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殖民理論視角下的美國印第安英語文學研究

後殖民理論視角下的美國印第安英語文學研究

《後殖民理論視角下的美國印第安英語文學研究》是2008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鄒惠玲。該書從後殖民理論視角出發研究了美國印第安英語文學。

基本介紹

  • 作者:鄒惠玲
  • 出版時間:2008年3月
  •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 頁數:245 頁
  • ISBN:9787560138138
  • 定價:25 元
內容介紹
眾所周知,美國印第安文學由兩大類別構成:一類是以各印第安部族語言為載體的口頭文學,另一類則是以英語為寫作語言的印第安書面文學。自歐洲殖民者抵達北美大陸之後,歐美殖民統治長期對印第安民族施行文化滅絕政策,印第安口頭文學因之遭到白人殖民話語的圍剿與壓制,被貶斥為原始殘餘,瀕於消亡。早在18世紀,一批在白人學校中接受了英語教育的印第安人開始用英語寫作、出版文學作品;然而,直到20世紀中葉,尚沒有任何一部印第安作家所創作的作品得到美國主流文壇的認可與接納。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民權運動的推動下,一批印第安知識分子發起了為美國印第安人爭取同等權利的“紅種人權力運動”,這一運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印第安人政治與經濟處境的改善,而且激發起印第安作家群體的種族自豪感,喚起了他們對獨特的印第安傳統文化的關注與熱愛。在文學實踐中,這一代印第安作家把創作的焦點集中於印第安民族的反抗和生存,致力於實現被白人殖民話語邊緣化的印第安聲音的重新發聲。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美國印第安英語文學揭開嶄新的篇章,並逐漸形成印第安英語文學發展的第一個高潮——印第安文藝復興。而在近二三十年間,美國印第安英語文學更是進入了另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的印第安作家以自己的創作消解邊緣與中心的文化界限,強調印第安民族的歷史存在,力圖恢複印第安民族在多元共存的當代社會中應當擁有的地位和話語權。
印第安文藝復興以來,美國的主流文學批評漸漸開始關注印第安文學,與此同時,一批印第安出身的評論家、學者和作家相繼出版、發表對本民族文學作品的闡釋與評論。然而,所有這些出自印第安或非印第安的文學批評中,只有極少數涉及後殖民理論,更無一篇將美國印第安英語文學明確界定為後殖民文學。在中國,學界對美國印第安文學關注甚微;在為數甚少的印第安文學研究者中,幾乎沒有人從後殖民理論視角出發審視美國印第安文學。
雖然後殖民理論家們對後殖民文學的定義不盡相同,但總起來講,他們大多認為,後殖民文學源於殖民統治下被殖民民族的經歷,涵蓋自殖民統治起始直至當今的整個進程,其發展歷經殖民帝國統治下的早期寫作、想像之中文化歷史的再創造和跨越邊界與文化融合的成熟階段。雖然後殖民理論家與批評家們傾向於把美國印第安英語文學排除在後殖民文學研究領域之外,但如果將美國印第安英語文學置於後殖民理論框架之中,我們就會發現,美國印第安英語文學鮮明呈現出後殖民批評所定義的後殖民特徵。基於本文作者對美國印第安英語文學後殖民特徵的認識與理解,同時也由於後殖民批評對美國印第安英語文學的忽略與漠視,本文將以後殖民理論為依據,探討美國印第安英語文學的後殖民性。
美國印第安英語文學根植於印第安祖先文化傳統,因而,若要研究印第安文學,必須對各印第安部族世代口頭相傳的傳統信仰與價值觀念具有基本的認識。據此,本文第一章概要論述了印第安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傳統,重點討論了以下這些印第安部族普遍遵奉的印第安傳統觀念:印第安人信奉非人格化的神靈,這一神靈依各部族語言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名稱,但所有印第安部族均認為在這一非人格化的神靈與自然界萬事萬物之間存在一種互動關係。在印第安人看來,這一神靈既超越於萬事萬物之上、又融入萬事萬物之中,而萬事萬物則不僅參與到神靈的構成之中,而且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從這種信仰出發,印第安人相信,世界的創造並非神靈獨自完成,而是非人格化神靈與萬事萬物合力的結果;據此,他們認為萬事萬物皆具有親緣關係,這一親緣關係涵蓋整個宇宙,包含自然界所有的生命和形態,因而他們把世界上的一切——無論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視作一個密切相關的整體。為了表達他們對萬事萬物親緣關係的理解,印第安人通常以“全是我的親屬”開始或者結束他們的典儀。然而,印第安人同時認為,萬事萬物親緣關係的核心是部族群體觀念。這一觀念要求部族成員以部族的傳統價值觀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履行作為部族群體成員的責任和義務,盡力幫助、支持其他部族成員,在肉體和精神上始終與部族融為一體。此外,印第安部族群體觀念也包括印第安人對祖先土地的深深眷戀,因為在印第安人看來,自己部族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構成部族群體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