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概況
彭博巴克萊指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3年,該系列指數曾先後以庫恩-洛布(Kuhn Loeb)、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及巴克萊(Barclays Capital)的名義發布。2016年8月24日,彭博完成對巴克萊風險分析和指數解決方案有限公司(“BRAIS”)的收購。該筆交易包括被廣泛使用的巴克萊固定收益基準指數系列、BRAIS策略指數系列以及POINT投資組合分析解決方案的智慧財產權。基準指數系列在收購完成後的最初五年將被聯合冠名為“彭博巴克萊指數”。
截至2019年3月的公開數據顯示,來自全球的至少5萬億美元以上的資產在跟蹤該指數,若加上私募等其他機構估計有8-9萬億美元。該固定收益基準指數中的旗艦產品包括美國、歐洲、亞太地區和全球綜合指數、美國市政債、高收益債和新興市場指數等。
中國相關指數
2004年3月,彭博巴克萊指數(當時由雷曼兄弟公司所有)推出了中國綜合指數(China Aggregate Index)。該指數追蹤以人民幣計價的固定收益市場表現,涵蓋了在中國銀行間市場上市的固定利率國債、政府相關債券(包括政策性銀行債券)和信用債。
2017年3月1日,彭博巴克萊指數推出了“全球綜合+中國指數”和“新興市場本地貨幣政府債券+中國指數”。其中,全球綜合+中國指數(Global Aggregate + China Index)由全球綜合指數與中國綜合指數中的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組成。新興市場本地貨幣政府債券+中國指數(EM Local Currency Government + China Index)由新興市場本地貨幣政府債券指數和中國綜合指數中的國債組成。彭博也成為全球首家將中國債券納入其全球指數系列的指數提供商。
2019年4月1日,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開始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納入將在20個月內分步完成。初始比重為中國債券在指數中應占比重的5%,之後每個月會再增加5%。完成納入後,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將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之後第四大
計價貨幣債券。根據截至 2019 年 3月 29日的統計數據,有 356 支中國債券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完全納入後,將在該指數 55.39 萬億美元的市值中占比達6.06%。這意味著中國債券市場國際化進程邁出重要一步。高盛預計,未來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後4~5年,約有1萬億美元的海外資金將流入國內債券市場。
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是由彭博公司提出的債券指數,彭博是國際金融市場影響力較大的三大債券指數供應商之一。
2019年4月1日起,中國債券納入
彭博巴克萊債券指數,並將在20個月內分步完成。中國債券正式納入國際主要債券指數,充分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的信心,也是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的體現,將有利於更好地滿足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需求。
發展歷史
彭博巴克萊指數品牌最早可追溯至1973年美國市政債和公司債指數推出之時。
1973年7月,兩名庫恩-洛布公司的研究員創建了兩隻全新的債券指數,其成分證券分別為美國市政債和美國投資級公司債,隨後該債券指數被雷曼兄弟收購,並被命名為“雷曼兄弟指數”。
20世紀70年代末,指數逐漸被市場廣泛接受。90年代,針對新資產類別,如
通脹掛鈎債券、ABS、CMBS、和新興市場債券等的指數系列被陸續推出。
隨後多項指數系列被陸續創建,其中一些主要的指數成員包括:1986年,美國綜合指數(The US Aggregate Index)創建;1998年,歐元綜合指數(The Euro Aggregate Index)創建;1999年,全球綜合指數(the Global Aggregate Index)創建;2000年,亞太綜合指數(Asian-Pacific Aggregate Index)創建;2004年,中國綜合指數(China Aggregate Index)創建。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申請破產,
英國巴克萊銀行收購了雷曼的北美投資銀行和資本市場業務。收購完成後,該指數正式更名為“巴克萊資本綜合債券指數”(Barclays Capital Aggregate Bond Index)。
2016年8月24日,彭博完成對巴克萊風險分析和指數解決方案有限公司(“BRAIS”)的收購。基準指數系列在收購完成後的最初五年將被聯合冠名為“彭博巴克萊指數”。
彭博其他指數
除彭博巴克萊指數外,作為一家獨立於市場的指數提供商,彭博繼續通過彭博商品指數BCOM(Bloomberg Commodity Index,原道瓊斯-瑞銀商品指數)和彭博澳洲債券指數(Bloomberg AusBond Indices,原瑞銀澳洲債券指數系列)參與指數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