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砂壇城繪製,起源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扎什倫布寺的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壇城源於印度佛教密宗,是藏傳佛教密宗修行時供奉的對象之一。以七彩沙粒按嚴格的比例、結構、內容等堆砌而成,在台座上勾勒好輪廓後,由中心開始,方圓相間,逐漸向外圍擴散繪製。除沙砌外,壇城還有手繪、木雕等不同的製作方式。
2014年,彩砂壇城繪製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11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彩砂壇城繪製
- 批准時間:2014年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遺產編號:Ⅶ-115
- 申報地區: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畫作分類,藝術特點,製作工序,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人物,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壇城源於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眷屬聚集的道場,是藏傳佛教密宗修行時必須供奉的一種對象。通俗地說,就是佛的家。藏語中稱“集闊”,有“中輪”“輪圓”之意。在漢譯時,壇城還有曼陀羅、壇場等不同的音譯和意譯。
據佛經記載,印度密教修法時,為防止外道“魔眾”侵入,在修法處劃定界線或修建土壇,並在上面設定諸佛像,表示諸佛聚集或輪圓具足。後來,修法時設定的壇和劃定的界線被稱為壇城或曼陀羅。壇城以立體或平面的方、圓幾何形塑繪神像法器,表現諸神的壇場和宮殿,比喻佛教世界的結構。
從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親自教導弟子製作沙壇城開始,這門精緻的宗教藝術,就歷代相承毫無間斷。而在十一世紀,由印度北傳到西藏,保存至今。
文化特徵
畫作分類
根據不同的藝術形式,彩砂壇城繪製可分為銅鑄畫、沙砌畫、手繪畫、木雕畫。
藝術特點
- 線條特點
彩砂壇城繪製整體的表現形式上,線條是表現藏傳佛教崇拜的大威德金剛法座、吉祥八寶、五彩火紋、金剛杵、地獄等場景的主要手段之一。
- 色彩特點
彩砂壇城繪製用色有白、黑、藍、紅、黃、綠六色,除白黑之外,餘四色又分為深、中淡三種層次,總共可調配成十四種顏色。一般而言,藍、黃、紅、綠、白五種基本顏色,對應著五方佛及五智。
製作工序
在製作之前,僧人會先在台座上勾勒出壇城的幾何圖案,然後描輪、廓線、繪製、填色,逐漸趨向外層。飽滿的色彩如同鮮花一樣綻放,層層疊開。彩砂壇城所選用的繪製材料是極細的小砂顆粒,這些小砂顆粒都經過嚴格篩選,細砂有紅、黃、藍、綠、白這五種基本顏色。圖為繪製彩砂壇城需要的細砂。繪製彩砂壇城是把細砂裝在一種叫“京朴”(音譯,繪製壇城的工具)的特製長形金屬漏斗里,僧人通過或輕或重的敲打“京朴”,控制流量將粉砂振動下來,砂子由內而外一層一層堆疊繪製而成。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彩砂壇城繪製是藏傳佛教中獨特和精緻的宗教藝術之一,每逢大型法事活動,寺院中的喇嘛們用數百萬計的沙粒描繪出奇異的佛國世界,這個過程可能持續數日乃至數月。從藝術的角度看,整幅圖畫結構嚴謹,色彩豐富,藉助沙粒這種富有層次感和厚重感的媒介,將宗教的意義表現得十分到位。無論是端坐正中的佛,還是圍繞在佛周圍的神態各異的生靈,還是圍繞在世界周圍那一圈縹緲的氣,都恰到好處的擁有了各自的神采,又和諧的構成了圓滿的世界。更令人嘆服的是,這種獨特的創作手法限制了太大的改動的可能,因此整個圖畫必須一氣呵成,就像僧侶們將自己腦中的爛熟的世界觀默寫出來一般。
傳承人物
次旺仁增,男,藏族,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由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申報,代表的項目是彩砂壇城繪製。
社會影響
- 重要展覽
2015年10月,第二屆中國西藏旅遊文化國際博覽會期間,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扎什倫布寺的僧人們歷時4天繪製完成的“大威德金剛壇城”在西藏博物館展出。
2018年12月13日,在上海開幕的《吉祥哈達-西藏大型文化藝術上海展》,來自藏北第一大寺那曲孝登寺的僧人們現場演示了彩粉砂制壇城圖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