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葉
基本解釋:
1.猶後世。
基本情況
後葉鄉位於重慶市雲陽縣西北部,東與向陽鄉接壤,西接路陽鎮毗鄰,北靠開縣白橋鄉隔嶺相望,南與江口鎮雞犬相聞。後葉鄉全鄉幅圓面積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00米至1200米之間,境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總體地勢特徵呈“三梁夾兩溝”之勢,雞公梁、鳳凰山、武城山縱橫分布,後葉溝、石家溝平行分鑲嵌其間。後葉鄉屬亞熱帶暖濕季風氣候區,因受地形抬升和多種地貌形態的影響,暖濕氣候較顯著,具有明顯的山體氣候的特點。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日照時數1350小時。全鄉土地資源按坡度分,小於15度面積110公頃,15--25度226公頃,大於25度580公頃。按海拔高度分,430---600米435公頃,600---800米553公頃,800---1000米176公頃,1000米以上42公頃。土壤以沙土為土,土質鬆軟,土壤肥沃,是傳農作物的主要產區。後葉鄉擁有豐富的資源,在動植物資源方面,全鄉現在森林覆蓋率達70%,有完好的植被和成片森林,物種也十分豐富,有國家保護植物銀杏,有數百年樹齡的桂花。同時,也有豐富的動物資源,有野雞、野兔、麂子等。礦產資源也較為豐富,有大量的煤、鐵、天然氣儲量。
經濟總貌
後葉鄉共轄金星、萬福、大力、後河、新屋、前進、下七、杉灣、大鹹、民政、民生、平梁、順利、清白等14個行政村74個村民小組5036戶20465人。居民全是漢族。鄉政府行政駐地犀牛背距新縣城88公里。農業生產方式仍以“傳統的二元型”農業為主,種植的農作物以水稻、玉米、紅苕為主,間作西瓜、高梁等,並藉助退耕還林之機,在鄉內大量種了黃金梨、核桃、蓖麻等經濟作物。改革開放以來,全鄉鄉鎮企業有發初步發展,現有小水電站一座,紅磚廠一個,煤廠2個。後葉鄉交通較為便利,省道渝巫路擦境而過,鄉內公路縱橫,全鄉公路通車裡程達80公里,實現了村村、組組通公路。後葉鄉場鎮位於後河、萬福、新屋三村交界處,鎮區面積1.5平方公里,共有人口3000人,現有國小一所、國中一所,衛生院、郵電所、信用社、電信機房,加密電視、移動信號、網路寬頻覆蓋全鄉,全鄉現有電信用戶2000餘戶,實現了村村、組組通電話。到2003年末,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015萬元,糧食總產量11696 噸,出欄生豬7400頭,油料317噸,肉類735噸,水果40噸,蔬菜1054噸,經濟總產值3200萬元,財政收入122萬元,人均純收入 1485元。
行政機構
清末民國初年屬雲陽縣北岸崇善里,後葉甲。民國中後期屬黃農鄉,當時後葉分為4個半保。1949年12月6日全鄉解放,1953年民主建政,從農壩鄉分出6個村組成後葉鄉,將後葉分成3個半鄉,命名為柿坪鄉、中合鄉、青順鄉,白坪鄉(後葉占半個,農壩占半個),1956年合併為後葉鄉。1958年成立後葉人民分社,後更名為後葉鄉,現轄14個村,共74個村民小組,現進行合併後有6村1社區。鄉政府駐後河村犀牛背,全鄉機關共有行政編制18人,事業編制30人,現有職工共25名,其中行政13名,事業12名,其中班子成員6人。內設黨政辦(55825001)、經濟發展辦、社會事務辦。現暫由黨委書記黃學勇和鄉長羅斌主持黨委、政府工作。
民政
鄉政府現正投資30萬元修建可以接納30名老人的敬老院一所,全鄉現有社會五保戶91 戶91 人,特困救濟121 戶521人,優撫對象80人。
科文教衛生事業
到2003年末,後葉鄉已有鄉辦國中1所,學生達700多人,規模居片區同級學校之首;中心校達12個教學班,學生近1000餘人,村級國小(含私立)10所,全鄉在校生達3400多人。全學區學校建築面積達12202.44平方米,在職教職工80多人,代課教師20多人,大專文化程度占80%以上。幼稚園3 所,入園幼兒260人。有鄉中心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18人,職業醫師32 ,醫師3人,其中中專生8人,大專生2人。2000年,借衛VIII項目之東風,耗資19萬元新建業務用房460m2、宿舍520m2,現醫院配有照光機一台、心電圖、雙管顯微鏡、簡易手術床、酒精無影燈、產床5套、病床12套。全鄉13個衛生室,70名醫生,13名婦幼醫生,給全鄉人民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要想富,修公路”,近幾年來,在縣有關部門的支持和鄉民的努力下,新修後葉至路陽斷頭公路、大鹹至河堰斷頭公路、金星至開縣白橋公路計36公里,目前已實現村村通公路,組級公路達95%以上,公路總程達147公里。程控電話裝機容量2000門,目前村村通電話,40%以上的農戶通電話,閉路電視覆蓋全鄉10個村,擁有閉路電視戶近2000戶,電視覆蓋率達80%以上。投資178萬元建起日供水400噸的場鎮供水站,場居民和部分農戶吃上了自來水,全鄉農網改造已告成功,有定點農貿市場1個,面積 500平方米,攤位56個,場期商品交易額1萬餘元。計畫生育率達87,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3.8‰,兩基、普實、合格村校建設再上新台階。信用社實現年存款總額1000萬元,貸款總額470萬元。
發展戰略、思路
後葉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縣委、縣府“五大戰略”和“經濟強鄉、精神富鄉、文明興鄉”的目標,調整產業結構,改善基礎設施,發展鄉內經濟,以人為本,強化公民道德教育,早日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
以退耕還林為契機,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鄉將藉助國家在西部實施退耕還林的機遇,以加強已實施的2500畝退耕還林地的管護,同時加強原已種植的25萬株核桃、紅太陽杏樹、黃金梨等果樹的管理,儘快讓民眾受益,繼續按照“公司+農戶”的模式,加大對全鄉2500畝蓖麻的管理。
以通鄉油路建設為重點,加強全鄉基礎設施建設。今年,鄉政府投資60餘萬元,新建了面積達3000平方米的政府辦公樓,投資20萬元新建了床位達50張的後葉鄉敬老院,投資12萬元新建了後葉鄉計生服務站。並於年內實現了電信擴容2000門,聯通、移動信號覆蓋全鄉。明年,鄉政府將投資250餘萬元,對青菊洞至後葉鄉場鎮的公路實施硬化,改善基礎設施條件。
大力發展勞務經濟,積極吸引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後葉鄉是一個勞務輸出大鄉,全鄉共有外出勞動力達9800餘人,主要是到上海、江蘇等“長三角”地區從事舊房改造,部分有經濟頭腦、善於市場運作的農村外出能人通過多年的努力,在拆房中闖出了一片天地,全鄉通過外出拆房就可創產值近5000萬元。鄉黨委、政府通過改善投資環境,為外出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報效家鄉提供便利,發展後葉經濟,通過帶動,早日實現全鄉人民致富奔小康。
大力發展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在“兩基普實”教育硬體設施初步完善的基礎上,爭取教委早日批准後葉國小成為九年制學校。在鞏固國小部教學質量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國中部的教育教學水平。在全鄉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以寬鬆的教育教學環境爭取更多、更好的教育到後葉任教。“軟硬”兼施,全面提高后葉的教育水平。以加強對衛生機構的管理促進衛生事業的發展。藉助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加大對鄉衛生院的管理,進一步理順鄉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關係,同時加大力度吸引衛生人才,實現小病不出村,普通病不出鄉,確保全鄉民眾的健康。
特色產品
後葉鄉是農業大鄉,有著豐富的農副產品,尤以“生薑、花生、蕉藕、紅辣椒”最為出名,被廣大客商稱為“後葉四寶”。生薑、花生、蕉藕、紅辣椒屬於後葉鄉的傳統作物,種植時間長、面積大、產量豐富。後葉有大規模種植生薑、花生、蕉藕的歷史達20年之久,每年的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產量數百噸。
後葉鄉的養殖來也較為發達。全鄉根據山多草場寬的特點,在全鄉大力發展山羊養殖,全鄉山羊飼養達3000隻,有蘭江黃羊、波耳羊、土種山羊等品種,純天然飼養,綠色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