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丁村村民委員會,歷史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丁村村民委員會
- 廢止年份:0
- 設立年份:1949年
- 所在區域:浙江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Hòudīng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後丁村村民委員會,歷史地名。
後丁村村民委員會,歷史地名。地名含義因村形呈丁字,地處古代大道之後,故名後丁。歷史沿革現轄地域解放初斷橋鄉。1958年為後丁生產隊,1961年建為後丁大隊,1977年與岩頭下、項斯 坑、東岸合併稱向陽大隊,1978年分出...
丁家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水泄彝族鄉文庫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丁家自然村國土面積有5.71平方公里,海拔2020米,人口159人。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95畝(其中:田25畝,地270畝),人均耕地2.76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522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91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2.09畝,...
郁家莊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因所在居民點郁家莊而得名。地名含義 相傳清初,宋氏為種地方便,從西莊遷此定居立村,名為宋家窪。郁啟龍相繼遷入,後成為村中大戶,故易名郁家莊。歷史沿革 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丁家莊生產大隊管轄。1984年4月,我國實行政社分設,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成立郁家莊村民委員會,設...
武樓村村民委員會隸屬於張莊寨鎮。地處蕭縣西南部,村委會駐地武樓村,下轄自然村有張老莊、武樓、丁莊、黃盆窯、劉莊。其管轄範圍:東至迭路北、南至孫瓦房、西至黨屯、北至杭子。總戶數為 1201 戶,總人口為 3546 人。總面積為 2.74 平方千米。轄區內有杜聿明被俘處、淮海戰役賴峰烈士墓、抗倭名將王保哲...
丁涇村村民委員會,1983年設立,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域內有丁涇浜河,以該河名“丁涇”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7月設立,屬城北小鄉;1953年建初級農業合作社;1956年,改建為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10月,屬馬鞍山人民公社,歸五聯生產大隊;1959年6月,撤馬鞍山公社,分建城北人民公社,名為丁涇生產...
丁角村民委員會 丁角村民委員會是設立於1983年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丁角村而得名。歷史沿革 1969年稱丁角大隊,1983年更名為丁角村民委員會,2001年合併為南宮村民委員會後消亡。
丁塘村村民委員會,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此處有一口丁塘,故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為巨興鄉丁塘村;1956年為清溪區巨興鄉丁塘村;1958年11月為躍進人民公社(後改為清溪人民公社)丁塘大隊;1961年為清溪區巨興人民公社丁塘大隊;1983年為巨興鄉丁塘村;1992年為清溪鎮丁塘村;1994...
丁廟村村民委員會 根據居民姓氏及其地理環境自然形成,一直延續。地名來歷 根據居民姓氏及其地理環境自然形成,延續至今。地名含義 清中期,丁姓人在此聚集建村後建廟堂,故而得名丁廟。歷史沿革 1958年設立人民公社時屬丁廟大隊,1983年撤社建鄉後屬丁廟村,2002年與封寺村合併後稱為封寺村村民委員會。
曹丁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清時,為曹姓丁地煮鹽之所,後鹽地淡化,圍丘墾殖,仍沿用丁戶名村。歷史沿革 1949年初為曹娥鄉五保;1950年為五村;1956年為曹海鄉第四農莊; 1958年為泗門衛星公社曹娥管理區第三核算單位;1961年為曹娥公社新新大隊; 1966年易名立新大隊;1970年改名為東風大隊...
觀丁村村民委員會,《新豐鎮志》P46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原村民委駐地觀丁橋得名。歷史沿革 觀丁橋建於1915年,原名觀音橋,村民以方言諧音記作觀丁橋。唐代這裡是胥山鄉的屬地,入明後劃歸感化鄉;民國期間隸屬於新豐鎮第八保。解放初屬新豐鄉第三村(還包括楊莊的屠家村南半、白龍潭、新開河、范小浜、楊莊浜、...
該村現有農戶26戶,共鄉村人口107人,其中男性53人,女性54人。其中農業人口105人,勞動力72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4;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3.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丁苴國小,中學生就讀...
丁壩村村民委員會,以其姓氏聚集地和標誌性地物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此地丁姓村民多在此居住,又因村內有一堤壩,故得名丁壩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原屬平安鄉;1956年屬平安高級社;1958年屬大通公社;1961年,置平安公社,建丁壩大隊;1966年興隆大隊與丁壩大隊合併為紅衛大隊;後劃開,...
沈家甲後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2月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明時鹽場按甲分丁,又位於坎塘後,村居舊沈家甲北,故名。歷史沿革 清末民國初屬餘姚縣坎墩鎮。1950年4月為坎西鎮三村。1954年10月劃歸慈谿縣。1956年2月復並屬坎墩鎮。1959年2月屬幸福管理區。1961年11月為幸福公社六大隊。1966年12月為坎西公社二...
設支部書記1名,每個自然村各設隊長1名,另設民兵組織。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設李家窪大隊、陳家窪大隊、許家窪大隊、白塔大隊、丁官莊大隊,各大隊設有支部書記1名,大隊長1名,會計1名,民兵連長1名。1984年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成立丁官莊村民委員會。2002年與李家窪、陳家窪合併為李窪村村民委員會。
該村現有農戶27戶,共鄉村人口108人,其中男性55人,女性53人。其中農業人口108人,勞動力79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1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7.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丁苴完小...
丁夏村村民委員會 丁夏村村 民委員會設立於1966年。地名來歷 以聚居姓氏得名。地名含義 因該村姓丁、夏居民較多,故此得名。歷史沿革 1966年9月改為生產大隊,名七大隊,1984年前改名丁夏大隊,後改為丁夏村。
因村委會駐地趙槽坊,並負責轄區內村務管理工作,故名。 趙槽村村民委員會是趙槽村村民選舉產生的,可實現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歷史沿革 1978年至2007年;1986年改社為鄉後屬五馬鄉;1992年撤區並鄉屬五馬鎮。2007年趙槽村、大丁村、中陳村、周於村合併為芍花村村民委員會。
丁家塢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據傳丁姓最早居此,故名。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屬敷教鄉石塘里廿九都平字莊。民國廿九至三十六年(1940-1947)屬敷教鄉十二保。1950年為溪口區麥塢鄉5村,1956年建丁家塢高級社,1959年稱丁家塢生產隊屬麥塢管理區,1961年劃屬獅子口公社稱丁家塢大隊,1983年...
丁郢村民委員會,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村委會駐地張丁郢莊,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2年12月前屬阜陽縣王化區老觀鄉,1952年12月後屬阜南縣曹集區崔集鄉,1958年成立崔集公社,1961年建隊於王家壩大隊,1984年隊改王家壩村,1992年分出部分成立丁郢村,2006年丁郢村、王家壩村合併為王家壩村。
基地重視發揮“丁家園繳槍”故事等紅色文化資源優勢,立足村民,面向社會,切實加強愛國主義基地軟體硬體建設,使基地的硬體更硬,軟體更強,發揮了應有的教育作用。領導班子 會議制度 一、村民會議由本村年滿18周歲以上的村民組成;二、村民會議由村民委員會主持召開,每年應至少召開一次,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或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