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膛槍

後膛槍

後膛槍是指子彈從槍械後面裝進去的槍,該火槍的發明人是德萊賽,後膛槍最早出現在19世紀上半葉,早前的火槍,彈藥都是由槍管前面裝進去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膛槍
  • 外文名:Breech loading rifle、Breechloader
  • 解釋:子彈從槍械後面裝進去
  • 所屬範疇:槍枝機械
  • 出現時間:19世紀上半葉
  • 發明人:N-德雷澤
  • 國家:普魯士(德國
早期火槍,發明過程,戰場運用,

早期火槍

早前的火槍,彈藥都是由槍管前面裝進去的,而後膛槍子彈從槍膛後面裝進去的。

發明過程

1814年,回到故鄉的德萊賽在他自己的工廠開始了後膛槍的設計。
1836年,德萊賽完成了整把從後面裝彈藥的針發槍的設計。在當時,步槍都是從槍口裝彈藥的,從後面裝彈藥無疑是十分“非主流”的做法。但是,普魯士政府認識到了這種“非主流”步槍的優越性,於是政府馬上就收購了這一發明,並把它作為最先進的秘密兵器,進行秘密研製。
1841年,德萊賽解決了針發槍的幾項跨越性的關鍵技術後,德萊賽步槍立即被普魯士軍隊採納,並以M1841的名稱列裝。
1848年,德萊賽針發槍的秘密被公開。但對於這種優秀的步槍,很多人都持反對態度。據說,一位普魯士將軍非常討厭後裝槍,他在死時留下遺言,要求在他的墓地上用前裝滑膛槍放一陣槍聲,否則他死不瞑目。一個瑞士軍事代表團訪問普魯士時,檢閱了普魯士後裝槍部隊的瑞士將軍邊走邊嚷嚷道:“用嘴吃東西才是高貴的(指前裝槍),瑞士射手從來不會卑賤到使用從尾部裝填的‘灌腸槍’(指後裝槍)來射擊。
由於1860年美國內戰、普魯士-丹麥戰爭中後膛槍的出色表現,1864年,英國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負責挑選一種新步槍,替換過時的恩菲爾德M1853。委員會首先決定採用美國人雅各布·斯奈得(Jacob Snider)的設計作為過渡方案,將前膛裝填的恩菲爾德改裝為後膛裝填並改用金屬彈殼彈藥。

戰場運用

普丹戰爭中,普魯士軍隊的M1841後膛槍大放異彩;普奧戰爭中,普魯士軍隊依靠M1841針發槍子彈後裝的優勢,僅僅用了七周,就獲得了戰爭的勝利。之後在瑞士,當有人再次問那位把後裝槍叫做“灌腸槍”的將軍對後裝槍怎么看時,這位將軍不得不說:“槍是前裝還是後裝都是一個樣,但吃東西是萬萬少不了嘴巴的。”不久,瑞士軍隊決定換裝後裝槍,他再也沒有敢反對。
在幾次使用前裝槍的部隊被使用後裝槍的部隊打得稀爛的戰役之後,認識到後裝槍強大的歐洲各國紛紛開始研製和裝備後裝槍。因為從遠古以來一直困擾著統帥們的問題——裝備遠程武器的部隊不擅近戰,近戰兵種又無法遠射——終於得到了徹底的解決:在此之前,只有極盛時期的拜占庭重騎兵作過這種嘗試(他們被要求同時使用劍矛和弓箭兩套武器),刺刀的發明部分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用擊針的後裝線膛槍總算是在良好的射程、威力、精度之外又解決了裝填速度的問題,步兵的彈幕足以擋住一切向他們衝過來的近戰兵種,而對於騎兵來說,裝備後膛槍的士兵的射擊精度還不足以完全阻止他們的快速突進。此後,滑膛槍的歷史就結束了,騎兵也失去了它的存在意義(不過一直到二戰時期,以騎兵衝擊步兵都是一種有效的戰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