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掛彩瓷器是指在原來屬於白釉等單色釉瓷器或青花瓷器上用低溫彩料加繪紋飾,使其變為低溫彩瓷的一種贗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掛彩
- 原意:白釉等低溫彩料加紋飾變為贗品
- 出現時間:清代乾隆
- 出現原因:經濟價值高
後掛彩出現原因,出現時間,後掛彩瓷器的識別,
後掛彩出現原因
後掛彩瓷器出現的原因並不是為了重新美化瓷器以恢復它的觀賞價值,而完全是為了銷售這些瓷器時獲取比未修復前更高的經濟價值。
出現時間
應當在古玩業特別是古瓷收藏與銷售興旺的清代乾隆、嘉慶及其後的清末、民初時代。
後掛彩瓷器的識別
一、看彩料。釉上彩料質地軟,長期使用中極易被擦拭磨損而使表面光澤暗淡。鑑定時若發現釉面有軟道而彩料無磨損,則為後加彩無疑。
二、看釉面劃痕。釉面產生劃痕,皆為外物硬度超過釉質硬度所為。能劃傷釉面,則彩料不能倖免。故觀察釉面之劃痕走向,必定釉、彩齊傷。若劃痕僅傷釉面而通過彩料部分無傷者,屬補彩無疑。
三、看青花紋飾。近年有將青花器加彩而冒充鬥彩器者,藏家不能不防。這種後加彩的“鬥彩”器最大的破綻在於青花紋飾同鬥彩紋飾不同,青花紋飾需繪完所有要表現的內容,而鬥彩紋飾則只用青花繪製部分內容,其餘部分內容則留給低溫彩料在青花燒成後填充完成。因此,如果發現所謂的“鬥彩”器青花部分已畫完全部應有內容,則此器應為後加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