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背景
天然彩色棉是通過現代生物技術培育出來的一種棉花新品種,它在種植過程中採用基因技術增加棉花抗病毒能力,不施加農藥,採用有機生物肥料,不施加化肥等無機肥料。由於彩棉纖維的細胞里含有天然色素,無需染色,這樣就為實現生產全過程的“零污染”打下了基礎。
常規面料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紗線經處理後染色再織成各種面料,另一種是普通紗線織成織物後再經各種化學處理如:退漿、煮練、
漂白、絲光等後再染成各種顏色。在這些過程中都採用化學助劑如:燒鹼、表面活性劑等,經高溫處理。在此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印染廢水,並且會有很高的COD和BOD。在處理廢水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資源,並且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而這些常規工藝對彩棉織物會破壞其顏色,因此不適宜彩棉織物的整理。
2001年3月前已有的生物整理包括幾種,一、在
白棉或色織物上以澱粉為主要漿料的織物,採用澱粉酶,在其作用下澱粉漿料可以降解為水溶性的糊精和糖類而容易去除,同時也可以減少廢水中的有機物含量,對澱粉以外的漿料則無作用,在白棉或色織棉上採用其作用比較單一,只能針對澱粉漿料,而且適應溫度低,生產時間長,批量性小等缺點。二、在白棉或色織棉上採用纖維酶處理,棉纖維素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斷裂,纖維素的共生物如:棉殼、果膠質等以及纖維表面的短絨毛可以同時去除,以達到織物表面光潔柔軟。但是在纖維素水解過程中會使織物重量減少,強力損失過大而影響織物的服用性,並且在使用過程中,受其用量、溫度、pH值、時間和設備的影響較大,難以控制,極易產生風險。而且天然彩棉棉纖維強力較低,影響尤其大,控制不好還會涉及織物的顏色等,故2001年3月前已有的澱粉酶和纖維素酶處理不適宜彩棉面料的處理。另外,現在普通織物由於在整理過程中受化學、機械等處理,織物手感發硬,通常採用柔軟劑處理,常規的有有機矽等柔軟劑,以及
矽油等來處理織物來改善織物手感,以達到柔軟的目的。
發明內容
專利目的
為了克服2001年3月前已有棉紡行業中後整理工藝的不足,該發明提供了一種彩棉面料整理工藝。
技術方案
《彩棉面料整理工藝》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針對以澱粉為主要漿料的彩棉機織物,先退漿,後精練。針對不上漿的彩棉針織物,先精練,後柔軟。
改善效果
《彩棉面料整理工藝》優點是無污染,能耗低,使天然彩棉面料,通過生物整理,保留彩棉的色彩,同時能夠處理掉彩棉纖維素共生物和雜質,使彩棉織物具有良好的手感、良好的透氣性、吸濕性和優異的使用性能。
權利要求
1.《彩棉面料整理工藝》其特徵在於具有如下工藝流程:
a、將彩棉機織物在常溫下浸軋酶退漿工作液;
b、然後溫度為大於等於在40℃至小於70℃條件下保存,保存時間為大於等於10分鐘至小於90分鐘;
c、然後在常規水洗條件下進行溫水洗和常規水洗;
d、將退漿後的織物在常溫下浸果膠酶和纖維素酶;
e、然後在溫度大雨等於60℃至小於等於80℃,pH值大於7至小於等於10的條件下保存,保存時間為大於等於10分鐘至小於35分鐘;
f、再經過95℃以上高溫水洗和冷水洗。
2.針織彩棉面料整理工藝,其特徵在於具有如下工藝流程:
a、將彩棉織物放在果膠酶和纖維素酶中;
b、然後在溫度為大於50℃至小於等於90℃,pH值大於7.5至小於等於10的條件下保存,保存時間為大於等於10分鐘至小於35分鐘;
c、然後升溫至95℃以上,保持20分鐘;
d、然後進行常規水洗;
e、在精練過的織物中加入柔軟酶液;
f、然後在為大於50℃至小於等於100℃,pH值大於4.5至小於等於9的條件下保存,保存時間為大於等於10分鐘至小於90分鐘;
g、升溫至95℃以上,保持20分鐘;
h、然後進行常規水洗。
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以澱粉為主要漿料的彩棉機織物的整理工藝
先退漿,後精練。將彩棉機織物在常溫下浸軋酶退漿工作液(工作液包括生物退漿酶、滲透劑和酶活性劑),然後在40~100℃的溫度下保存10~60分鐘,然後在常規的水洗條件下進行溫水洗和常規水洗。
將退漿後的織物在常溫下浸軋酶精練工作液(包括
果膠酶、纖維素酶),然後在30~80℃,pH值為3~10的條件下保存10~60分鐘,再經過高溫(80℃以上)水洗和冷水洗。
實施例二:不上漿的彩棉針織物的整理工藝
先精練,後柔軟。將彩棉織物放在工作液(果膠酶和
纖維素酶)中,然後在30~90℃,pH值為3~10的條件下保存10~60分鐘,然後升溫至80℃以上,保持20~40分鐘,然後進行常規水洗。
在精練過的織物中加入柔軟酶液,然後在30~60℃,pH值為4~6的條件下保存10~60分鐘,升溫至80℃以上,保持20~40分鐘,然後進行常規水洗。
此工藝可以改善織物的手感,去除織物表面的絨毛,可以替代傳統的柔軟劑。
榮譽表彰
2007年,《彩棉面料整理工藝》獲得第五屆江蘇省專利項目獎優秀獎。