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

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是在後現代主義的影響下女性心理學整體上發生後現代轉向的產物。它擺脫了女性心理學的兩種傳統,從強調性別差異和抹殺性別差異的對立和爭論中跳了出來,以社會文化的建構來分析性別差異的產生過程,具有自己的理論特色。這種觀點對於正確認識性別差異的社會文化原因有著重要意義。

女性心理學的發展經歷了女性經驗主義、女性立場論和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三個階段,而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與以往女性經驗主義和女性立場論相比具有自己的理論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
  • 類型:心理學
理論特色,啟示,

理論特色

(一)否定傳統形上學的二元對立
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認為,形上學的二元對立並非是性別中立的,而是反映著男性的有限洞見的“男性中心主義”。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家哈里馬丁和麥里克從後現代視角對現代心理學對於社會性別的二元建構提出了批判,認為現代心理學習慣於將“社會性別”建構為“差異的社會性別”,或誇大性別差異,或忽視性別差異;而這種作為差異的社會性別的建構實質上反映了現代心理學的男性中心主義偏見,因為它維持了以男性為標準來看待女性—— 與男性標準的相似或差異的觀點。在她們看來,主流心理學對“差異的社會性別”的建構從來不是價值中立與政治中立的,包含著一定的文化意義。(1)“差異的社會性別”的建構認定男性化與女性化是男性與女性的內在本質,是生理性別決定的,這就掩蓋了兩性之間不平等與對立的根源,忽視了女性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等社會政治歷史情境對社會性別的建構的影響。(2)“差異的社會性別”的建構將女性的特質看做是普遍的和永恆的,而不是社會、歷史、政治的建構物,因而忽視了女性經驗的多元性,從而導致了對有色及邊緣女性的排斥與輕視。(3)“差異的社會性別”的建構表明,既然性別差異是永恆不變的與二元對立的,而任何試圖提高女性地位的努力均是無效的。因此,“作為差異的社會性別的建構實質上在花言巧語的性別差異的偽裝下模糊了權力與壓迫的問題。”
(二)批判所有的宏大敘述
大和涵蓋一切的宏大理論,主張建立局部的、分散的小型理論。在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看來,那些強調兩性差異的理論都是以男性為其標準的,忽視了女性的存在;以往的女性心理學所建構的理論也是後現代主義者所批判的元敘述,喬杜蘿與吉利根的女性立場論的觀點便是最典型的事例。喬杜蘿認為,男孩性別意識的確立是一個與母親相對照的否定性過程,而女孩的核心性身份的形成,則是一個不斷與母親認同的過程。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認為,喬杜蘿的“母性再造說”在本質上其實是一種將許多其他差異犧牲後而建立起的元敘述,包含著本質主義和宏大‘敘述成份。吉利根雖然批判了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科爾伯格等人的心理學理論,“然而,從目前吉利根的挑戰所包含的‘女性’的精神發展模式的建構來看,她的立場是含糊不清的。一方面,通過提出一個與科爾伯格模式相反的例子,她令人對建立任何一種唯一的普遍適用的發展模式的可能性產生了懷疑;另一方面,通過建立一個女性的反面模式,她又犯了她曾經抨擊過的科爾伯格所犯的過度概括的錯誤。她的模式仍是本質主義的,仍帶有以前那種誇張的準玄學話語的痕跡。”因此,吉利根、喬杜蘿等人的女性心理學在根本理論假設上與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所抨擊的男性思維模式並無區別,它們也是一種企圖凌駕一切的元敘述,唯一的區別是將認識的本源由男性意識轉變成了女性意識而已。
(三)反對本質主義
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否定本質的、固定的或普遍的概念,試圖尋求一種多樣性,強調每個人的社會、文化和歷史背景的特殊性,它不僅看到性別差異,也看到女性之間社會地位、種族、階級和文化的差異,並把差異性和多樣性看做女性心理學豐富性和生命力的標誌。在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看來,社會性別不是個體的內在特質,而是由人們之間的相互作用、語言及特定文化的話語所建構的;社會性別化的行為不是由生理性別,而是由個體的社會地位所塑造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後現代女性主義者威斯特等人指出:“人不是擁有性別,而是塑造性別”。因此,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堅決主張反對本質主義,並將社會性別作為研究和分析問題的範式,不僅重視女性的地位、價值、體驗和利益,而且以社會性別視角透視所有的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問題,試圖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四)倡導多元方法論
多元方法論是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特點。雖然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對主流心理學的價值中立與客觀性進行了批判,但它並沒有否認量的分析與實驗方法。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認為,在心理學的研究中,傳統的實驗方法通過實驗條件的安排可以得到實驗者希望得到的結論。在這種條件下,實驗者將個體看做是脫離社會背景的抽象的存在,追求純粹客觀的、普遍的知識,讓研究者“不帶任何偏見地”收集有關研究對象的事實材料和證據,並將自己的目的和意願強加到被研究者身上。女性和男性在這樣的實驗情境中所產生的行為差異被解釋為男性和女性內在的心理特性造成的。研究的結果又被用來解釋女性在某些方面“天生”不如男性,為維持婦女在社會上的從屬地位提供了“科學的”依據,這是男性中心主義偏見的反映。實際上,實驗室中的男主試和女被試已經把父權制社會中男女權力結構關係中的不平等地位帶進了實驗情境,其研究結論必然受到男女社會地位等文化因素影響。因此,實驗方法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缺陷,應該用其他方法來加以彌補。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家主張使用包括現象學方法在內的多種方法從事研究,儘可能地彌補實驗方法的不足,以便使研究結果更貼近婦女生活的現實。

啟示

(一)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為女性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認識論基礎。
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反對性別問題上的基礎主義和本質主義,把性別的認識放到社會人際互動和相互協商的過程中,相對於女性經驗主義和女性立場論,是一種新穎別致的認識論觀點。
女性心理學在其發展的早期,一直以經驗主義和實證主義作為其認識論的基礎,這種認識論的觀點假定了一個獨立於主體的客觀實在的存在,認為人格、情緒、認知、性別等都是一些精神實在,這些精神實在都客觀地存在於某個地方,等待著研究者去發現和認識。雖然女性經驗主義認為傳統的研究方式以男性為標準和中心,充斥著“大男子主義”的偏見,導致對女性經驗的扭曲和對婦女的偏見,並以此來質疑傳統心理學的公平性,但是在認識論上女性經驗主義與主流心理學皆屬於本質主義的範疇。
女性立場論是以現象學為認識論基礎的。從這樣一種認識論出發,女性立場論主張對女性經驗的忠實描述,反對設定任何的假設與前提。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女性在社會上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女性經驗的特殊性,對這種經驗的研究應該更多地使用現象學的質化方法,因為經驗主義的量化方法具有更多的男性化色彩。
而後現代女性主義是以後現代主義作為其認識論的基礎。後現代主義的認識論包含著解構和建構兩個方面。解構是對現存那些理所當然的知識和信念進行分解,找出其基本成分,發現其中的衝突和矛盾,解除其對我們思想的主宰。利用解構的方法,後現代女性主義重新評估現存的性別關係,找出決定性別關係的政治經濟和權力因素,指出男女的性別差異實際上是一種權力上的差異。通過解構的方法,也使後現代女性主義挑戰女性立場論的觀點,提出了一個多元化的女性概念。另一方面,後現代女性主義的認識論是社會建構論。後現代女性主義認為,有關性別的所謂知識和真理並不是性別的真實寫照,性別並非一個獨立存在的、等待我們去發現和認知的實在。所謂性別差異不是科學發現的結果,而是父權制社會的“發明”,是特定文化歷史中的社會建構物。
(二)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為女性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論基礎
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在方法論的問題上持開放的態度和多元化的觀點。從後現代主義的多元化和多樣化的觀點出發,後現代女性主義認為方法應該多元化和多樣化,而不是執著於某一方法。每一種方法揭示的可能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多樣化的方法才能對性別問題產生全面的認識。她們並不反對經驗主義的實驗和量化方法,同時也主張容納現象學的質化方法。因此,後現代女性主義認為方法並不是研究者面臨的最重要問題。方法論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問題的框架和形式。
在方法論的選擇方面,後現代女性主義明確反對實證主義的價值中立說。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瑪麗·格根曾經明確指出:第一,事實並不獨立於理論和方法,它不是獨立的,它處在一定的理論框架之內。第二,科學家和被研究者之間是相互作用的,兩者之間的關係影響著研究的結果,科學家不可能“客觀”和“中立”。特別是對於女性主義這樣一個充滿價值色彩的事業,不可能為了加強研究結果的效度而保持“價值中立”和“客觀公正”。女性心理學不僅僅是一個學術活動,它同時也是一場政治運動。它的目標是“為了”女性而研究,而不僅僅是“關於”女性的研究。因此,女性心理學的價值色彩是明顯的,它的根本目的是要揭示壓抑女性、病體化女性的社會條件,促進婦女的真正解放 。
總之,後現代女性主義心理學擺脫了女性心理學的兩種傳統,挑戰性別本身的本體論意義,從社會文化的建構來分析性別差異的產生過程,這種觀點對於正確認識性別差異的社會文化原因有著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