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澇莊村

後澇莊村全村是一座樸素而美麗的小村莊,共有土地面積1000畝,可耕地810畝,183戶,592口人。後澇莊地處朝河北岸、膠河東岸,兩河於村西會合向北流去,南鄰中澇莊,東與小屯接壤,北鄰姜家莊與南龍池,西與鋪集隔河相望,四鄰除鋪集而外,與鄰村皆在一華里左右。2005年底,全村共有土地面積1000畝,可耕地810畝,183戶,592口人。

後澇莊兩面靠河,過去雨水大,每年夏秋兩季河水泛濫,由上游急流而下,水勢湍急,將北岸村左沖塌,因而村莊不斷向東搬遷。1981年,公社黨委決定全村向高處整體搬遷。雖耗費不少人力財力,但房屋再沒有被淹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後澇莊村
  • 人口:592人
  • 土地面積:1000畝
  • 耕地面積:810畝
村莊由來,經濟狀況,社會事業,

村莊由來

全村多是劉姓,據劉氏族譜記載,始祖子琛兄弟二人原系山西平陽府洪洞縣沙河村,於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移民來至山東膠河之右遂搭屋定居。兄弟二人念念不忘故里沙河,遂將此處亦定名為沙河村,傳到四世劉普,普生五子:劉升、劉文、劉顯、劉昊、劉鼎。劉昊遷澇莊(現在的中澇莊),劉文傳到七世親兄弟九人,其中夢鳳析居澇莊之後面,故名後澇莊。後澇莊後邊一箭之隔叫曹文莊,住著二十多戶姓張的,傳聞是從柏蘭遷來的,無據可查,至於曹文莊的命名不知何來,解放後已與後澇莊合併為一個行政村,統稱是後澇莊。

經濟狀況

1982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克服了過去出工不出力的現象。人們認識到科學種田的重要性,如選購優良品種,適時播種,合理密植。農忙季節男女老少齊上陣,農忙過後男勞力根據自己的特長外出打工掙錢或做手工業掙錢,婦女在家維持家庭。隨著經濟的發展,糧食畝產和生產工具也隨之發展與提高,過去畝產400斤,現在畝產1500斤,生產工具由小推車到地盤車到現在的拖拉機,有的家庭還買上了播種機,現在已經基本達到農業機械化。

社會事業

後澇莊歷來重視教育文化,解放前,村裡有國小一所,附近村莊的孩子都到這裡上學,解放後村委在舊庄蓋了七間教室,搬到新莊以後,又新建了兩排教室,直到85年合班並校,村里孩子都去中澇莊上學。村民們對文化藝術也很愛好,從解放初期一直到80年代的學生、青年、壯年,冬閒時晚上排練節目,紅嫂、沙家浜、劉四姐等節目深受民眾喜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