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實證主義語境下的法概念研究》是2019年10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實證主義語境下的法概念研究
- 作者:余濤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0月
- 頁數:296 頁
- 定價:48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974018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後實證主義語境下的法概念研究》以“法律是什麼”這一法學理論中的基礎問題在後實證主義語境下的表述為出發點,結合尼爾·麥考密克教授在法律制度理論領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展示“制度”概念與“制度事實”概念豐富內涵的基礎上,試圖對法律作為制度事實以及制度性規範秩序的性質進行較為全面的認識,以提供對“法律是什麼”問題回答的“後實證主義”思路。在此基礎上,也試圖對和法律概念的認識密切相關的一些問題,如法律實證主義在討論法律的效力來源,訴諸強的規範性時的論證不能,提供一種初步的解決方案。
遵循尼爾·麥考密克教授解釋性定義的方法,本書探討了法律何以作為制度事實而存在,同時強調作為制度事實的規則也並不是法律的全部。在一種規範使用者視角下和現代法治國背景中,討論法律何以還是一種制度性規範秩序。在此基礎上,本書還展示了一種藉助“關於規則的習慣”概念來彌補規範性問題的縫隙之努力。可以看到的是,在實踐生活的背景中,真正的法律必須滿足指向終極原因的正義和共同善的內在要求,法律和其制度通過創造出一種倫理空間,使共同善的協調成為可能。藉助商談理論,規範性問題就可以通過道德論證,訴諸作為基礎規範的“慣習性規範”的解釋性理解而得以解決。
作者簡介
余濤,男,1979年生,河南葉縣人。西北政法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理論專業博士,西北政法大學法學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法學教育研究》執行主編。主要研究方向:法學教育、地方法制、西方法理學。在《法學雜誌》《理論月刊》《法制日報》等刊物及報紙發表論文數十篇,部分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圖書目錄
導論
一、問題界定
二、研究思路
三、論證框架
第一章法律的概念與法律制度理論
一、麥考密克生平及其理論體系概述
(一)麥考密克生平
(二)多元主義與中間主義的理論體系
(三)法律制度理論初探
(四)小結
二、法律制度理論的發展脈絡
(一)“法律制度主義”之下的法律制度理論
(二)“經典”的制度主義理論
(三)“新制度主義”理論
(四)小結
三、法律制度理論研究現狀
(一)研究現狀
(二)小結
第二章社會規則與非正式規範秩序
一、作為社會規則體系的法律體系
(一)對習慣的批評:社會規則
(二)社會規則的內在方面
(三)小結
二、“意志性因素”在內在觀點中的重要性
(一)“認同的內在觀點”與“僅僅接受的內在觀點”
(二)“極端的外在觀點”與“非極端的外在觀點”
(三)小結
三、重審規則、習慣與秩序
(一)非正式規範秩序
(二)非正式規範秩序中的潛在理念
(三)規範秩序中的規則與權威性實踐
(四)對規則、習慣的再認識
(五)小結
第三章制度事實與作為制度事實的法
一、制度事實的基本構成
(一)集體意向性
(二)集體的功能賦予
(三)構成性規則
(四)小結
二、麥考密克對“制度”概念的改造
(一)制度的三元結構及其他
(二)制度與規則(規範)
(三)制度與行動
(四)小結
三、“解釋性事實”命題與作為制度事實的法
(一)法律因何是一種制度事實
(二)“解釋性事實”命題
(三)小結
第四章作為制度性規範秩序的法
一、制度與法律制度概念淺析
(一)制度概念的語義學分析
(二)制度概念的不同用法與特徵
(三)法律制度
(四)小結
二、制度化問題:非正式規範秩序向制度性規範秩序的轉化
(一)制度化與權威
(二)制度化與法治國中的憲法
(三)小結
三、規範性問題:作為基礎規範的“慣習性規範”
(一)內在觀點下的規範性問題
(二)規範性形式的不可穿透性
(三)規範的約束力與效力
(四)小結
第五章後實證主義語境下的法律理論
一、後實證主義語境下的法律理論所面臨的批評
(一)折中主義、概念的混淆與方法論的融合
(二)對現實層面“法律形式多元”的批評
(三)“行為的協作轉向”所存在的危險
(四)小結
二、後實證主義法概念的重構
(一)解釋性定義下的法概念
(二)法律多元主義下的法概念
(三)“法律的內在正義要求”命題下的法概念
(四)方法論問題
(五)小結
三、一種適用:法律的概念與疑難案件的解決
(一)疑難案件的內涵及面向
(二)規範法律觀、反規範法律觀及實踐法律觀
(三)作為實踐理性分支之法律推理與疑難案件的法律適用
(四)小結
四、後實證主義語境下的類比推理
(一)幾個相近概念的辨析
(二)“類比推理”的適用
(三)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