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後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 創作年代:唐朝
- 作品出處:《韓昌黎文集》卷三
- 作者:韓愈
原文,註解,翻譯,本文情感,作者簡介,
原文
三月十六日,前鄉貢進士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愈聞周公之為輔相,其急於見賢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發。當是時,天下之賢才皆已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無虞;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賓貢;天災時變、昆蟲草木之妖,皆已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風俗皆已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沾(zhan)被者,皆已得宜;休徵嘉瑞、麟鳳龜龍之屬,皆已備至。而周公以聖人之才,憑叔父之親,其所輔理承化之功,又盡章章如是。其所求進見之士,豈復有賢於周公者哉?不惟不賢於周公而已,豈復有賢於時百執事者哉?豈復有所計議,能補於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聞見,思慮有所未及,以負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於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設使其時輔理承化之功,未盡章章如是,而非聖人之才,而無叔父之親,則將不暇食與沐矣,豈特吐哺握髮為勤而止哉!惟其如是,故於今頌成王之德,而稱周公之功不衰。
今閣下為輔相亦近耳,天下之賢才,豈盡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豈盡除去?四海豈盡無虞?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豈盡賓貢?天災時變,昆蟲草木之妖,豈盡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豈盡修理?風俗豈盡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豈盡得宜?休徵嘉瑞、麟鳳龜龍之屬,豈盡備至?其所求進見之士,雖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於百執事,豈盡出其下哉?其所稱說,豈盡無所補哉?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握髮,亦宜引而進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愈之待命,四十餘日矣。書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復有周公之說焉。閣下其亦察之。
古之士三月不仕則相吊,故出疆必載質。然所以重於自進者,以其於周不可,則去之魯;於魯不可,則去之齊;於齊不可,則去之宋、之鄭、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國,舍乎此則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於朝,則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獨善自養,而不憂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憂天下之心,則不能矣。故愈每自進而不知愧焉,書亟上,足數及門而不知止焉。寧獨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賢之門下是懼,亦惟少垂察焉。
瀆冒威尊,惶恐無已。
愈再拜。
註解
翻譯
三月十六日,前鄉貢進士韓愈再次恭敬地向相公閣下進言:
我聽說周公在輔佐成王的時候,因為求賢心切,吃一頓飯的工夫,三次放下飯碗接待來訪;洗一次頭髮的時間,三次握著濕發與客人見面。在那個時候,天下的賢才都被任用;陰險狡猾、花言巧語、欺詐負義之徒都被清除;四海之內都安然無虞;邊遠少數民族全都歸順進貢;天災時變、各類妖孽都已銷聲匿跡;天下凡是可以稱為禮、樂、刑、政等教化制度都得以整頓;風俗習慣都變得敦厚淳樸;天地萬物,凡是能得到風霜雨露滋潤的,都已各得其所;吉祥的徵兆、美好的符瑞,麒麟、鳳凰、靈龜、蛟龍之類,都已全部出現。周公憑藉他那聖人一樣的才能,憑著天子叔父的親情輔佐成王,承前啟後,建立了卓越的功勳,把國家治理得盡善盡美。那些求見周公的人,難道還能比周公更賢能嗎?不但比不上周公,事實上在那些求見者中,他們的才能甚至不如當時的公卿百官,所以他們的計謀方略,很難對周公的德化有什麼幫助了。然而周公求賢之心依然那樣迫切,惟恐自己耳聞目見、思慮所及有不到之處,以致有負成王委託自己的意願,失信於天下。假如那時周公輔佐成王治理天下,繼承先王德化還不能做到盡善盡美,而他又沒有聖人之才,沒有天子叔父的親情關係,那將顧不上吃飯與洗髮了,就是說遠非僅僅做到吐哺握髮就行了。正因為這樣,所以到今天人們還不住地稱頌成王的德行,稱頌周公的豐功偉績。
如今閣下作為宰相,就輔佐君王來說與周公是一樣的。天下的賢才難道都已被任用?陰險狡猾、花言巧語、欺詐負義之徒難道都已被清除?四海之內是否都已安然無虞?邊遠少數民族是否都已歸順進貢?天災時變、各類妖孽難道都已銷聲匿跡?天下凡是可以稱為禮、樂、刑、政等教化制度難道都已整頓制定?風俗習慣難道都已變得敦厚淳樸?天地萬物,凡是能得到風霜雨露滋潤的,難道都已各得其所?吉祥的徵兆、美好的符瑞,麒麟、鳳凰、靈龜、蛟龍之類,難道都已全部出現?那些要求進見的人,雖然不能希望他們具備極為美好的德行,但與您手下的辦事官員相比,才能難道都在他們之下嗎?進見者的計謀方略,難道對您一點幫助也沒有嗎?閣下縱然不能象周公那樣吐哺握髮、求賢若渴,也應該引見並考察這些人員,根據能力大小決定去留,不能這樣漠然置之啊!
我等候回音已四十多天了。連續兩次上書,可我的志向仍然不能使您了解,每次登門求見,都被您的門人拒之門外。只因我生性愚鈍,不知道是否應該識趣走開,所以有上面一通關於周公的議論,希望您能理解。
古時候的士人,三個月不能得到重用,就會相互慰勉,然後去別的國家尋找出路。他們之所以能夠毛遂自薦,是因為若在周國不被任用,可以去魯國;在魯國不被任用,可以去齊國;在齊國不被任用,還可以到宋國,到鄭國,到秦國或到楚國。現在天下只有一個君王,海內只有一個國家,除此之外,就只有去夷狄之國,那就是要離開自己的父母之邦了。那是萬不可行的。所以讀書人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如果得不到朝廷的重視,無用武之地,就只能到山林中去隱居了。能夠安於山林隱居生活的人,都是一些只顧獨善其身,保養自己,不願為天下蒼生擔憂的人;而真正胸懷天下興亡的人,就不能安於過山林隱居生活。所以,我才會屢次自薦不得而仍不知慚愧,屢次求見不得而仍不知退卻。還不僅僅如此,我每每遑恐不安,多么希望能成為您的門生。希望您能給我點機會。
幾次冒昧上書,瀆犯您的尊貴和威嚴,心中惶恐不已!
韓愈再拜。
本文情感
本文為第三次上宰相書。文章“氣傑神旺,骨格勁高”,非但看不出乞求之意,反而在閱讀過程中被他的盛大氣勢所懾服,充分體現了韓公的個性特徵。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漢族,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曾有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治學名聯)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聽穎師彈琴》)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原毀》)
·親之割之不斷,疏者屬之不堅。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送孟東野序》) 等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