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大順

彭大順

彭大順(?-1861.5),太平軍翼王石達開部將領,百姓稱之彭大王。1860年9月同石達開分裂,1861年1月,占領汀州(今長汀),3月攻克連城。5月9日,在姑田鄉作戰受重傷,回城後身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大順
  • 別名:彭大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逝世日期:1861.5
  • 性別:男
簡介,彭大順之死,

簡介

彭大順,太平軍翼王石達開部將領,百姓稱之彭大王。1857年後隨石達開獨立行動,自贛往浙、閩、湘、桂,為右一旗大軍略擴天燕。1860年9月同石達開分裂,與朱依點等率部20多萬人“萬里回朝”,以白巾白衣為號。由柳州東泉經雒容等地,轉入懷遠(治今河口)、融縣(今融水)。11月進占湖南綏寧(治今寨市鎮)、城步,圍武岡,取東安,尋趨道州(今道縣)、永明(今江永)等地,奪江西崇義,經南安(今大余)、瑞金進入福建。1861年1月,占領汀州(今長汀)。3月攻克連城。5月9日,在姑田鄉作戰受重傷,回城後身亡。

彭大順之死

彭大順於鹹豐十一年(1861)元月攻克長汀後,直逼連城,二月攻下連城,紮營在縣城孔廟(又稱儒學前)。為了給江西的太平軍籌集軍餉,向城關及周邊的鄉村發出繳餉告示,如期交納者發給收條,壓在屋內神桌上,太平軍見條,可保無虞。一旦抗交,太平軍發兵征討,武力籌餉。
當時還屬清流縣管轄的迪坑村,離縣城僅十餘里。且在清代嘉慶,道光年間,這個不足千人的村子就出了三個進士、兩個舉人,是個有人才而又富足的村莊,自然是太平軍籌餉的地方。距迪坑村一里余有個自然小村叫黃泥盤,就出了江昭涓、江昭嚴兩進士和舉人江凝英,且同居一大宅。江昭嚴曾在汀州任知府,辭官歸里後,聘請其有武藝的堂兄弟江昭翰,組織22人的童子兵保村護院。教頭江昭翰帶領他的四個兒子及村中青年,每日起神拜祭練武,尤其善使鉤刀(又稱矛葉刀)很有點名氣。江昭嚴本是清朝官吏,又有武裝依託,故而抗繳太平軍軍餉。但迪坑村中另一富戶則進城交餉,並將黃泥盤童子兵及住在一對門樓房中的情況報告太平軍,彭大王就下決心發兵征討迪坑。黃泥盤的童子兵每天都派員到相距一里多路的險要處樓梯嶺(又稱孤老土段)放哨,並以長龍(一種松樹做的大型火銃)響聲為號,一旦有情況,讓村中做好應戰準備。
到了四月,正是山民春耕時節,疲於蒔田,防守放鬆。彭大順偵知迪坑守備鬆懈,某日夜半發兵,清晨到了樓梯嶺。當放哨的長龍炮響時,黃泥盤的童子兵還在睡夢中,匆忙起床來不及起神禱告,每人抓了一顆敬神的米米果充飢就匆促來到 騰雲背坑應戰。
太平軍過孤老土段進楓樹嶺,隨叉道兵分兩路。一路直插迪坑村,見一對門樓房就進入廳中,但在神桌上未見有納餉的收條。這時,那位已交過軍餉的富戶,從外面趕回,剛跨上門檻,還來不及掏出收條,就被兵士誤認為是童子兵的住戶而被砍下頭顱。另一路太平軍到了騰雲背坑,正要向迪坑的路上行進,這時,山樑上吹起童子兵的海螺號。彭大順掉轉馬頭,手舞大刀,率軍帶頭衝殺。而江昭翰父子也帶童子兵揮動鉤刀,頑強應戰,江昭翰的四子江於榜,初生牛犢不怕虎,纏住彭大順廝殺,鉤刀對大刀,火拚驚鬼神,不料,彭大王老將疏忽露了破綻,被江於榜反手一擊,矛葉鉤刀直刺鼓大王背部的心臟部位,隨鉤刀之勢被拖下馬來。彭大王忍劇痛揮去一刀,斬下江於榜的頭顱。兩兵掩殺,童子兵只逃走江昭翰的大兒子,其餘全部斃命;彭大王因傷在心臟,流血不止而亡。迪坑村因此被太平軍血洗,死難幾百人,至今在騰雲背坑的山樑上還有江於榜的墳地。彭大王的遺體運回縣城孔廟殮入棺槨,舉法事做“七”,據傳,在七個“七”的四十九天中出殯四十九副棺木,抬向各不相同的山場埋葬,到底哪副棺木真有彭大王的遺體及有何陪葬品則是百載之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