仙府。
寫完觀潮詩後長長地嘆息,我還不如潮水要歸就馬上歸去。
回頭望那重城鼓角聲聲哀響,半個天空欒成魚龍色一片灰霧。

創作背景

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秋天,黃景仁應江寧鄉試落第,接受浙江觀察使潘恂的邀請,游杭州,於錢塘觀海潮,寫下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全詩二十八句,有二十句是寫景。開頭八句採用鋪排的手法,著意渲染潮水湧來時的情狀和氣勢。海風捲走江岸的樹葉,上千成萬的人正在等候海潮的到來,正在驚怪山川忽然改變了顏色,又聽說海潮從天邊湧來。白鷗翻飛,小船晃動,天上的雲彩忽然停止浮動,江水也似乎張開雙臂在迎按潮頭。剛看到一片雪白的鵝毛從天邊飄來,耳邊就響起風吼雷鳴的聲音。詩人筆下所描繪的緊張而又熱烈的場面,一下子就打動讀者的心。特別是用“鵝毛一白尚天際”形容潮水從遠處而來的情景,生動傳神。
從“江流不合幾回折”起八句,把對海潮的具體描繪與豐富的想像結合起來,進一步寫出潮水的威力,其勢銳不可擋,堅不可摧,要想使潮頭曲折,如同折鐵那樣困難,反而會激起飛騰百丈的浪花,讓浩瀚晴空飛舞潔白的雪花。潮水經過的地方,如流星疾馳,似電光急射,十里江塘高低起伏,千家萬戶屏住呼吸,連窗格都搖動起來。既有實在的感受,又有合理的想像,使洶浦澎湃的海潮成為可見、可聞、可觸、可感的具體形象。最後再用“潮頭障天天亦暮”四句,寫出潮鋒接踵而來,前推後擁,鋪蓋廣闊的地域,以加深讀者的印象。
大自然的景象是如此宏偉闊大,本應激發出激昂奔放的情緒,而詩人的筆鋒一轉,對著自己孤獨的身影,抒發懷才不遇的哀嘆。他心潮激憤難平,猶如大地在狂潮的衝擊下不斷浮動,乘上木筏無法升上浩茫的星空,也不能指望到祖洲去取回仙草,只有喟然嘆息,自身還不如潮水那樣來去自由自在。回頭看一看那重重的城郭之上,鼓角聲聲也似乎帶著哀愁,而秋天的夜幕已經降臨。全詩最後八句,詩人聯繫自身的遭遇,貧窮的生活,仕途的失意,使他滿懷愁情,感到前途渺茫。這種憂傷鬱悶的情感,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同情,這也是此詩成功之處。
此詩採用白描手法,層次清楚,筆力豪邁,描寫有聲有色,語言平易明暢。

名家點評

清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袁枚《仿元遺山論詩》:中有黃滔今李白,觀潮七古冠錢塘。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曾揚華:全詩寫潮,氣勢奔放,有似太白;對景抒懷,上追東坡,在歷代觀潮詩中可稱上乘。(《中國古典文學名篇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黃景仁(1749—1783), 字仲則,一字漢鏞,號鹿菲子,武進(今江蘇常州)人。17歲補博士弟子員,屢應鄉試不中,20歲時開始漫遊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乾隆四十一年(1776)得授武英殷書籤官,後曾為候補縣丞。35歲時病逝。擅詞,詞風平白曉暢。著有《兩當軒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