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方工業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湖南、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陝西、甘肅七省國民政府統治區的近代工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方工業
- 解釋: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湖南、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陝西、甘肅七省國民政府統治區的近代工業
後方工業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湖南、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陝西、甘肅七省國民政府統治區的近代工業。
後方工業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湖南、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陝西、甘肅七省國民政府統治區的近代工業。抗日戰爭前此七省近代工業在全國無足輕重,對地方經濟影響極小。...
抗日戰爭時期的後方工業,指1937~1945年間未被日本侵略軍占領的川、滇、黔、桂、陝、甘、寧、青、湘(西部)等省的近代工業。抗日戰爭前,中國的近代工業大都集中在沿海地區,內地各省幾無近代工業可言,川、湘、桂、陝、黔、滇、...
後方工業鳥瞰(一九四三年五月)有關內遷廠礦、發展工業及開發礦產部分——對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五年)有關戰時工業生產部分——對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五年)中國工業...
但由於國民黨政府推行錯誤政策,使一度興起的後方工業,到1943年便陷於停工關廠的困難境地,其後幾年中艱難竭蹶的情景更見嚴重。抗日戰爭時期,表現在中國經濟上的一個突出現象,是官僚資本的形成和膨脹。國民黨統治集團憑藉國家政權,巧取...
第十五章 抗戰時期後方的工業——基於《後方工業概況統計:1942年》的分析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後方工業概況 第三節 行業分析 第四節 結語 第十六章 城市的工業:全國、上海、天津、武漢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城市工業概況 第三節...
1. 工業界之困難與期望(1941年6月)2. 《大公報》關於嘉陵江區煤業公會請求政府貸款以促進生產的報導(1943 年8月19日)3. 章乃器談目前工業界的危機及其解決辦法(1943 年11 月9 日)4. 翁文灝:後方工業現狀及其困難(1943 年...
一、抗戰時期後方民營工業企業的興起與發展 二、後方民營工業企業的區域布局與分區發展狀況 三、後方民營工廠企業的行業狀況 第四節 後方民營煤礦、航運、商業、金融企業 一、後方民營煤礦企業 二、後方民營輪船航運企業 三、後方民營商業...
戰前畸形的工業布局 持久抗戰對厚植經濟力的訴求 四川——民族抗戰的根據地 戰時工業內遷運動 戰時後方工業的新時代 盧作孚追求的新世界 抗戰首功——宜昌大撤退 一代船王:航運實業家 理想主義的實幹家:北碚的新世界 盧作孚...
如工業機構之統一,交通運輸之改善,稅制之調整,工貸之擴大,統制方法之改進,物價之平抑,以致產品銷路之推廣,本利之保證,軍險之保障等等,影響於後方工業建設者至大,都要政府切實協助或予以種種方便。另一方面,工業界本身,也要針對...
設在國家腹地和戰區縱深,建有以國防工業為主體的組織機構和設施,儲備大量物資,以支援戰爭活動的基地。按地位和作用分為戰略後方基地和戰役後方基地。戰略後方基地通常設在國家腹地,是戰役後方基地的依託。戰役後方基地通常設在戰區縱深。...
第三編自1937年抗日戰爭發生至1949年上海解放止,這是上海近代工業的衰落時期。“八一三”滬戰發生,日軍侵入上海,工業遭空前破壞。部分工廠在極為艱難條件下拆遷內地,支援大後方工業建設。日軍占領了租界以外地區後,稍具規模的華資工廠...
天津後方石化有限公司於1992年10月19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王慶勝,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環氧乙烷、粗苯、苯、液化石油氣(工業生產用)、二甲苯異構體混合物、對二甲苯、含易燃溶劑的合成樹脂、油漆、輔助材料、塗料等製品[閉杯閃點≤60℃]、異...
簡稱“工合運動”。抗日戰爭時期以合作社方式在大後方從事工業生產的民眾性經濟互助救亡運動。1937年11月,上海工部局工業科長、紐西蘭人艾黎(Rewi Alley,1897—1987)建議,以合作社方式在大後方進行工業生產,以供戰時軍需民用,得到各界...
第三章 清末民初對工業化的認識與探索 一 清末的認識與實踐 二 20世紀20年代的爭論 第四章 從政時期的思想與實踐 一 20世紀30年代的分歧 二 抗戰前的設計與備戰 三 推動戰時後方工業化建設 四 20世紀40年代的討論 五 主持戰後的...
工業 後方鄉工業以電機配件、民用建材、麵粉加工、羽絨製品、包裝印刷為主導產業。2011年,後方鄉工業總產值達到9.8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2億元,比上年增長39.1%,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66%。2011年末,工業企業62家,職工1927人,...
加強戰略後方建設,是增強國防實力的一項基本戰略措施。須根據平戰結合、軍民結合的原則,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統籌安排,有計畫地建設戰略後方。為增強對戰爭的支援能力,戰略後方應擁有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研究體系、工業體系、農業體系、交通和通信...
《大變局:抗戰時期的後方企業》 (鳳凰出版集團,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寧波幫志·歷史卷》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寧波商幫史》 (寧波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抗戰大後方工業研究》 (重慶出版社...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沿海城市先後淪陷,抗日根據地以及大後方工業品匱乏。為支持抗戰,供應軍需民用,是年11月,胡愈之,林福裕,埃德加·斯諾和路易·艾黎等在上海發起組織工業合作社運動,組成中國工業合作運動設計委員會,起草《中國工業...
1937年,“七七事變”後,力排中外董事眾議,冒生命危險組織中福煤礦員工將大部分設備拆除搶運至四川,與民生公司、資源委員會、鹽務總局、四川銀行界分別合辦天府、嘉陽、威遠、石燕四個煤礦,兼任四礦總經理,對抗戰後方工業和民用煤炭...
抗戰時期,永利人以強烈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歷盡艱辛,堅持制鹼生產,支持全國抗戰和大後方工業民用,並在這裡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侯氏制鹼法”。主要文物 永利川廠舊址主要包括:(1)范旭東先生親筆手書的“新塘沽”石刻。(2)總...
入選理由:繼承永利在塘沽的事業基礎,完成了侯氏制鹼法;抗戰期間大後方重要的化工產品生產基地,堅持制鹼生產,支持全國抗戰和大後方工業民用;見證了抗戰時期一代民族科技專家不懈奮鬥的歷程,培養了一批化工專門人才;結構獨特的石頭廠房...
由余銘鈺任總經理兼總工程師的渝鑫公司,無疑 增強了抗日戰爭後方工業的實力。1942年周恩來為渝鑫公司題詞:“沒有重工業,便沒有民族工業的基礎,更談不上國防工業,渝鑫公司的生產已 為民族工業擴大了初步基礎。”1943年身為重慶國民...
20世紀60~70年代中國以加強國防為中心的戰略大後方建設,是國防建設和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三線建設是中國經濟史上一次極大規模的工業遷移過程,發生背景是中蘇交惡以及美國在中國東南沿海的攻勢。三線建設的實施,為增強我國國防實力...
1965年,李非平擔任攀枝花特區黨委第一副書記兼攀枝花建設總指揮部總指揮,負責以鋼鐵工業為主,包括煤礦工業,建材工業、電力工業、機械工業、森林工業及城市郵電、交通、商業、農業等戰略後方工業基地的建設。基地建在人煙稀少,經濟落後,...
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長遠,那么三線建設對中國西部工業發展所起的“加速器”作用或許會更明顯些。三線建設形成了中國可靠的西部後方科技工業基地,初步改變了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局面,帶動了中國內地和邊疆地區的社會進步,堪稱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