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廟村村民委員會,2006年廢止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廟村村民委員會
- 廢止年份:2006年
- 設立年份:1983年
- 所在區域:浙江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Hòumiào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後廟村村民委員會,2006年廢止的地名。
後廟村村民委員會,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因村地處鐘公廟之後,故名後廟。歷史沿革1949年5月建村。合作化時,建禾豐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10月,為燎原(姜山)公社第七大隊禾豐耕作隊。1961年6月,為禾豐生產...
廟後村村民委員會,1983年由廟後大隊改為廟後村村民委員會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莊位於“洪爽寺”後邊,故名。歷史沿革 1958年公社化時,得名廟後大隊,1983年改為廟後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廟前村村民委員會、廟東村村民委員會、廟後村村民委員會合併為洪爽村村民委員會。至此,廟後村村民委員會消失。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姜吉仁、姜雲利、姜壽春、姜壽亭、姜壽堂、姜吉鳳、...
嶺後殿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嶺後殿之名系民眾為紀念宋紹定年間農民起義首領汪富五戰死後,而建廟名為“雷伍殿”以資紀念,後因諧音而演變為今名。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屬遷善鄉嶺頭裡十九都人字莊。民國廿九年(1940)為芳村鄉13保,三十六年(1947)為7保。1950年為芳村區潔湖鄉1村,1956年...
胡廟村村民委員會是以其所在地而命名的地名 。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境內曾建有胡氏家廟,故得名胡廟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肥西縣崗集區;1958年,為崗集區崗集公社胡廟大隊;1962年劃出建土山公社,胡廟大隊屬之;1965年劃歸長豐縣,為長豐縣雙墩區土山公社胡廟大隊;1983年公社改鄉、...
廟溝村民委員會是甘肅省的地名,因村委會轄蘇家廟溝片村而命名。地名含義 原基層民眾自治組織;蘇家廟溝指上灣、大地、舊庄、秦家灣得總稱,蘇姓人居住在廟溝內,村內有廟之意。歷史沿革 1958年公社化後建廟溝大隊,1979年分出廟溝大隊,1983年社改鄉時改為廟溝村民委員會,2006年合作社合併時屬於唐山村五...
後任村村民委員會 後任村村民委員會是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下轄後任村,故名。歷史沿革 1958年屬立德人民公社,1983年劃歸楊店鄉,1995年楊店鄉更名為龍揚鎮後屬龍揚鎮,2005年與小李村委會、木寨村委會合併為現木廟村村民委員會。
香廟村村民委員會 香廟村村民委員會,1992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香廟村中部有一座古寺,名曰香廟,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歷史沿革 在1992年行政區劃調整後消失。
二郎廟村村民委員會是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相傳,清朝末年此地建有一廟,廟內塑有二郎神像,故稱二郎神廟,又因村委會駐地,故得名二郎廟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0年屬戴家河鄉二郎廟大隊。1983年改二郎廟大隊為二郎廟村,時屬戴家河公社、戴家河鄉。1992年隨戴家河鄉併入黑石渡鄉,設二郎廟村。2004年村級...
廟下村村民委員會 廟下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駐地得名。歷史沿革 2004年村規模調整後,由原廟下村、大塘頭村、小外塘村合併為新東南村。
九龍廟村村民委員會是200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九龍廟村,並負責轄區內的村務管理工作而得名。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後,1958屬河溝公社,九龍廟大隊;1986年屬三義區河溝鄉九龍廟村;1992年2月撤區並鄉,將三義鄉、河溝鄉合併設立三義鎮,屬三義鎮九龍廟村民委員會;2007年3月20日原白龍廟村、九龍...
廟頭村村民委員會 廟頭村村民委員會,1984年4月以大隊建行政村命名廟頭村,2016年與武家灘村村合併成新團結村的地名。地名含義 建村於古廟前頭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建隊,命名廟頭大隊,1966年與武家灘大隊合併為團結大隊,1984年4月以大隊建行政村後改廟頭村,2016年與武家灘村村合併成新團結村。
廟鎮村村民委員會,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原有村莊廟鎮,據史冊記載,隋大業十三年(617年)東山起義首領杜伏威之妻於此投江而死,後人建杜姬廟紀念,後村莊發展壯大,形成小集鎮,故名,且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廟鎮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解放後屬姥橋區廟鎮鄉;1958年公社化,為姥橋公社廟鎮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