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三峽時代庫區人居環境品質提升理論與方法

《後三峽時代庫區人居環境品質提升理論與方法》是依託重慶大學,由趙萬民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三峽時代庫區人居環境品質提升理論與方法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趙萬民
  • 依託單位:重慶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隨著三峽工程的完工,庫區移民搬遷建設基本完成,三峽工程在發揮巨大綜合效益的同時,庫區在區域開發和資源環境利用、人口集聚和城鄉建設土地轉換、移民安穩致富、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方面還存在大量的問題,特別是庫區移民對於居住環境和致富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其人居環境品質的提升及最佳化成為三峽庫區在後三峽時代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課題以人居環境品質提升為核心內容,針對後三峽時代庫區面臨的移民居住環境較差、庫區生態環境惡化、地質災害突出等問題,以城鎮總體空間格局最佳化- - 移民住區品質提升- - 城鎮建設生態與安全保障為邏輯進行研究,強調研究的層次性與多維性,從時間-空間-人文三位一體的視角,探討庫區城鎮總體空間格局變化的核心驅動力機制,突出移民住區這一核心問題,擬建立安全規劃層級控制與實施診斷預警方法,為庫區空間品質的提升建立技術支撐。

結題摘要

三峽工程和庫區移民搬遷建設主體工程完成後,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庫區人居環境建設在經濟發展、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土地利用、災害防治等方面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因此其人居環境品質的提升及最佳化成為庫區在“後三峽時代”重要工作之一。課題以“人居環境品質提升”為核心內容,從要素耦合的規律性和有機性凝練出三峽庫區人居環境品質提升的一般過程:即最佳化庫區城鎮總體空間格局——提升移民住區人居環境品質——保障庫區生態環境安全三個層面,研究涉及人居環境建設的多方面,包括整體資源條件、生態環境容量、土地利用、歷史文化、空間品質、經濟社會、災害防治等。項目運用城鄉規劃學、土地科學、景觀生態學、建築學、地理學等領域的理論與方法,結合庫區人居環境建設難題及建設發展實際需求,從土地集約利用模式、經濟與城鎮協調發展、舊城和地下空間品質提升、生態防災等多個方面提出創新理論與規劃方法,促進實現“後三峽時代”庫區可持續發展。研究對庫區人居環境品質提升和穩定庫區城鎮建設與社會與經濟相協調、促進“後三峽時代”移民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